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2018-10-24 09:25孙丹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常规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接受血常规临床检验的一百例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影响血常规临床分析的因素。结果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人为原因。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必须要严格控制标本的采集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规范血常规操作人员技能,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差错。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 R520.36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00-01

血常规检测噬血液检测最基本的方式,通过检查可以確定患者体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数量,根据这些体内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症所在。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疗诊断的首要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以及手段日新月异,临床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帮助诊断患者疾病的方面成效显著。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性较高,比起患者自己告诉医生,医生用肉眼观察或者用听诊器检测都要精确。临床检验在医疗实践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和评价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并总结影响血常规临床分析的因素,检验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100例接受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在十九到八十二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五十五岁。在这些实验对象中,共有六十二位男性,还有三十八位女性。

1.2检验仪器 准备学习观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血常规检验的三类分析仪,以及标配的稀释液,溶血济。

1.3研究方法 回顾这些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总结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

1.4检验方法 患者在检查前必须静止休息十五分钟,然后在肘部进行穿刺,采集两毫升的静脉血于采血管中,晃动几次后使血液均匀混合。所有的检测都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

1.5检验标准 检测样本时必须保证样本的正确抽取,检测仪器必须在正常运转状态下。本次检测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数量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将采用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的数据均以标准差表示,分析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种采取方法的比较,得出末梢指标和静脉血检测中的PLT,MCHC,MCH,MCV等等数值。经过数据分析可知,在末梢血指标中MCV指标要高于静脉血检测数值。在血常规临床检验中,这些数据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分别从血液采集方面,仪器方面以及生理和人为方面进行分析检查,总结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的结果。两组不同的采血检测方法比较详见下表。

PLT是血小板,MCHC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是红细胞平均

作者简介:孙丹丹,性别:女,民族:汉族,1983年12月20日,籍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旗。2011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历:本科。现工作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从事学科:医学检验。研究方向:临床检验。

血红蛋白量,MCV代表红细胞平均体积,HCT指红细胞比容,HGB表示血红蛋白,RBC表示红细胞,WBC表示白细胞。

3讨论

作为最基本的血液检测方法之一,血常规检测通常采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这两种方法。上述研究表明,在这两种才写方法中,采用静脉采血的检测方式检验结果的意义要高于末梢检测采血的方式。本次实验结果证明,静脉采血

的血常规检测方法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实际检测中推广使用。但是在现代医院检测中,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更接受末梢采血的方式。有医疗科学研究表明,手指末梢血液检测数据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因为其准确性不高,还有很大的重复性,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WBC数值明显升高,而PLT数值却有所下降。经过分析和对比,发现WBC数值上升可能与小动脉应激反应有关,由于我们的手指末梢血管窄小,血流量不够大,不能准确的代表我们体内所有细胞的准确含量,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性不良,血液运输到心脏的时间比较长,会导致局部温度降低。并且在末梢采血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针刺入程度不够深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PLT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损耗,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各种检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或者意外情况出现,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些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是检测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必须要保证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转,再次就是检测人员的正确操作。在日常情况下,做好检测仪器的保养护理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必须严格控制仪器的温度,做好防尘措施。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仪器的正常运作,如果仪器的温度过高就会造成一管径变化,温度过低可能导致仪器无法正常工作。相应的如果室内湿度过大也会导致仪器局部生锈,如果没有做好防尘措施,灰尘颗粒也会再检测时对白细胞数量产生干扰,甚至可能会阻塞细胞计数管道,降低数据的准确性。关于仪器的保养工作,一定要使用专门的仪器清洗液定期冲洗,在冲洗之后必须及时擦干,检查仪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为下一次检查工作做准备。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仪器的清洗过程中,一定不能使用次氯酸钠进行冲洗,次氯酸钠溶液会腐蚀机械的内部构造,减少机器的寿命。再者,人为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检测的过程中,抽取血液的医护人员若静脉取血液体较少或者过量,采集血液的位置不准确,都会导致标本受压出现标本溶血现象。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可靠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首先,在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采血时一定要保持血液的军云和混合程度,医护人员一定要多加练习,找到正确的采血部位。在采血过程中,防止出现血小板聚集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多次操作,保证血液的均匀。检测人员必须要规范操作方法,必须按照标准的规章规范来检测,全面了解仪器的操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仪器的保养和维修事项。

综上所述,在患者病症无法确认的情况下,使用血常规检测可以有效地确定患者疾病类型,对接下来的治疗有很大帮助。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采集的时间以及容量,还有检测仪器是否正常运行,这些都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检测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避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不必要的检测误差,影响检测和分析的结果。血常规检测是一种综合性的检测,是确定诊断患者病症的基础,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重庆医学,2006,35(18).

[2]陈蓉,王谦可,梁意引,等,职业接触铅人群血铅及锌原卟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1).

[3]丁慧慧,单桂秋,李艳辉,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4,27(3).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探讨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采血方法对大鼠内分泌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影响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