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凌霄
2018年9月28日下午,由贵州省文史馆主办,贵州省中国画学会、贵阳美术馆承办的“贵州情怀:一个人和一片土地系列活动之‘德蕴后学 道参黔真’王振中先生从教55周年师生中国画作品展”在贵阳美术馆开幕。
王振中先生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等近现代大师,毕业后分配到贵州大学任教,至今已经55周年。先生深得二李衣钵,艺术造诣精湛。
◎云雾山中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王振中先生情感上挚爱、亲近、投入贵州的山山水水,教学上道法自然,言传身教,从不怠慢每一个孩子,创作上深研传统,深入生活,佳作不断。”贵州省文史馆党组书记、副馆长王德玉说。
◎ 幽林轻舟
五十多年来,王振中先生对贵州山水的丰富多彩、奇丽多变不单是亲近和享受,还大量向外展示和宣传。他的作品《松鹰图》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悬挂,《娄山关》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展出,《江山如此多娇》和《苗岭揽胜》在北京饭店展出,上海、天津、山东等全国各地众多文化厅堂和机场酒楼乃至海外有关机构都有先生笔下的贵州美景。可以说,王振中先生为贵州山水走向全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贵州国画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功不可没。
王振中从中央美院毕业时,被分配到上海美术出版社工作。“上海是大都市,山水画困难,我不去。后来贵州大学一封信,向中央调毕业生,因为贵州山多我就来了,打算来几年以后就走。到贵大报到,40天没有太阳,但是空气好啊!”
在贵州大学任教期间,王振中经常带着学生去写生。1964年春天,师生到惠水写生。“我画了好几张,其中有一张体现的是雨,牛毛细雨。画完以后,我回家探亲路过北京,给李可染先生看,他说:‘振中,你这张画组织得好,设计得好。’我说:‘老师,我没设计,我只是写生,那个景就是这么美’。从那以后,我经常带着学生去写生,在花溪等地到处走。为什么留在贵州?因为贵州的人淳朴,人好;因为贵州的山川美丽,景好;这块土地吸引了我。”
王振中说,自己80岁了,但觉得还有事情干,“我头脑中有贵州山川,我还要画画,还要学传统画,我希望我的画更广泛一些。请大家相信我,我身体好,我还要努力,我还要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
作为执教55周年的美术大家,王振中先生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全国。作品展开幕当天,许多弟子特意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开幕式。省内众多知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和书画爱好者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仪式。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发来贺信。
中国画学会贺信说,王振中先生是黔中山水画的旗帜人物,他和他的弟子所形成的山水画派,风骨峻爽,笔力清健,崛起西南而引人注目;而王振中先生的山水画更是明朗清丽,以静见真。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的贺信高度评价王振中先生山水花鸟俱精,得可染和苦禅先生真传;在贵州长期生活,得苗岭神韵,是当代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大家。
参考译文:Konka Group has been granted“National Advanced Quality and Benefit Enterprise”and“National Customer Satisfied Enterprise”for several years.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贺信称,王振中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自2007年以来为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画才俊。此次展览成员中有不少都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深造,许多学生得其真传,各具成就。王振中先生长期扎根贵州,为苗岭立传,为贵州中国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已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
学生代表付锦12年前从四川到贵州大学学习,是王振中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考入贵州省文史馆,对于先生提倡的“一手向传统,一手向生活”的创作理念,她早已铭刻在心,她代表先生的所有弟子发表感言,感谢先生的教诲。她说,王老师除了专业教导,在做人方面也是经常提醒弟子,常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
◎春雨苗乡
◎元厚云雾中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说:“王老师当年到贵州的时候就20来岁。20来岁,那是一个人最富有朝气、最善于学习、最有诗意的一段年华。来到贫困、边远的贵州,从此以后受到贵州大山的感召,他爱上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此以后,他再也没离开这片土地。他画着山,画着画着,他自己也就变成了一座山;他画着水,画着画着,他自己变成一条河。河的上游是大家们,河的下游将会出现更多的大家。我们希望王老师不光是画技上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希望他的身体和他的年龄也能够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再上一个台阶,活到100岁,并且上不封顶。”
◎牂牁江一角
◎苗岭山居
开幕式后,主办方在贵阳美术馆举行了“贵州省文史馆山骨讲堂第十三期暨王振中先生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就王振中先生的教学特点、艺术成就、对于贵州画派形成的思考,以及王振中先生对贵州中国画教育的成就等话题,进行深入地研讨。
作为王振中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韩亚明副教授做了精彩而言简意赅的发言,总结出先生的三个教学特点:重人品、重生活和重传统。
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天云自称是“粉丝代表”,他对王振中先生在艺术创作和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表示祝贺。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画院原院长张润生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和王振中先生认识,在他的眼里,王老传统而严谨,吃得苦,很勤奋。一脉相承,其学生作品也丰富而耐看。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顾朴光以贵州绘画史作为切入点,对贵州画派形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对王振中先生艺术成就及耄耋之年初心不改充满敬意,她说,也为贵州大学有这样的教授而骄傲。
这次为时十天的展览,共展出作品120幅,有王振中先生50幅各时期代表作和来自贵州、北京、山东、福建、广东、陕西、江西等地的王振中先生70名弟子作品参展。
姜澄清(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书画评论家)
今年,值振中先生来黔执教五十五周年。我作为他的老同事,感怀尤多。振中是可染先生的弟子,毕业后,一直留在贵州。这种在高楼深院从名师学“山水”,又在贵州山水中感悟“山水”的经历,成就了他的绘画。振中执教五十五年,桃李滿天下。他对此土的艺术教育贡献至大,而他的绘画,逐渐淡化了“高楼”气象,渐显高原本色。且其笔沉墨润,俨然一家。现在,他与我都是老人了。在此盛会上,谨致同龄同事者之贺。
祝他长寿康安。
顾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王振中先生乃河北沧州人氏,古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信然:先生于生活困难时期,年富力强之时,却在贫困边远的黔乡稳扎其根,奇峰搜尽,为万山传情;后期值商品大潮涌动之际,仍岿然不动,处边远寂静的贵州悉心写生,山水无言,成笔底波澜。
先生于20世纪中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从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蒋兆和等一代宗师学,得其身传口授外,更广摹前人,出入名川大山。深入恩师堂奥,可染先生之朴拙秀润,苦禅老师的雄厚简劲,尽入画中。先生从师门显赫的中央美院出,设坛授徒,四方来拜,春催桃李,俨然也成显赫师门。
先生之画技,得贵州风物而升华;贵州的物华,也托先生笔墨而传神。先生为贵州的大山造形,也具有了大山之风骨,并引领出一脉青山,绵延磅礴;先生为贵州的嘉木写貌,亦培育了无数梁栋,云蒸霞蔚。昔日四川文士赵香宋赞美郑珍的诗文,曰“万马如龙出贵州”。当代中央美院教授孙美兰评价先生的画作,称“黔山雄风动地来”。
◎苗乡清秋
◎苗乡放舟图
◎ 红梅喜鹊
◎苗乡飞瀑
◎苗寨松杉间
李宝林(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作为振中的同学,对他很是熟悉。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和创作也促使他对传统绘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深研传统、深入生活、线条厚重、思路敏捷,山水花鸟都得心应手,在他的绘画艺术里多了几分生动鲜活,少了一点深沉。
孙美兰(全国著名书画评论家)
王振中的根深深地扎于黔山苗岭,艺术之树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贵州中国画支系健康、平衡,迅猛前进。
不管是王振中还是他的弟子,不仅对传统“线”的理解扎实,而且对传统“面”的认识也很宽广。既会心可染艺术的堂奥,又得见苦禅笔墨踪迹,乃至追溯历代大家手笔,对古诗词、书法、金石、黔戏、民间面具艺术多有领悟,多所吸收。这是源于艺术带头人王振中对传统精华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功底,从而在群体中激起的一种精神、心理的反响,并由自发上升到自觉。
研习可染艺术的人多能体会,最难在“又像又不像”——抓得住可染精神,同时抓得住自己。振中山水及其群体创造求索的可贵之处,正在师中有我,我中有师,得窥“像与不像”“有意与无意”之境。贵州支系的画风不似北国画风那样朴厚严谨,却雄健刚正、爽劲豪放,在博大野逸中透露些许空灵。那黔岭的云雾,苗寨的晨曦、月光、清风、春雨、秋韵、冬雪和静泊之美,都是画家们徒步跋涉、心思手作,深怀乡情才得到的灵感吧。
◎ 出淤泥而不染
王振中艺术名片
王振中,1939年生,回族,河北省沧州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一直任教于贵州大学,现为贵州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山画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贵州中国画学会会长、北京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