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策略研究

2018-10-24 15:31王雅琪曹普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脱贫攻坚少数民族

王雅琪 曹普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民族脱贫攻坚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增收,提高少数民族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本文就精准扶贫对象中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比普通地区扶贫工作更为困难的原因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有文化、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外界接轨、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扶贫方式。从而提高精准扶贫实践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发展中的有效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长远、富足、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文化扶贫

根据中央民族大学发布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民族八省(区)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411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2.5%,113个少数民族县属于深度贫困县。

21世纪,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力疾驰,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而一路上的荆棘总是少不了贫困的身影,扶贫工作更是锁住油门的一道重重的关卡。扶贫是指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困难的攻坚阶段,而困难之中的“硬骨头”正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较其他区域致贫原因更复杂,贫困持续时间长,脱贫难度更大,精准识别深度贫困现状与成因的任务更重、更迫切。具体表现为:贫困面广,脱贫难度大;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贫困类聚;区域发展劣势明显,发展位次较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低;对扶贫政策具有高依赖性。地形、经济方面是所有贫困地区共同的问题,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攻坚难点的来源是文化与思想。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尤其是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当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思想文化表现往往具有同一性。大体来说,是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价值观念比较消极。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就异地搬迁用的建筑而言,搬迁后的房屋是统一建设的,对于希望住上民族民俗房屋的老人们,不情愿来到陌生的环境从而拒绝搬迁。同时对于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落,居民的思想开化工作往往需要细水长流的引导,时间跨度一长,必然会导致同一片区的扶贫工作进度开展不一,带来新的问题。

在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走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后,提出一种崭新而有效的少数民族扶贫攻坚工作,接纳与融合应为这种特色方式的核心思想,具体的细节包含三个方面:

1.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有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有一亿多,但是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对我国有着莫大的贡献,我们应当给予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在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不了解或漠视当地特色文化,搞模板化扶贫的现象,最终没有收获乡亲们好感,导致他们与扶贫的第一趟快速列车失之交臂。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第一步应当是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特有文化。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我们常说:“扶贫不仅要准,还要暖。”只有了解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特色,才能从心底接纳贫困人口、才能准确的规划出适合当地的扶贫方法、才能使乡亲们感受到政府的暖,从“要我脱贫”的被动考虑转变为“我要脱贫”的主观意见,让居民们知道政府是用心在为我们谋福利。这样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能够减少许多沟通与理解上的困难。

2.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外界接轨

单是扶贫工作人员接纳了少数民族居民还远远不够,因为长期的经济差异,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都已经与外界脱轨很久,这会导致扶贫中期扶贫力量单薄,难以借用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贫困地区,使得工作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滞期。

因此,扶贫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宣传方面的工作,让外界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的魅力,换句话说,让外界看到这里的“商机”。譬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织锦技术、黔西南州的蜡染技术,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之下,吸引了不少来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办厂的商人。这些商人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还将外界先进的事物传播到了大山深处,在政府的进一步帮助与协调下,农民与公司老板商量好后可以将自己的土地转化为公司建设用的开发区,收租的同时也能在公司内部打些零工,自己的子女更是可以放心的到城镇求学,完全带动每家每户的脱贫浪潮,也让居民成功与外界接轨,避免出现代代贫困的窘境。

3.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扶贫方式

21世纪被称为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我们也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扶贫工作中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扶贫方式。

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扶贫现状为例,少数民族因为其聚集地较为分散,各个贫困地区的工作人员管理与贫困户各类信息统计与反馈是十分繁杂且每次反馈周期跨度是非常长。黔西南州扶贫攻坚指挥部应用政府自主开发的“智慧金州”网络扶贫平台,做到了及时而又精细的信息上传与反馈。例如居民在家中打开电视,就能够收到平台反馈过来的信息,由居民自主确认自己的银行账户是否收到了扶助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工作人员坐到电脑面前就能实时监测到,而不是由工作人员每家每户询问登记,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将一定的主动权转到了贫困户身上,大大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利用好网络资源,也能够更为方便地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或是将少数民族特色宣扬到全国各地,提升各方面工作的工作效率。这样与网络与传统扶贫相融合的崭新的扶贫方式,是曾经无法实施的,是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有效的扶贫方式。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扶贫要在普通地区扶贫方式上加以对少数民族的接纳与和新时代信息产业的融合,在提高扶贫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开发出许多具有很大发展潜能的少数民族产业,能够切实的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民走出贫困。

参考文献:

[1]王芳. 破解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难题[J] .经济, 2018

[2]李俊杰等. 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J] .民族研究, 2018

[3]廖恳等. 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 .行政管理改革, 2017

作者简介:

王雅琪 (1997.06--) 性別女,山西省朔州市人,本科学历,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脱贫攻坚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