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艳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标本作为甲组,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标本作为乙组。回顾性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在不同时段阳性率情况。结果:甲组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阳性率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胸腹水与脑脊液标本及其他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需深入分析不同时段的各类标本阳性率,对微生物检验知识与技术充分掌握,使检验准确率显著提高,进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对比
【中图分类号】
R181.3+2【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54-01
微生物检验就是借助感染类患者生物标本予以微生物培养与制片,借助显微镜下对其制成的玻片予以观察,准确判定感染性疾病,并分析致病微生物的形状与药敏试验[1]。借助微生物检验分析宿主和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检出致病微生物,并动态监测致病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于机体内的病灶与传染性质予以及时、有效的了绝,防止全身感染与疾病扩散。临床因为感染类疾病有較高的误诊率,用药不具备合理性,导致耐药微生物情况越来越凸显[2]。借助加强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倡导科学用药,对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现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对比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标本作为甲组,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标本作为乙组。甲组中有呼吸道标本35例,粪便标本24例,其他肺呼吸道标本11例,血液、胸腹水与脑脊液标本34例。乙组中有呼吸道标本32例,粪便标本27例,其他肺呼吸道标本14例,血液、胸腹水与脑脊液标本31例。两组患者标本种类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两组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选取标本予以分类,检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2),操作流程与标准化规范结合予以实施,并对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予以比较分析。标本袋检验应按照质量标准操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在不同时段阳性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如阳性率表示用%、x2检验,P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甲组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阳性率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胸腹水与脑脊液标本及其他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乙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伴随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促使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多数新型技术得到有效发展与广泛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慢慢成为现代医院检验科室的重要内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3]。有学者表示: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微生物检验技术受到临床的充分重视。然而由于感染性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微生物检验技术阳性率检出效果不显著,导致临床检验在应用品质方面还不完善[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阳性率均高于乙组,甲组胸腹水与脑脊液标本及其他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乙组,与其他研究结合,认为其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首先,标本采集不科学:标本采集时一些检验人员对采集过程注意事项没有充分了解,引发所采集的标本所含的微生物不准确,进而引发医师临床诊断不准确,致使疾病病原体不能有效确诊,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此外,中段尿培养与大便培养等标本需自行采集,然而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没有有效沟通,再加上患者意识匮乏,引发标本采集量不够,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率造成直接影响。其次,标本保存与运送不合理。微生物标本在运送与保存中,需对微生物活力最大程度的维持,避免其余非致病微生物侵袭与过分繁殖,对标本检验造成直接影响。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时,在保存以及运送方面有一定差异,如厌氧菌培养标本应和空气充分避开,在短时间内送检,避免兼性厌氧菌生长过度,引发阳性检出率的降低。所以,要求标本在保存与运送过程中应按照规范标准操作,保证阳性检出率的准确性。要求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充分了解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操作流程,进而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最后,临床经验不丰富。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通常按照形态学与生理学的生化反应予以检测,要求检验人员应具有全面的判断能力与娴熟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试验能力。但是在具体检验工作中,一些检验人员由于具体操作中经验不丰富,操作能力不强,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不能对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与原则准确掌握,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受到直接影响[5]。
总而言之,临床医师在对不同时段的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与实践,和医师有效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知识的学习,进而使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使检验操作充分改善,促使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显著提高,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据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渝琴.20132015年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回顾性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7,28(1):57-59
[2]彭晶,吴颖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9-30
[3]王美娟.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9-30
[4]张朝霞.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367-367
[5]张晓英.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