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灿
古詩距今年代久远,其中很多汉字的语音、语义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出入,学生难以理解;古诗大多有着复杂的意象、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把握古诗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在教读古诗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下面,笔者以《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为例,谈谈古诗教学的方法。
宋代方岳曾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古诗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反复吟诵是学习古诗的首选途径。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来达到教学效果。在初始阶段,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要求在语音层面读通全诗,把握诗的节奏,做到停顿正确。在接下来的学生互读互评环节,我相机进行诵读指导,如纠正错误的读音,引导学生把握声调、节奏及其变读,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接着,我用富有感情的范读去感染学生,为学生诵读做出示范。最后,我让学生一边读诗句一边读课后的注解,借助注解初步理解诗句,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吟读古诗。这样,在多层次、多形式的吟诵中,学生不知不觉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
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品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在教学“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时,为了让学生进入诗人所营造的特定的送别情境,我启发学生抓住“雨”“浥”“新”几个关键字,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想想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感受到清朗的天空、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所构成的优美图景后,我适时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当天早上下的不是一场小雨,而是一场大雨,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两相对比,学生对诗人营造的清新明朗的画面就有了较深的认识。紧接着,我再次引导学生将视角向远处延伸:想想看,除了轻尘不扬的道路、青翠欲滴的杨柳,雨后的渭城还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学生顺着思路,大胆想象,说出了“空气”“街道”“树叶”“彩虹”“鲜花”等事物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修饰整理成句。这一番描述下来,一幅更为广阔立体的送别图景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孩子们眼前。这种依境联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浮现又不断加工,使他们如见其景,如睹其物,如近其人,如闻其声。
当学生依境联想到这样一幅幅生动立体的画面时,相信他们对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便有了真实而深切的感受。如此品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诗境,其创造意识、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情趣”与“意象”是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核。当我们披文入诗,透过诗句感受诗人跳动的脉搏,触摸诗人高贵的灵魂,缠绕在我们心中的是一份精神的感动、情感的共鸣;当我们潜心会文,细细咀嚼古诗独特的语言,回旋在我们脑海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意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我利用PPT呈现出了一幅王维送别元二时的图画,并配以悠扬的音乐烘托气氛。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齐读诗句后,我没有急着去释词析句,而是让学生反复读诗,从诗句中找出“依据”,说说王维和元二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学生找出了“故人”“无”“酒”“更”等关键字词,谈出了自己对朋友的理解、对友情的认识。透过这些字词,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王维和元二是一对情真意切的好朋友。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图画、听音乐、吟古诗,“穿越时空”走进当年王维送别元二的那间客舍。我创设了三个情境,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进入角色与诗中人物进行对话。情境一:元二此行千里,朋友将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如果你是王维,你舍得让元二走吗?你将如何挽留元二呢?情境二:当想到元二一个人要去如此偏远的地方,一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假如你是王维,你又会叮嘱元二些什么呢?情境三: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希不希望他在那里生活幸福?希不希望他在那里努力工作?希不希望他早日衣锦还乡?想到这些,他又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这三次对话,层层深入,把王维藏在酒里的万语千言借学生们的嘴都说了出来,既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的画面,又让他们对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意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教师应该努力拓展教学内容的外延,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体验,多角度地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对教材的重组、拓展、补充、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后,为了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使主题深化,帮助学生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我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唐代诗人写的送别诗(共10首),打印后发放给每位学生,鼓励他们课后去读一读、品一品、画一画,并建议每位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画一幅“诗中画”在班级内交流,体验不同的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