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叶
如果我们认定摄影作品的画面位于“过去”,那么每一张摄影作品的呈现,就是一个时间的并行现象。在艺术领域,摄影艺术家则开始讨论“拍照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直观地表达记录时间”等课题。
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一件作品把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的他人的照片进行截图,并将其放大打印出来挂在画廊中售卖。他的另一个作品《牛仔》截取了其他摄影师于80年代为万宝路香烟公司拍摄的西部马仔主题的商用照片的一部分,同样被放大并放在画廊售卖。他作品中“拍照”的动作确实是由理查德·普林斯本人完成的,但它提出了一个问题:拍照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
世界闻名的导演萨姆·泰勒-约翰逊除了备受关注的商业电影以外,也创作过非常观念化的摄影作品。她的作品《静物》是一个约3分钟长的定格动画,通过每天记录在同一空间中一组静物的腐败过程展现物质在空间中的改变。观众在直面时间流逝这一现象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反思“变化”的本质。同样的物质,同样的空间,每经过一秒,它就区别于一秒前眼前的事物。
按下快门框取世界,是艺术家的一次选择,支持这个动作完成的大多来自于艺术家的主观意识,这是在日积月累的研习中形成的。宋靖的作品《有迹可循》选自多年来游走所积累的影像,呈现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人物在其所处空间的动作和状态、相关物品的一再的重复,使这个场景在我的心中深刻起来。宋靖从超乎想象的大量素材中选择“在不同空间中一再重复的动作”的过程,因为素材的累积和重复出现,意义得到了强化。
反复浏览《有迹可循》中的各组照片,人、事、物的普遍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呈现了出来,通过不断地看到不同空间中的同一动作,使观者不由得遐想:就在我正观看这组作品的时候,世界的某个角落是否也正发生着同样的动作?一个平淡无奇的动作,空间不同,发生角色也不同,却都在这一刻重复发生,那是否给予了这个动作特殊的意义?在拍照这一动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举手之劳”的浮躁年代,我们是否还对摄影保持应有的敬畏?
宋靖在她的作品中提出的問题并不只是人、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也是在这个浮躁时代向摄影人的考问,质朴纯真的画面中平凡中国人的生活看似琐碎,却在她的寻找和排布下呈现出独特的品质。《有迹可循》带着浓重纪实摄影的影子,却又与传统纪实摄影相去甚远,每张照片都不具备纪实摄影的叙事性,却又交织在一起,如此的选择呈现下,作品具有了当代性:形式高于画面,意向高于表象。在当代艺术初有磅礴发展之势的当代中国,一部不难使人理解又意义深刻的作品显得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