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松柏
提起北京画坛侗家双星,圈内人都知道指的是水墨画家蔡劲松和杨秀泽。蔡、杨二位先生,他们生平经历和艺术实践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贵州人,侗族,都是中国美协会员,都画水墨,都居京城,艺术成就、画坛声望、拍卖价位都在涨。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都是潇洒倜傥,玉树临风的美男。他们的不同点是:蔡先生在体制内,是行政职务、博士、教授、艺术家兼而有之。杨先生则是在体制外,求学拜师,专心工画,心无旁骛。一个是来自学院携中外众多艺术养份,自我觉悟,自我修为水墨山水的探索者。一个是来自山野民间,从小膜拜水墨艺术,体悟大千,投师名家,执着传统的水墨花鸟的艺术践行者。一个是不断地用禅意的、哲理的水墨朦胧洞开幽深的无极世界,让人沉入无限的梦幻之中,体味和冥想无极自然的精神风骨和幽远旷达。一个是用极其细致、飞翔灵动的笔触,诗意地、神妙地把花鸟的神态用水墨展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感受到水墨艺术奇葩的极至魅力,及其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两人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都取得了突破。
人物名片蔡劲松,1969年11月生于贵州,现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北航艺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在北京、台湾等地多次举办作品展,还数十次参加了中国美协和国内外举办的书画展。在《人民日报》《中国美术》《文艺报》等发美术作品和论文多篇。
蔡劲松是多面手:他是作家、诗人、雕塑家、画家。
他对水墨山水的思考与探索是深刻而又纵情的。他的《山水传》系列就是在寻找一种心灵世界和自然世界相融合、相协调的象征性表达,他的水墨架构总不时的在乌江峡峰涌跃,总承接家乡的山势水脉让其风骨和魂魄在他的水墨世界里恣意律动,极力展示强化心中山水的有形风骨和浩然雄魂。给山水赋予形象,赋予灵魂。在笔墨技法上,他不拘一格,既重视古法精要,又钻研石涛的新奇,还体悟黄宾虹、龚贤等大师的挥墨技艺。他讲,我画山水,每每面壁相向,铺陈宣纸,运笔走势,恍若隔空,心随山籁,笔随心动。在我的潜意识里,山是有灵魂的。她时常叫醒我,唤我的小名,引领我的笔端,淋漓尽陂地皴岩抖坡、游走阡陌,我只身在外,心却在埸。正如我时常跟学生讲,山水创作最要紧的,是身心的自觉投射和精神的完全投入。这段话,道明了蔡劲松创作源泉、创作态势和创作动力。家乡山水就是他水墨山水不凋谢的梦恋和精神的图腾。
蔡劲松水墨艺术独具特色,其主要表现为:
其一,心存梦幻,自然涌跃。他在乌江边长大,江流的气度和十万大山的禀赋,在他灵魂深处和血液里都留下原始的本质风骨。他走出大山、乌江,但灵魂深处依然有着不火的梦幻。当他走过摄影、文学创作、雕塑等艺术境地之后,中国水墨艺术这方无极的天地让他沉醉也让他暴发了,因为他再一次找到了寄情山水,回归精神家园,展示少年山水梦恋的美妙平台。他铺开宣纸,诗意激荡,山情水意八方涌来,翰墨益香,水墨山水在这样情景中浑然成形。水墨的世界尽染他家园色道,其势,其魂都在其中。他的《山水寓言》《望秋》《林深梦逍遥》《忆得溪山天境开》《山梦系列》,都充满了真情与率性,也冲到水墨艺木范本的前沿。
◎ 《南山记之一》 蔡劲松 纸本设色 32×32cm 2016 年
◎ 《南山记之三》 蔡劲松 纸本设色 32×32cm 2017 年
◎ 《梦乡之一》 蔡劲松 纸本设色 46×69cm 2017
其二,标新独创,开拓新境。2009年10月17日,自由的知觉一一蔡劲松艺术作品展在798国际艺术区新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了他雕塑、油画、水墨、版画等108件作品。对其作品尤其是水墨画很多大师专家评价道:“体现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寓意”。“无拘无束充满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型艺术的独创性是艺术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他认为,一种植根于内心涵养,朴质的、本源的文化自觉,才能产生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他的山水画,技法是新的,每一幅都有其新形新意,都是自已神会古意,博采众长,化而为之的心化产物,找不到具体的画踪,也丝毫没有名门名师的迹象。他的《吕梁记忆系列》与绘家乡《山水传》的情景就完全不同。他的《山水传》是家园情怀激情的喷涌和直接的抒发。而《吕梁记忆系列》则是通过写生的记忆感受,审视、思考得出的水墨形象。用他的话说,“是那厚重的土地”凸显的铿锵风骨。
其三,构图奇幻,神驰梦翔。他的画,无论大画小画,斗方八尺,总给人广博的无极世界感觉。似乎看不到边,想不到尽头,甚至没有天涯。好象画之外,永远有景,山之外,还在有山。清华美术学院博导教授陈池宇评价:蔡劲松水墨山水,是中国水墨画中的“印象主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席说:劲松的艺术,是精神上的自我呼唤,是追寻梦想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讲:看他的画,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艺术品质和文化情怀,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肯定会给水墨画坛带来新气象。我想,他儿时少年肯定是玩过水墨的,只不过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当他涉猎很多艺术门道之后,回眸水墨,顿生强烈爱意,倾情为之,十年放其光彩。这与他多方面修为功底和他曾经的水墨基础,以及他的灵气与水墨正确走向分不开的。我喜欢他的画,新颖画技是一个方面,主要是画的灵魂境地让人越看越远,越想越多,让情思澎湃起来,眼光高远起来,灵魂飞翔起来,从画里到画外,到无极之外的永恒。
人物名片杨秀泽,生于1981年,贵州榕江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贵州黔东南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会理事,国家民族院、北京三和画院特聘画家。2010年作品《高原情》入选《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盛世太平》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线描艺术展,作品《瑞雪》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作品《晨妆》获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2015年作品《黔乡晨韵》入选贵州第七届美术作品展。2017年作品《寒林集雀图》入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其作品发表于《鉴定与鉴赏》《时代美术家》《书画与研究》《艺术市埸》《人民艺木》等几十家艺术报刋。
秀泽先生,烂漫的榕江侗家山水浸润了他少年五彩的梦,这个缤缤的梦,紧随时光热烈的开放着。在他眼里,心里,手里,画里,不断地躁动,不断变幻,不断苦痛,不断升华,成为有艺术作为的画家成了他生命的动力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他十五岁远离家园拜师求艺,启蒙老师是湖北宜昌的刘芳绪先生。那时,刘先生就认为,秀泽是最有灵气、最能吃苦的弟子。后来他又有幸成为了八十多岁教育家画家季士林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季先生博大精深的水墨艺术里,他感受到中国水墨写意的奇妙,领悟到东方艺术的高深,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恩师的艺术教诲和艺术养份,学运笔线条,学构图意趣,学绘画风格,受益非浅。季先生年事已高,作为入室弟子,他象亲人一样照料先生的起居,为先生求医问药,端茶倒水,服侍先生无微不至,直到先生去世。现今,每到清明,他还要为先生买上一束鲜花祭祀先生,并给先生喃喃汇报水墨的艺术感受和取得的成就,以报答授业之恩,告慰先生之灵。他后来又考上了中国画院,还进入了中国工笔画高研班学习,相继师从詹庚西、李魁正、杨长槐诸位大师,且都得到恩师的悉心指教。秀泽对恩师是敬重的,常说:“授业之恩,永生不忘”。他的艺术观,非常实在也非常清晰,就是遵从古意,继承师业,不断探索创新,把自然中的花鸟画得惟妙惟肖、如梦如幻,通过水墨手段,让其更生动、更精灵、更意趣。
杨秀泽的花鸟画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我也归纳了三点。
◎《淡妆》 杨秀泽 68x68cm
◎《密林幽泉》 杨秀泽 98x98cm
◎ 《朝晖》 杨秀泽 136x68cm
其一,自然灵动,野趣横生。读他的画,如同观看自然界中的山水花鸟,只不过更集中,更典型,更美丽。花草摇曵生辉,神韵灼然,各具神态。鸟儿欲唱欲飞,楚楚动人,各具情态。那些淙淙流水,欢波跳跃,活泼生动盎然成趣,树木或苍劲或挺拨悠然生风,招展着大自然的无限之美。整体画面总是清新灵动地展示大自然活生生本源的自然存在。
其二,细腻工笔,诗意写意。他学过写意,擅长工笔,他的画往往工笔与写意共存。他常用写意凸显画作的主题,用工笔反衬写意的诗境,并做得精巧奇妙,相得益彰。这样整个画作主题的具象性与蒙胧的诗意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如诗的画,如画的诗,朦胧中有清淅的脉路,清淅中有朦胧诗境的诗画一体的感觉。画,在给人请新美感的同时,还给人升腾想象的诗意空间。
其三,艳而不俗,满而不繁。春夏秋冬的花卉都可以夭夭惊艳地开放在他的画作之中,花们的笑脸是那么高雅,那么清丽,那么妖娆,令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画面没有俗气,没有呆滞,没有郁洁,没有做作,他的线条、写意通过丹青色道把需要表达的美容和美境推到了文化艺术的极至。他的构图是比较丰满的,但从不繁琐、堆砌、冗赘,总给人生机勃发,葱茏向上的视觉感染力。
◎《高原情》 杨秀泽 136 x68cm
◎《绿荫》 杨秀泽 136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