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摘 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模式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逐渐进入到高校大学生的视野之中,掀起了一股智慧学习的新潮流,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因势利导,改革和拓展党建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实现移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充分融合,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党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48-02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开始,连续四年中,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互联网+”,这标志着“互联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2015年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到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模式逐步扩展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度应用。随着一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铺开,“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网络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对于高校来说,作为当代最为活跃的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互联网已经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顺应这一趋势,借鉴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改革和拓展党建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从高校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看,党建工作经历了网页时代、微时代、移动终端时代的变迁,目前正向着云时代迈进。从最早的以发布通知文件为主的党组织门户网站到注重即时性、开放性的微博党建工作平台,再到以“APP”和“微信公众号”为传播載体的网络党建工作,“互联网+党建”成为其中最有中国特色和党性特点的创新领域。从移动终端时代到云时代的过渡和转型是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依托党建网站、党建微博、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平台和新传播样态,有机融合地建设互联网党建阵地,有效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契合度,极大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牵引力和时效性,充分显示和增强了党的活力与党建的效果。“互联网+党建”的最新趋势,使得党建工作信息更加集成、业务更加协同,标志着“指尖上的党建”时代正在来临。
“互联网+”,“+”字体现功力,思维是关键。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它有五个特点:第一,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速度快且丰富。第二,表达。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自己成为可能。第三,免费。大数据时代让我们享受了许多免费服务,所以免费必然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的一个。第四,数据思维。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从根本目标上说就是让用户满意。“互联网+”呼唤思维走出局限,不断突破实践活动的空间局限性,拓展“互联网+”实践方式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最能表达互联网思维的几个核心关键词:“便捷、表达、数据思维、用户体验”的启发,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探索建立高校党建工作PMLC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模式。
P(Personalized Cusomization)指个性化定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在互联网党建工作中,党员更像是“用户”而非传统意义的“受众”。传统的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结合存在功能单一,吸引力不足,宣传内容偏教条化等问题,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实现、社交关系、情绪表达等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基于“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应树立用户思维和个性化教育思维,从党员需求出发,关心个体、关注个性化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党员的不同特征,开展一系列个性化定制服务,有效拉近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例如,“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学生党建数据来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甚至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连学生在应用端访问的停留时间、鼠标或指头滑行轨迹、是否有效地学习规定内容等数据信息都可获得,高校党组织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潜在价值的内容,了解学生最自然、最真实状态下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发掘出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关注点和需求点;其次,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APP应用等新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开设“自助式”菜单,把学生关注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推送给每位学生,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M(Intelligent Management)指智能化管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是高校学生党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党员基础数据的采集,并配套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对党员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将零散数据转换成图表,直观地显示出党员的结构分布,并将这些数据统一共享到专用云平台,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有利于党组织更加便捷地掌握党员的发展动态。依靠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开发一套综合管理系统,党员可以通过该系统登录平台查询入党流程、完成党组织关系接转、缴纳党费等活动,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参与网上开展的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党组织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包括党费收缴、组织关系接转、党员考核等常规工作,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微视角、微论坛、微党课、微公益、微服务、微竞赛等活动,延伸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甚至还能在平台上树立标杆,将“身边人”的先进事例在平台上“晒出来”,用典型激励带动师生党员从自身做起,做合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辐射力。
L(Autonomy Learning)指自主性学习。“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载体需要多元并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平台,打造“全天候、开放式”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可以通过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APP应用平台和开发慕课教程,使党员借助自己的移动终端学习,并且按照自己的时间选课;通过平台信息推送功能,以分众化、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可以为广大师生党员随时随地提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最新方针和政策,以推动政策、理论宣传的覆盖面;除了在平台上实现学习功能,党员还可以在平台上接受测试,完成考核。一些“互联网+”学习平台能够记录普通党员动态考核登录学习情况(包括观看视频、互动讨论、作业情况、线上考试)等,这些结果都可作为党员年度考核的依据。
C(Convenieng Service)便捷式服务。“互联网+”时代为党员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互联网+”满足党员学习成长需求。二是引导党员用好“互联网+”。前者是基础和条件,后者是落脚点和归宿。首先,使表达民情的渠道更为快捷。党员在需要办理党务、党费收缴或者解决民生问题时,通过手机客户端上传需求,党组织服务终端能够及时进行反馈、落实。其次,使政策发布宣传更为便捷。及时收集与高校师生相关的政策信息,通过搭建党建云平台推送各类信息,使党员更加实时、便捷地接收信息。再次,使决策能够及时咨询。针对高校党的建设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平台互动的方式,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党员所思、所求,着力解决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互联网+”能够实现党建服务的动态延伸,切实实现为生服务的“最后百米冲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便捷化。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必须需求。党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互联网+”不仅是新技术,更是新思维,要对其有整体认知把握。目前,高校“互联网+党建”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有关高校“互联网+党建”的理論自觉与实践自觉的耦合还有待掘进;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对“互联网+党建”的认识有待提高;高校党建信息交互化水平和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有待提升。因而未来各高校需要结合党员实际,探索个性化“互联网+党建”实践,增加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闫树.“微文化”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3]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5]林莉君,俞敏洪.互联网+教育[N].中国科技日报,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