申国华
只有持续提升制度执行力,拧紧制度“发条”,才能不让“与百姓同住”的努力付之东流,才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就潮汕地区的母亲河—练江的污染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不仅两到汕头,而且还郑重建议汕头市党政领导与老百姓住到一起去。中秋节小长假前一天,生态环境部“两微”发布消息说,督察组的建议已经落实。
中央环保督察留给汕头13个整改项目无一按时完成,看到的几条河流全是又黑又臭,练江治理计划年年落空……督察组领导建议:汕头市领导住到老百姓旁边,直到水不黑不臭。如今,汕頭市“四大班子”成员住到练江边上。其实,“与百姓同住”并非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与百姓同住的要求并不算高。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是党的优良传统。从朱德的扁担到周恩来的纺车再到毛泽东进京“赶考”,将军与士兵同吃同住,领导与群众同学习同劳动,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如在昨日。在这无数幅画面和场景中,党群干群关系得以巩固和升华,也才有了毛泽东同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迈……从一定程度上,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联系群众的历史。
与百姓同住,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百姓的日子苦不苦,并非是简单地“隔着玻璃看一看、坐着小车转一转”就能有切身体会的,而是要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并且还要定期不定期地住上一阵子,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才能有所察觉、有所体会,才能更加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焦裕禄钻草庵、进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防风治沙,在兰考工作470多天,走遍了全县140多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杨善洲见群众插秧就插秧,被大家誉为“草帽书记”。正是这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工作作风才把广大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才有了焦裕禄带领大家除“三害”,才有了杨善洲带领大伙绿化荒山。
与百姓同住,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最终目的是把群众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政领导干部敢于和百姓同住被严重污染的江边,充分说明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并把这种做法和作风保持下去,特别是把解决问题的效果持续下去,避免“一阵风”,杜绝“雨过地皮湿”,并确保问题永不反弹,这恐怕也是“与百姓同住”的应有之义。否则,虎头蛇尾,或者环境治理达标,领导干部前脚刚搬走紧接着又发生环境污染问题,恐怕污染的不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政治生态,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所以,趁“与百姓同住”的契机,把环境污染问题彻底解决好之后,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持续提升制度执行力,拧紧制度“发条”,才能不让“与百姓同住”的努力付之东流,才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