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一帆悬

2018-10-24 21:22刘秋泉陈文静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长沙校企基地

刘秋泉 陈文静

2010年9月,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亮相星城,即以大手笔“震撼”了湖南职业教育界———

选址在长株潭中心地带,首期建设用地7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设计在校学生规模2.8万人,总投资14亿多元。它的建成,意味着长沙职业教育构建起以职业教育基地为龙头,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浏阳市职业中专学校等职校为支点的“航母编队”。

吸引人们眼球的,除了规模的宏大,还有机制的创新。按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的理念建设与管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实行“政府统筹、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分校建设、资源共享”。正是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让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基地“开张”后几乎第一时间就偕省五大班子领导“联袂”前来视察,成为湖南职业教育界轰动一时、津津乐道的新闻。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已“八年磨一剑”的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现在究竟怎么样了?记者饶有兴趣地前往采访,一探究竟。

在创新和服务中实现新作为

记者乘车来到职业教育基地所在的长沙市雨花经济开发区。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戴伟军陪同我们参观了整个园区。职业教育基地分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长沙财经学校、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长沙艺术实验学校、长沙汽车工业学校6个相对独立的校区。“这一大手笔,首要的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市属公办职业学校绝大多数是由原来的薄弱普高转办职高的,地处老城区,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实习实训条件落后,设施设备陈旧。这些学校布局比较分散,个别专业同质化严重,甚至超容量、超负荷运转。职业教育基地的建成,从根本上扭转了市属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发展空间受限的局面,所有入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有关职业院校设置标准。”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一幕幕,我们感到非常振奋。

戴伟军进一步给我们解读:“从效果上看,职业教育基地的建成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原来的9所职业学校被整合为6所职业院校,入驻基地后均停办了一批弱势专业,紧贴新型产业,集中力量办优势专业,各校之间专业不再同质化,招生各具特色;加之职业教育基地融合园区经济,就业预期比较好。自基地正式启动使用以来,入驻基地的学校迅速改变了招生难的状况,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初、高中毕业生重点选择的职业院校,各校之间也不再出现抢生源、争地盘的现象。”

记者特别注意到,在“政府统筹、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分校建设、资源共享”的机制中,明确提出了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和商业服务、校园公共绿化用地等设施作为公共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四个字虽然简单,却是最日常、最具体也最难做好的一件事情。那么,职业教育基地是如何做到资源共享的呢?

为统筹管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公共资源,协调入驻学校之间以及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10〕64号精神,专门设立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基地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教育局管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公共事务,组成人员由市教育局从局机关、入驻学校和产业处抽调,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兼任。2016年6月,经长沙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又正式成立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综合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协调办”),进一步夯实协调服务职能。

除了组织保障,在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资源的整合还有顶层设计,那就是突出主体开放性、资源共享性,校际之间无围墙,只以山头、绿化、道路相隔,同时用建筑的风格和颜色加以区别。规定基地内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型的实习实训工场、图书馆、体育运动中心、学生宿舍、食堂等均实行共享。

不过,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棘手的是基地公共资源的分配。以学生宿舍分配为例,在楼层高低和距离教学楼、食堂、运动场远近等问题上,各学校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时有摩擦。而公共设施的使用,尤其是运动场馆也存在时间相冲突、人员混合管理的矛盾。但是,资源共享这项工作是整个基地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不仅要做好,还要好到极致。

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协调办确定了以“商量”为宗旨,把管理服务变为协商服务的工作思路。“有事多商量,有事要商量,有事会商量”成了基地内家喻户晓的“热词”。

在职业教育基地采访,记者发现,不仅各学校的校长和相关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就连普通的保安和许多学生都认识戴伟军这个“总管”和他的那一帮“龙虎将”。戴伟军因为家里离基地较远,为避开上班的早高峰时段,坚持每天上午7点之前到达基地,并利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四处转悠。“他们不停地到基地各学校问询、协调,还深入学生食堂,查看食堂的卫生状况,并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或到运动场和学生一起运动,协调办的工作人员因此对每所学校学生的生活和运动习惯了如指掌。”采访中,好几位校长伸出了大拇指。

协调办工作人员章盛介绍说,基地是一个大家庭,为了让大家庭的成员都和谐发展,协调办大力倡导“你不积极我积极,你不出门我上门,你不满意我不放弃”的精神。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协調办都先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召开学校相关人员的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至少3次。比如,将学生包餐价格定为每月380元,就召开了由每所学校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学校领导、餐饮公司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反复论证,民主决策。在公共区域管理方面,特别注重满足学校个性化需求,实行差异化管理。比如,学校作息时间实行错时安排,军训协调错时进行,学校运动会协调错时召开。开学前,协调办工作人员会去每所学校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每一次放假前,协调办会将公共区的改造项目和每所学校通气,学校的项目也及时与协调办交流,充分体现了“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协调服务讲奉献,协调服务就有温度;协调服务讲科学,协调服务就有高度;协调服务讲民主,协调服务就有厚度。”这句话刻在了协调办工作人员的心上。创新出台的分栋包干、分校包干、错时放学、协同负责、共建共享共治等举措,有效地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现在,无论是体育馆、运动场还是图书馆,一切都是有序科学使用。不仅如此,各学校还联手参加街校共建、文明创建,组团参加长沙市九运会开幕式表演,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协调办放低姿态,上门服务,作风过硬。在车辆管理方面,他们废除自己的专有车位,69个地下停车位,工作人员没有分一个。所有工作人员为学校协调服务,却没有到学校吃过一餐饭。受他们的感染,大家的境界都提高了。比如,新建公共垃圾站的位置,靠近哪一所学校,大家都是不愿意的。他们把协调功能发挥到极致,与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分别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让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我们学校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在学生宿舍附近建成了垃圾站。”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校长胡冬生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甩掉了专业同质化、校际无序竞争的历史包袱,享受着资源共享的红利,进驻基地的各所学校轻装出发,高起点规划专业发展蓝图,以创新和开放为动力,全力打造专业特色和亮点。如今,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已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单位,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中职为主体、对接长沙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格局,建立起现代服务类学区对接长沙经济龙头产业之一的服务业,文化艺术类学区对接长沙发达的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类学区、电子工业类学区、加工制造类学区等对接长沙工业六大产业集群中的电子信息业、家用电器业、工程机械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的产教融合模式,成为长沙职业教育一块“叫得响”的品牌。

按下校企深度合作的“快进键”

今年5月17日上午,长沙财经学校T形教室隆重举行无人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仪式。在仪式上,一位来自职业学校的负责人在得知此次校企合作从启动到合作只花了半年时间时,连呼三个“不可能”。

长沙财经学校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办成,背后凝聚的是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所有人的智慧和汗水。

这还得从戴伟军的一次调研说起。戴伟军不仅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还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数年,是一个典型的“教育老兵”。2017年,戴伟军被调往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走访了长沙市多所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同时对基地内6所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走向进行了调研。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和思考,戴伟军找到了答案: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在提质综合治理与后勤服务的同时,应该以一个新时代职业教育人的角色思考职业教育如何深度参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而校企合作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如何搭建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戴伟军再次重点走访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所在地雨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与职业学院,对校企合作的难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说,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但由于学校一般都在体制内,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主动对接市场、上门和企业合作的动力不足,培养的学生就业跟踪反馈不力。而企业一般都在体制外,用人机制非常灵活,对人力资源的来源往往预期较高,却对前期培养关注不够,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不积极,导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多地是流于形式或停留在浅层水平,使得人才供给与需求‘隔河相望、冷热不均。”戴伟军告诉记者,从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6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来看,各学校虽然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但总体上说,这些院校的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而且模拟的多、实操的少,传统的多、超前的少,况且学校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让校企合作从“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让职业院校和企业从“隔河相望”到“心手相牵”,这不正是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责任担当吗?

说做就做。

2017年底,经过多方调研、考察,湖南胜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了戴伟军的视野。这是一家集合国内无人机技术专家与职业教育专家而专门成立的公司,专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研发、咨询与教育服务。

在与湖南胜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胜逊的接洽中,戴伟军发现,这家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是无人机行业的翘楚: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累计为行业与社会培养了400余名无人机操控、维修及研发等类型的人才。其开发的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长沙公安系统、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等机构。同时,该公司分别与中南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财经学校等一批高职及中职学校开展了各项合作并取得了多项产品专利。

“无人机应用技术属于高新前沿科技,其技术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无人机研发、生产、营销、售后、应用等机构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市場预测近几年需要80万名应用型人才,这项校企合作前景非常广阔。”2018年1月,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与湖南胜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教育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中南地区领先的人工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校企合作由此按下了“快进键”———

2017年12月6日,长沙财经学校携手湖南胜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办了“无人机操控师”第二课堂培训班,25名学生经过2个月系统培训,具备了独立完成无人机组装和飞行的技能,结业操作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2018年2月3日上午,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与湖南胜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无人机特训班开班,来自长沙财经学校、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长沙汽车工业学校的4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

2018年4月20日上午,无人机特训班第二期培训在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多媒体教室启动。通过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搭建的这一平台,长沙财经学校、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长沙航天学校、长沙英蓝中等职业学校和长沙机床厂技工学校等职业学校合作洽商开设无人机专业,联合进行无人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材编写及无人机课题研发。

2018年4月20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批准,同意长沙职业教育基地院校使用长沙地区部分空域进行无人机飞行训练。空域使用权的成功获批,为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深度推进无人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8年4月25日,长沙职业教育基地与湖南胜翔航空无人机校企合作办公室正式成立。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还打造了无人机理论培训中心、考试中心、创客中心等学习空间。

2018年5月初,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牵头成立无人机专业课程开发、大纲拟定、教材编写工作小组,出版专业教材。

……

“从校企合作启动,到教师培训,再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最后到开设专业,只用了半年时间。”长沙财经学校校长陈全宝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这个“媒人”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不可能有这样的“快进模式”。今年5月初,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长沙财经学校、长沙航天学校等5所职业学校分别向长沙市教育局申请开办无人机应用专业获得批准,秋季入学时一共招收167名学生。

目前,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获得开展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考证培训资格,这是我省第一家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全力打造中南地区无人机全产业链技术技能型人才孵化基地和考证服务中心,尽早为社会培养无人机应用所急需的人才。”说起未来的愿景,戴伟军胸有成竹。

为师生编织一张安全网

6所职业院校,占地74.7万平方米,师生共计3.2万余人;校门12个,两座占地约20万平方米的保留山体公园,周边主次干道6条,车流人流密集,1所高校是开放式管理,5所中职学校因学生是未成年人而实行封闭式管理,校与校之间没有围墙……戴伟军每次接洽省内外同行到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考察交流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如何保障师生的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一所职业学校安全管理就比较难,而把6所职业院校搬到一起安全管理更是难上加难。是的,肩负起维护全体师生安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任,构建校园内外综合治理新格局,是长沙职业教育基地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有6所职业院校,学生特征明显,其中以工科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男生占85%以上,以文科为主的职业学校女生占80%以上。”戴伟军告诉记者,原来各校的管理各自为政,往往照顾本校的多,兼顾其他学校的少,在公共资源使用、学生大型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校际矛盾突出。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结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全力构建职业教育基地立体型安全防护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职业学校园区综合安全管理的新途径。

如果漫步在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里的视频监控系统非常完备。作为校园传统安全防控的“千里眼”,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特别重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近3年,该基地共投入700万元,新增高清摄像头600多个,并将原来的零星监控进行整合,实现了对职业教育基地所有门岗、围墙、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保留山体公园、学生食堂、宿舍区等区域的无盲区全覆盖。

为了提高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所有门岗都安装110报警系统,门岗视频实时连入长沙市公安局安防平台,公安部门可随时查看基地的门岗情况。如遇突发情况,门岗保卫人员能通过110报警系统第一时间报警。

更让师生放心的是,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还将无人机应用引入安全管理,将基地的安全防控从平面到立体、从地面到空中延伸,撑开了一张立体安全防护网。

“对地形相对复杂、人工检查相对困难的屋顶、山体等地方,利用无人机进行居高临下的空中侦查,既能起到实时的安全巡查作用,又能从不同角度对两座山体公园进行无死角、无盲区的山林防火预警和监测。”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负责安全管理的副校长苏胜保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自己在安全问题上最担心上学和放学两个时段。现在长沙职业教育基地通过无人机技术,在每天学生放学、上学的重点时段对基地周边进行空中侦查,实时掌握基地周边的安全情况,还根据无人机回传的视频进行大数据分析,科学安排安保力量,切实做到了“将人工智能和传统人工管理有机结合,垫起了基地安全防控的厚度”。

目前,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成立了应急管理中心,组建了应急救援小分队,整合基地内6所院校应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协调处理基地应急突发事件。同时,该基地以安保人员为主体,联合每所学校成立基地护校队,还购买了两台电动巡逻车,在学生放学、上学等重点时段对基地周边进行不间断巡逻。

为了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还专门让学生参与内部安全管理,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安排学生志愿者协助门岗管理,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更好地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街道办、派出所、城管中队、交警中队……在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协调下,许多职能部门越来越重视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周边环境的管理。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旁邊有一条圭白路,曾伤透了大家的脑筋。这条本是学生出行的道路,却经常停满了运送汽车的大拖车,少的时候十几辆,多的时候几十辆。不少车子一停就是好几天。“这些车又长又笨重,掉个头有时候需要十几分钟,经常引起交通堵塞,也常出事故。”来自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刘涛说,为了安全起见,同学们只好绕道走。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联合交警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整治,清理了100余辆乱停车辆。现在,圭白路上建好了人行天桥,设置了中心隔栏,增补了道路安全标识,再也看不到那些违章停靠的大拖车了。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朝阳、白田两学生宿舍下原有17户经营户。这些经营户私拉乱接、违规经营、人货混住比比皆是,一直以来是基地内部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协调办综合治理科吴湘应说,协调办成立以后,为了消除这一重大安全隐患,戴伟军带人上门走访,不厌其烦地接待经营户,采取两周一调度,一周一督查,分人分户包干负责,反复协调做工作,不到四个月,全面清退了所有违规经营户。

“白田小区紧靠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白田学生宿舍,宿舍门口有20多个摊点,长期占道经营、违规经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协调办后勤服务科陈文说,针对这一难题,协调办联合街道、社区、城管、食药监、交警等部门多次协调,反复做工作,三个月不到,全面清除了这些摊点,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清理乱停车辆、清退违规经营户、清除小摊小贩……尽管这些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多,但为了给师生营造安全宽松的环境,长沙职业教育基地运用“有事多商量,有事要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原则,将过去的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零散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从单防到群防,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正全面构建信息化、立体化、智能化的现代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真正为广大师生编织了一张安全网。

“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成立九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戴伟军说,这看似简单的数据实则来之不易,为全国职业教育园区化管理运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长沙校企基地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