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标
【摘要】观察研究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牙缺损失达到3mm的残根30颗,对30颗受损程度高达3mm的残根使用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的牙根长度将30位患者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甲组15颗牙齿牙根长度在12cm与15cm之间,而乙组患者的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在患者的牙根切除后使用相应的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进行相应的修复,通过8个月的临床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牙根松动度以及修复体的临床效果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术后30颗残根均得到痊愈,医生和患者彼此配合良好。在患者牙根修复后,患者对于牙根的大小,形状,颜色均表示满意,整体修复比较满意。结论:在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应用有利于残根的修复和保存,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较为优良,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残根;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2.1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22-01
随着社会的的飞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健康,人们的牙齿也多灾多难。临床上经常能够遇到牙冠折断,牙体缺失等症状造成的残根。残根的存在影响牙体的修复和固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修复,口腔内初经常会有牙龈增生现象出现,让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医学上提出了牙冠延长术的治疗方式,切除少量牙骨,将牙齿结构充分暴露,对修复体进行固位。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模式切除部分骨质延长牙齿的牙冠,保证能够良好的进行修复。在修复的同时又能不破坏患者的牙周组织,避免牙冠受到刺激,导致牙龈发生炎症。让修复能够更加成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牙缺损失达到3mm的残根30颗,其中男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30位患者的残根中,前牙有15颗,前磨牙有15颗。进行治疗前按照残根的长度进行分组,分为甲组乙组。甲组15颗牙齿牙根长度在12cm与15cm之间,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4±456)岁,而乙组患者的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21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9±5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附表一。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牙周状况相对良好,非过敏体质,没有手术禁忌,女性患者没有妊娠,没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
12方法找到牙断端在口腔中的具体位置,对手术中应该去骨的数量和大小进行估计测算,设计合适的切口,考虑到患者的术后牙龈缘与邻近牙齿之间的平衡协调关系。根据切除数量进行内斜切口。充分暴露患者的牙根断面后,迅速清除支持骨,设计合适距离。考虑患者口腔牙齿的美观,让牙齿的断面和骨嵴顶之间保持3mm至4mm的距离,使患者口腔残根痊愈后能够暴露出2mm以上的牙体组织,让切除部位与其余牙齿部位变得自然顺畅。刮平牙周膜纤维后,彻底平整残根面,防止术后复发,进行相应的止血后进行缝合。手术后每天服用抗生素,连续三天。每天使用漱口液漱口,每天三次。手术一星期后进行拆线。手术后6星期后进行桩冠修复修复。
桩冠修复流程:修整,预备根面根管并作根管充填,充填后再制作桩冠代型,对根管进行冲洗消毒吹管并且暂时封闭,对桩冠进行铸造与试戴,试戴吻合后黏贴牢固,制作修复体,全冠,然后试戴全冠,粘贴牢固全冠。
13观察指标对30位患者术前,术后6星期,修复后4星期的患牙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有没有牙龈增生的情况,残根的暴露是否充分,能够满足修复条件。满足则为治疗成功,若患者发生牙龈增生情况,残根暴露不充分,不符合修復条件,则认定手术失败。
根据30位患者的治疗后的效果, 观察患者的牙龈沟出血情况以及牙齿的松动程度。并且对术后的常规修复进行评价,分为三个标准,满意:修复体稳定没有松动,能够正常咀嚼,牙龈颜色自然。一般:修复体稳定没有松动,但是咀嚼有些困难,牙龈颜色自然。不满意:修复体松动或发生脱落,咀嚼困难,牙龈红肿出血。
根据30位患者的治疗修复,对比患者术后6周牙龈缘与断根的距离,两组根据患者的牙龈缘与断根的距离进行比较。
两组30位患者进行治疗后,根据患者术后6周牙牙周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进行分析比较,根据两组患者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的牙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此次采集的数据类型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30颗牙齿手术后6周,牙龈位粉红色,比较坚韧,没有发生牙龈增生情况,并且牙齿断根比较平整,残根暴露充分,满足术后修复条件,手术均为成功。
2)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修复后,乙组15位患者有1位发生了牙齿松动,修复后固定正常。甲组15位患者复查时发现有7位患者牙齿出现了松动先行。进行修复后还是有6位患者牙齿发生了松动,其中甲组5位,乙组1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二。
3)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修复后,对修复结果进行了评价,甲组15位患者有5位表示满意,5位表示一般,还有5位患者表示此次治疗失败,不满意。乙组15位患者有10位患者表示满意,4位患者表示一般,1位患者表示不满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三。
4)30位患者经过治疗修复,甲组乙组患者的幻夜术后6周牙龈缘与断根的距离有明显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根据患者的牙龈缘与断根的距离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四。
5)两组30位患者进行治疗后,30位患者术后6周牙牙周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相较于手术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五。
3讨论
患者的牙齿出现了龋坏等原因而导致牙冠的大部分发生了缺损,这被称为残冠,而牙冠发生了基本缺失,仅剩余的一部分牙根,被称为残根。患者的牙齿一旦形成了残冠或是残根,患者牙齿的髓腔和根管就会暴露在口腔内部细菌比较多的地方,细菌通过根管进入大到根尖,让残根周围发生炎症,导致患者的牙齿变成病灶牙,病灶牙严重者还会引起患者身体部位发生疾病。如果一直任由残根残冠发展下去,刺激口腔内部的粘膜,严重者导致口腔粘膜发生病变,导致口腔癌。因此,患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口腔内有隐隐作痛的牙根,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拔掉并且进行治疗。妥善处理患牙处理残根,杜绝残根发生病变,导致患者生病,并且影响美观。
牙冠延长术是临床上一种医治残根的治疗方法,保证符合牙周生物学宽度的原则下,能够让口腔暴露更多的健康的牙体组织,然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清除一部分牙龈和牙槽骨,增加牙齿的暴露量,让接下来的对牙龈形状的修复和改善能够更优良更美观。
相应的,牙冠延长术有适应症,残根边缘位于牙龈下方,导致无法修复或是修复后发生牙龈炎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正畸牵引的方法充分暴露残根,但是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在治疗后有复发的可能。其中三种
情况就是残根边缘位于牙龈下方,这种情况进行牙冠延长术有一定的困难,效果无法保证。1)牙折裂达到牙龈下方,影响牙体的整体预备、可以取印模进行修复。2)牙龋坏死部分达牙龈下方,可以在牙颈三分之一处使用根管侧穿或牙根外吸收,但这种方式尚有保留价值。3)整个残根破坏了生物学宽度的修复体,需要重建生物学宽度的。进行残根修复都需要患牙的牙根有足够的长度,才能在进行手术,取出一部分牙槽骨之后,仍旧有足够的牙周能够支持之后的牙冠延长术。
对患者使用牙冠延长术的时候,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进行牙冠延长术的。1)患者牙根太短,牙冠牙根的比例不正常或是失调的患者。2)患者的牙齿折断达龈下过多过长,如果进行手术,有很大的可能,患者生育的牙槽嵴高度无法支持患者牙齿正常行使功能,无法正常咀嚼,或是术后轻易发生松动的患者。3)患者的情况过于严重,如果进行收储,必去切除较多的牙槽骨,导致患者与邻牙之间的距离不协调并且会伤害邻牙。4)如果患者的身体情况不能够使用牙冠延长术,就不应该使用这种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的牙齿在正常情况下,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是固定的,这个距离又被称作是生物学宽度,一般为2mm左右。在进行牙冠延长术的时候,应当保持这个距离。否则,进行手术后但是还没进行修复的时候,牙龈就会重新生长,生长到治疗前的宽度水平。导致患者在修复后,牙龈部位发生了炎症,导致牙龈增生或是牙龈红肿,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在进行牙冠延长术的时候,手术之前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牙龈炎症,如果有一定要消除,并且控制患者口腔部位的卫生情况,按照手术之前的注意事项严格注意,辅助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进行后的修复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如果想要牙齿更为美观的话一定要按照医生提醒的注意事项以及修复步骤严格进行。在进行牙冠延长术之后,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保持口腔部位的清洁,及时漱口,发现修复体松动立即去医院让医生解决问题。修复后,也不应该放纵自己,保护自己的牙齿,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防止患牙松动。
研究表示,无论患者的牙根长度在12cm与15cm之间,还是患者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进行治疗之后,牙龈的情况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并且患者的牙周指标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进行牙冠延长术对于患者的牙根长度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稳定。但是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使用牙冠延长术之后的治疗效果较好,修复有效率高达百分百,但是相应的牙根长度在12cm与15cm之间的修复有效率则不如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患者。应该是与患者牙周支持组织的剩余量无法成功负担并且支持患者术后添加的修复体有关。患者残牙牙根距离的羧酸,会导致整个牙冠牙根之间的必留不正常,修复后的间隙大小不正常,以及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不正常不协调,导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牙齿松动或是修复体松动的情况,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在咀嚼过程中,有脱落风险。因此,针对于患者的状况,进行牙冠延长术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牙冠的固位力以及患者的抵抗力度,患者的牙齿高度,患者牙齿表面积。这些都与患者进行修复的时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项不合指标,就会影响整体的修复效果。因此,正对于牙根长度在12cm与15cm之间的患者,应该对患者的牙根具体情况进行谨慎评估,在确保修复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修复。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牙根长度大于等于15cm的患者使用牙冠延长术后,治疗效果更好,修复后松动体不多,修复后患者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牙冠延长术对于患者的残根修复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在对患者使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患者牙根长度,进行适当修复,满足患者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传胜,李永祥,蔡霞等.牙冠延长术保存修复残根的临床体会[J].口腔医学,2014,(5):390-391
[2]章禾,刘奕,裴延平等.Er∶YAG激光应用于残根保存修复前牙周手术的临床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59-61
[3]郭燦灿,王丹,黄勤武等.106例老年人残冠残根保存与修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620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