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仪,郑永泽
(湖南南岭民爆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217)
随着楼房爆破的逐渐高大化,楼房爆破的后支撑铰链设计理论经历了“单柱(墙)式”、“断脚筋式”、“不装药式”和“后支撑铰链前移技术”4种模式。
该模式特征是不管楼房多高都把最后一排柱(墙)做为支撑铰链,即最后一排柱(墙)以单独一响来设计起爆网路。但当楼房高度超过 8层时,在楼房起爆失稳瞬间,楼房荷载作用在铰链柱(墙)上的强度可能会超过铰链柱(墙)的承载能力,使铰链柱(墙)发生瞬断,楼房后坐,影响楼房倒塌形态和解体效果,严重时可能造成楼房倾而不覆。铰链柱(墙)发生瞬断机理见图1。
当图 1(a)中①、②、③柱起爆瞬间,楼房失稳并产生倾覆力矩,力矩作用点在柱④与梁结合部稍下一点的位置,使柱④在该点断裂;失稳前倾的楼房产生水平反力,将柱④从根部推断,引发楼房后坐。
图1 铰链柱(墙)发生瞬断后坐过程
可采用式(1)判断铰链柱(墙)是否发生瞬断:
式中,σ为铰链柱(墙)承受的荷载,N/mm²;q为楼房单位面积的质量,通常 q取(8-10)×10-3N/mm²;S楼为楼房的总面积,mm²;S楼为铰链柱(墙)的总面积,mm²;[σ]为铰链柱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²。
该模式特征是将支撑铰链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剥离,将暴露的竖筋割断一半。其弊端是楼房失稳后支撑铰链柱内的竖筋起着限制楼房后坐的作用,若把后支撑铰链柱中限制楼房后坐的竖筋一半预先割断,会使楼房失稳塌落过程中后坐明显,对楼房后方较近的重要保护建(构)筑物可能造成破坏。同时后坐还会造成楼房的落高降低,落地冲击力减小,楼房解体效果变差。后支撑铰链断脚筋后楼房后坐机理见图2。
当图2(a)中①、②、③柱逐次起爆,楼房失稳并产生与楼房倒塌方向相反的水平推力,推动楼房后坐,是铰链柱内的竖筋有效地限制了楼房的后坐。若将支撑铰链内的竖向配筋割断一半,楼房会后坐(冲)。
图2 铰链柱个脚筋后发生后坐过程
楼房失稳后倒塌反向水平推力采用式(2)计算:
式中,XA为楼房失稳后倒塌反向水平推力,kN;Φ为楼房失稳后的瞬时倾角,(°);Φ0为楼房失稳后的初始倾角,(°),Φ0=tg-1(e/Hz);e为支撑铰链宽度中点距楼房质心投影点的距离,m;Hz为楼房质心高度,m;K为系数,K=(H2+B2)/(12Hz2);H为楼房高度,m;B为楼房宽度,m;q、S楼符号意义同前。
支撑铰链内的竖筋限制后坐力采用式(3)计算:
式中,T为支撑铰链竖筋抗拉断力,N;n为支撑铰链竖筋总根数,根;t为单根竖筋抗拉断力,N,t=fyAs;fy为支撑铰链竖筋强度设计值,N/mm2;As为支撑铰链竖筋断面积,mm2。
满足后支撑铰链设计合理且不断脚筋,支撑铰链竖筋抗拉断力应满足T>XA。
该模式特征是在设计的支撑铰链上不布置炮孔进行适当削弱爆破。其弊端是由于在设计的支撑铰链上不布置炮孔进行适当削弱爆破,等同于在支撑铰链上没设定折断位置,折断位置由楼房失稳后按结构力学自行决定,其断裂线见图3。
理论与实践证明,框架结构的断裂线不在一楼柱的根部,而在梁柱的结合部稍下一点的位置,剪力墙结构的断裂线在不打孔部分的前部向上辐射断裂,切口起爆后断裂线以下部分会后坐冲出。
该模式特征主要有以下4点:
(1)多柱(墙)组成的支撑铰链体系炮孔内装同一段别雷管,支撑铰链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支撑铰链前面的承重构件爆除瞬间,支撑铰链孔未爆前支撑不断裂。
图3 铰链部分不装药式的断裂线
(2)为保证支撑铰链孔未爆前支撑体系不断裂和后坐,必须保证σ<[σ]和T>XA两个必要条件。
(3)破坏高度由前至后递减,最后一排的松动高度按1倍左右立柱窄面宽度选取。
(4)支撑铰链单耗由前至后递减,最后一排的单耗按不超过0.8 kg/m³控制,使支撑铰链构件混凝土碎裂裹笼。
该模式支撑铰链体系承载力采用式(4)计算:
式中,Nu为支撑铰链体系承载力,N;fc为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N/mm2;A为支撑铰链体系混凝土柱(墙)的总截面积,mm²;fy、As符号意义同前;Ψ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见表1。
表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
其支撑铰链体系不发生瞬断的条件为:
式中,Nu、q、S楼符号意义同前
本文简要介绍了后支撑铰链4种设计理论的特征和弊端,并对其铰链柱(墙)发生瞬断的机理进行分析,给出了每种方法铰链柱(墙)瞬断的判断公式,在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选择合理的后支撑铰链设计,本文可为楼房爆破提供一定的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