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隆
“红膏炝蟹咸咪咪,大汤黄鱼摆咸齑……”,生于东海之濱的宁波人,从小吃着鱼虾蟹螺长大。这句押韵的方言腔,调和着“透骨鲜”的滋味,不但传神地反映了宁波人精湛的“吃门槛”,还形象地概括了宁波人对红膏呛蟹最直观的热爱与推崇。一块咸滋滋的呛蟹,能过三碗泡饭。
将新鲜梭子蟹,加盐腌制成咸呛蟹,号称“宁波第一冷盆”。无论是婚庆嫁娶,还是逢年过节办酒水,永远在众多冷盘里做“头牌”,甚至有“无红膏呛蟹不成宴”一说。
东海梭子蟹腌透后生吃,在外地人眼里,尤其是北方人,往往会觉得不可理解。更有人闻不惯生腥味,错将其当鲜蟹蒸,或是裹上面糊油炸,好端端地暴殄天物,真真可惜了。
“波涛于口海”的宁波人,也懒得同他们理论。从小吃红膏呛蟹长大,生来一副好脾胃,泥螺、海蛰、蚶子、蟹糊、醉虾……在宁波人的食单中,这些咸鲜本味,不管走多远,宁波人都会深深怀念。
在宁波,人们喜欢将梭子蟹叫做“白蟹”,有关白蟹的宁波老话很多,什么“讲讲神仙阿伯,做做死蟹一只”的,白蟹已渗透了日常生活。白蟹根据季节、生长时间的不同,叫法也各异。立秋刚过,“二八年华”的“小娘蟹”,蟹盖头里虽没长红膏,也生得肥壮饱满,拣来几只“脱壳蟹”,葱油、清蒸最好吃。
白蟹最肥的季节是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时至霜冻,西北风刮起,雌蟹开始凝膏,到了农历十二月,红膏达到最饱满的状态。清蒸红膏蟹也很好吃,但如今价钿水涨船高,已不是早些年的白菜价,用来清蒸,不免暴殄,若腌制成咸呛蟹,红白相间、肥嫩诱人,蘸醋食之,令人欲罢不能,堪称老宁波 “压饭榔头”。
红膏呛蟹,顾名思义,红膏才是亮点。若是没有这满满的红膏,呛蟹大打折扣。腌“红膏呛蟹”关键是选材,成功与否取决于蟹的鲜度和壮实程度。很多老宁波无师自通地擅长挑白蟹,讲起来是一套又一套的:白蟹个儿大的,并不代表膏多。红膏仅存在于雌蟹中,拿起活蟹对光一照,蟹盖两个角微微泛红的,则是红膏,红的范围越大、颜色越深,膏的质量便是越好。相反,蟹角空空的,则是无膏。有时,还得翻看梭子蟹的肚脐,如果肚脐红,这蟹必定红膏饱满。若是贪便宜选了死蟹,腌制出来的肉就会比较松散,口感较差,得不偿失。最好选取两年以上的红膏老蟹,老蟹肉肥膏多,吃起来不似新蟹般空空如也。
宁波人腌制“红膏呛蟹”的方法,家家不尽相同。有人直接用自来水腌,有人用凉开水,还有人喜欢加点高度白酒。要腌出鲜美可口的正宗红膏呛蟹,把握盐和蟹的比例与腌制时间,至关重要。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饱和盐水来腌制,盐水一定要没过蟹身,把梭子蟹的后背朝下,肚脐朝上放置,拿块大石头压着,以免浮上来。按照个人的咸淡口味,腌制一天一夜后就可以吃了。蟹壳一打开,血红的蟹膏充满了整个蟹壳,让人垂涎欲滴。淡黄色的蟹黄,半透明的蟹肉晶莹剔透,闪着玉石般的光泽,还未吃就已满口生津。
红膏的口感多带甜味,与蟹肉相比,多了些硬实感,稍加咀嚼,一丝咸滋滋的口感便能刺激每一个味蕾。而蟹肉鲜甜,与煮熟的蟹截然不同。这种入口即化的鲜甜,没吃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待客或小酌时,把腌好的呛蟹捞出来,将水沥干,置案板上,用菜刀仔细切拆开来。经验丰富的人,会先把呛蟹放进冰箱里冷冻个把钟头再拿出来,冷冻后蟹肉和蟹膏会变得硬朗些,更方便切拆,装盘上桌招待客人也整齐美观。
恰逢三五知己,喝上一口滚烫的热老酒,蟹膏挖挖,蟹钳啜啜,又是何等的潇洒!夹起一块红膏呛蟹,往醋里一蘸,送进嘴巴一吸,早已涌动在舌尖底下的唾液与冷悠悠的呛蟹、浓郁郁的酒香,立刻搅和成一股无与伦比的鲜美传遍全身,细酌慢品之际,老宁波们泛着酡红,往往会发出感叹:喏,人生也不过如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