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靖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驻跸而得名的秦皇岛,是片古老的土地。深厚的历史积淀见证了这片古碣石之地的沧桑。然而,多年来对秦皇岛风雨兴衰的记载仅见于历代史书与地方舆志,尚无专门的档案馆存档备查。随着全国解放,百废俱兴,大量档案相继产生。为收集、保管和利用好这些档案,1958年12月27日,秦皇岛市档案馆正式成立。建立初期,市档案馆主要对各机关的档案室进行指导,对解放以来的积存文件进行清理和立卷归档,组织编写参考资料。正当档案事业方兴未艾之际,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却使刚刚起步的档案工作陷于停滞,部分机构被撤销,人员被调离,档案被转移到后方档案库。
(老照片)1984年以前秦皇岛市档案馆
1986年启用的档案局(馆)大楼
秦皇岛市档案馆新大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市的档案事业进入了全面恢复、整顿和提高阶段,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平时立卷制度开始推行,档案综合管理和上等升级工作相继实施。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市、县区档案工作机构及职责进一步明确,步入依法治档的轨道。此后,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开展年检、联查、观摩、评比等活动,夯实档案事业的发展基础,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逐年攀升。地方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档案保管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办公自动化和微机辅助管理档案开始起步。
进入新世纪,全市档案事业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亮点频现。
市档案馆由最初几间低矮潮湿的小平房,到2010年兴建档案馆大楼,建筑面积12686平方米,位于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备的城市中心地带,一改传统的库房加办公室模式,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管理现代的地标性建筑,在秦皇岛市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作用。与此同时,各县、区档案馆的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全部建起了符合规范的档案馆楼。目前,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面积已达25592平方米,比1987年增长了514%。
秦皇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档案馆藏禀赋不足。有鉴于此,多年以来,秦皇岛市档案馆格外重视馆藏资源建设。从配备专门人员到设立专门部室,档案资源建设的力量日益加强;从党政机关,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直至普通市民,档案收集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市内收集,到海内外收集,档案收集的视野不断扩大;从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接收,到主动拍摄声像记录,再到电子档案接收进馆,馆藏资源种类日益丰富。目前,全市各综合档案馆共保管档案1169多个全宗,馆藏档案资料160多万卷(册),比1987年增长了10倍多。
面对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级档案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和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方式。市档案馆于2004年实现了全部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在全省率先建立“档案信息网站”,2008年全市各级档案馆全部启动档案数字化工程,现已完成全文扫描1828万页。秦皇岛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被省局确定为第一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城市。
(老照片) 秦皇岛市档案馆七八十年代普遍使用的铁质五节柜。
新馆库房智能密集架
市档案馆“慰安妇”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克服困难抢救保护耀华历史档案。建立了省内市级档案馆中的第一家裱糊室。全市各级档案馆推出了一批档案开发编研产品,《秦皇岛档案》《韩愈文化史料》《古今抚宁名人》《海港记忆》丛书等。市档案局(馆)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集邮展”“秦皇岛地区抗日战争档案史料展”《百姓档案》专题片《少儿创城书画展》等档案文化项目,社会反响强烈。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从强化档案法制意识、完善档案法规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入手,加大档案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档案法制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重新制定了《秦皇岛市档案收集管理办法》、以政府名义下发了《秦皇岛市名人档案资料征集管理暂行办法》《秦皇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坚持抓系统、系统抓,全市通过目标管理认定245家。广泛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及档案重点业务专项督查,改善了我市档案事业法制环境。
创建了全国唯一一个以档案员名字命名的档案服务品牌——“京美档案·精美帮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推出“五心”服务(赏心、舒心、放心、省心、称心),建立“局长接待日”制度、设立“志愿服务岗”,残疾等弱势群体开设查档绿色通道。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查询和来电、来函查询业务,建立档案利用、政府公开文件查询和档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三位一体”利用窗口。
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学科研平台,积极探索档案局(馆)校合作的新模式。一是与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二是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科学院进行合作,双方签订了《秦皇近现代工业档案保护开发利用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对秦皇岛市近现代工业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老照片) 秦皇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
档案扫描
(老照片)档案手工目录查找
档案电脑查阅
全市建立了依托档案专业期刊、档案网站和信息简报的档案宣传平台,档案宣传呈现全方位、立体化新格局。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新媒体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利用国际档案日、档案法颁布纪念日等节点进行宣传,开辟宣传专栏,开展了档案馆开放日、家庭建档等档案主题宣传活动。我市自行设计研发的《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策略、方法研究》科研项目,实现了全市重要档案数据的一体化捆绑备份,通过河北省档案局首次对档案应用科研课题进行会议评审鉴定。
东风化雨,春花秋实,辛勤的劳动必将收获丰硕的成果。秦皇岛市档案局(馆)先后被国家人社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被中国档案报评为“全国最美档案馆”,并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40年风雨,40年激情。秦皇岛市的档案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艰难而光荣的历程。回首来处,档案工作者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他们同样满怀憧憬。风劲正是扬帆时。我们相信,秦皇岛市的档案事业伴随着城市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