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安全演示动画《阿唐的空中奇遇》着眼于用户兴趣体验,以互动交流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为安全演示的设计思维呈现提供保障。这种交互性、虚拟性的方式,通过语境化的安全知识,凭借动画主题的链接结构及交叉参考等呈现安全知识形态,为碎片化、情绪化的认知行为提供了可能。
本文尤为眷注在新媒体艺术的动态拓展语境中,在多元化媒介形态下,诸如动画、影视等传媒艺术在主题链接结构及交叉参考等过程中,呈现给用户思维认知怎样的审美体验。客舱安全知识借助媒介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用户认知故而涉及对不同的呈现方式、呈现内容、阐释策略或主题的权衡与评价。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规定,机组成员务必向用户(乘客)演示并解释紧急出口、安全带、氧气面罩等安全设备的具体位置、使用方法等。目前,多数客机采取播放安全演示录像进行客舱安全知识的传达,用户在接收信息时,部分用户由于多次乘机对安全演示已然熟视无睹;部分初次乘机的用户,或许会对严肃的安全演示产生心理恐慌。动画形式的安全演示提供给用户新体验,充分迎合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能够真正掌握安全乘机的必备知识及技能。[1]
海南航空客舱安全演示动画《阿唐的空中奇遇》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此次海南航空联手追光动画,推出第一部陶瓷角色的安全须知,首次以色彩斑斓的“茶宠”即喝茶人的宠物为切入点,叙述茶宠“阿唐”与充满科技感的球形机器人“小来”及一群形式各样的茶宠,一起踏上空中历险旅程的故事(图1)。
动画中形态各异的茶宠个性鲜明、趣味十足,既有可爱搞笑的大象,也有高冷优雅的小香,还有憨厚呆萌的金猪,精致的形象和斑斓的视觉呈现触动人心,在塑造了一系列极具东方传统文化气息的茶宠形象的同时,为用户传递了一版既新颖生动又独特的安全须知。同时,以海南航空安全须知《阿唐的空中奇遇》主角人物为原型的电影《阿唐奇遇》,已正式入选素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第39届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且于2017年6月电影节期间在法国展映,并于2017年7月21日在全国首映。
近年来,海航先后成功推出葫芦兄弟版、醉养海南版和超女青春版安全须知,继而又推出萌版《阿唐的空中奇遇》。海航致力于从用户体验出发,在注重飞行安全的同时,通过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让安全须知真正发挥到“安全提示”的作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觉享受和舒适的乘机体验(图2)。思维认知呈现了用户接收信息、编译转换、概念初始、思维汲取、对问题进行判断加工处理的程序。《阿唐的空中奇遇》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思维认知出现新变量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这种媒介形态呈现形式本身是用户情感感知的诱发因素,作为组成设计思维的复杂系统,主创团队要设法迎合用户感知,该演示动画内容不但要强化必须的演示功能,还需融入新思维的新创意。另一方面,用户思维认知在融合媒介的语境下进入到一个更多元的认知平台。在各元素交叠作用下,动画呈现出交互、沉浸的认知场域。
作为一种用户文化体验的形式,动画《阿唐的空中奇遇》的叙述艺术形态是一种新的叙事形式,以这种形式呈现的安全须知传达了两个功能:一方面,能够消解用户(乘客)对原本严肃的客舱安全演示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针对多次乘机用户对熟知事物的冷漠现象,起到关注作用,为现实世界做出典型的表达。传统的安全须知演示形式及理念呈现严肃、刻板的教化倾向,由于它的程式性、单调性在长久的播放过程中渐次遭到诟病,横空出世的动画演示形式便提出了新的挑战。自此,各家航空公司不断推出有特色的演示动画,逐渐呈现多元化倾向,其愈发注重用户体验。其实,安全须知的不断多样化也是社会变迁发展的过程。
图1 《阿唐的空中奇遇》中的人物形象
图2 《阿唐的空中奇遇》中的安全提示
该动画以中国茶宠为IP,讲述在中国南方某热闹都市一间茶叶店中,生活着一群陶瓷茶宠,他们都以被浇茶变色为荣。然而,阿唐却是其中唯一一个怎么浇茶都不变色的茶宠。某天,一个来自未来的神奇机器人小来意外飞进茶叶店里,为阿唐带来了希望。为了找到让自己颜色变漂亮的方法,阿唐、金猪、账房先生、三足金蟾等便跟随机器人小来,踏上了一段寻找将来能变美的航行之旅,其中每个人物形象的设定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从该动画的题材、细节、受众可见社会价值观的全民性。[2]
独特的情节构想和鲜活的动画形象加之民族化的题材设计是构成中国动画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阿唐的空中奇遇》中人物形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古典装饰的茶叶店、陶瓷材质的茶宠、开片瓷账房先生、六耳弥勒、等令人倍感亲切的中国传统形象,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融于其中,动画形象及叙事情节、场景设置等以民族特色形式幻化(图3)。其次,《阿唐的空中奇遇》抓住了民族化的核心,突破了流于表面所谓民族风格的窠臼,并将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眷注用户的情感诉求。该动画将社会关系、精神纽带有机融合,体现了一群茶宠乘机过程中对安全知识的成长认知,以当今用户能接收的方式进行故事述说,渗透教化功能,使要传递的功能性和民族化历久弥新。[3]
图3 《阿唐的空中奇遇》的人物、场景
《阿唐的空中奇遇》使用户沉浸在故事情节的细微教化之中,披沙觅金,寻求堂奥,传递了恢弘幽默的视觉感受。动画通过客舱安全细节的引导线索让用户主动代入,与动画角色产生情感共振,通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塑造形象,延续守规的精神内涵,题材设定基于普世文化价值的研习。动画形象设置对中国民族传统元素的凝炼既是大胆的又是不拘一格的,更是对当下社会语境中用户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文化需求的迎合。该动画并非完全以取悦用户为目的,如传统文化元素的嵌入没有单以猎奇和搞笑的方式来取悦用户,而是要体现出海航与主创团队从时代发展的视域范围解读功能性的客舱安全演示,以担当的情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
《阿唐的空中奇遇》将民族文化与美学思想糅入动画叙述情节、形象塑造中,从角色造型的时代突破、传统文化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阐释了主创团队对题材的解读。通过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适当借鉴,构筑该动画的灵魂,其仍旧是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因子,从中可见,其主创团队在传统文化元素和先进动画制作技术之间寻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从动画的技术标准、叙事方式、艺术语言、画面构成、色彩气氛、声音处理出发,将今天动画技术所能达到的视听潜能有效发挥出来。相比起真人客舱安全演示及其他客舱安全演示的动画形式而言,《阿唐的空中奇遇》在空间上进行一定的夸张,带领用户感受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空间格局。
《阿唐的空中奇遇》实现全年龄层用户覆盖,打破市场固有成见。纵观当今国际动画市场,通常是宽年龄层的受众定位。国际市场大量“合家欢”动画都具备宽观众、高回报的特征。《阿唐的空中奇遇》播放空间和播放功能的特殊性,导致其本身针对的就是全年龄层,在题材的选择上,充分权衡用户心理和时代特征,对动画作品进行功能性为主导的创意设计。目前中国动画已然在内容诠释上摆脱儿童动画观念的羁绊且顺应时代潮流,将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心理认知及对安全飞行知识的掌握通过这一动画载体进行传递,并赋予动画形象更多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在《阿唐的空中奇遇》中,对于素材选取、动画剧情的把握,思想内核的挖掘、视听元素的运用都充分地照顾到用户(乘客)的心理需求。《阿唐的空中奇遇》是安全知识的认知体验和认知呈现。作为当今用户认知的动画媒介正是顺应了设计思维逻辑,动画形式的航空安全演示改变了用户传统行为习惯的接受和认知,突破传统桎梏、重塑航空安全知识结构。转换现代认知模式,以自如应对动画媒介形态相携的变革,多元的安全演示形式让动画媒介产生了独特的视觉逻辑。
动画《阿唐的空中奇遇》天然地承接了航空安全知识教化和航空传播媒介的功能与特性,与今天的生活方式接轨。如今各个航空公司推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航空传播模式,其社会属性更加明晰,可见动画媒介形态与现代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有机契合,所呈现出来的社会性绝非用户互动体验的含义所能囊括。故此,动画媒介作为大众传媒形态之一,势必与大众传媒系统的文化语境、思维框架及社会主题相协调。内容的新颖、技术的扎实、定位的精准、到位的传播,动画媒介形态的这种媒介性带来的新体验,诱发了设计创作、传播、接受的彻底变革,是这些新规则在动画主导的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归趋。动画媒介形态作为当今用户感知世界的一种路径,已然习见,成为用户的娱乐沉浸、理性认知。
《阿唐的空中奇遇》见证了知识形式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占有更多样的传播平台,扩展了用户表达认知渠道。由此可知,边际开放是现代媒介之间的典型特征,这个不断外溢的网络框架互联互通。基于这些形式的提取凝炼,主创判断用户大脑中所获得的航空安全知识框架,并思索如何通过动画阐述问题,最终通过用户感知的相似性推进用户共识。
《阿唐的空中奇遇》是基于用户情感框架下出现的认知表达,其实现了大部分沉浸中的用户体验、情感认同、自我确证;它针对用户诉求,通过故事崇拜,在动画媒介形态融合的情境下,思维沉浸通过大众的认知跨越于不同的时间形态和生活形态,实现各种临界体验。客舱安全演示过程本身居于说教语境中,以动画故事叙事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沉浸在对故事情节期待的满足与落空中,引发用户持续思索。动画演示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动画故事情节的叙事框架,既要围绕所传达的主题又要兼顾故事情节演化逻辑,并符合角色形象。从文本表层意义,动画主创将故事情节的表述同客舱安全演示主题勾联(图4)。伴随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轨迹逐渐展开,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以单一线性的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叙事,以乘坐飞机这一事件的因果关联规划故事情节。如此一来,这一动画结构的叙述进程与现实安全须知的实际演示流程协调统一,保持良好的契合性。动画《阿唐的空中奇遇》在制作上注重镜头运用、画面布局等表现手段,从动画设置形象到讲究的置景,视觉观感体验同样是动画媒介形态沉浸的关键。
客舱安全演示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关涉用户主体知识的获取、心理恐慌的消解,与日常生活趋于融合,呈现出一条多元、动态的“话语流”。主创团队围绕客舱安全话题设置动画角色、故事情节等,渗透个性鲜明的用户认同。在动画演示中,遇到关键性安全提示环节,动画设置明确地展现安全图示(图5),观点明确、情感表达强烈。这种虚拟动画表达易于将用户感官代入媒介,得到异于现实的沉浸体验,并能体验各种情境。海航不断推出的特色客舱安全演示动画本身就是自我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场域。如此一来,不同航空公司之间更加强化各自明确的群体意识和规范。这种沉浸的渗透会让用户不仅实现安全知识的获取,并且实现对所乘航空公司的辨识,强化企业形象。通过建构集体话语结构,展示其各个方面企业形象、辨识、表述的划一,实现海航集体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图4 《阿唐的空中奇遇》中的安全提示
图5 《阿唐的空中奇遇》中的安全图例
《阿唐的空中奇遇》动画形象因其本身的情感性、本土性和趣味性缩短了大众媒体时代传播者和用户交流的时间和距离,为动画和用户的高效互动交流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动画和用户间的强关系。航班上的航空演示空间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良好的接触环境,容易引起群体关注,产生群集效应。[4]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对其用户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海航此举不仅提升自身的品牌优势,而且扩展了以用户为需求的文化效应。因此,综观这例安全演示动画设计开发,该动画设计符合受众的审美倾向,打好了群众基础,并且对动画形象作出了客观的品牌价值判断,其主要依据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从动画呈现形式的展示与反馈来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从动画设计思维所产生的影响因子方面进行判断。评估一个动画的版权价值,一般是以动画受众的主动占有率作为衡量标准。概而论之,动画作品的影响力与其周边开发空间、推广空间乃至获利空间成正比。[5]
可预见,基于《阿唐的空中奇遇》以及《阿唐奇遇》所能够进行的周边开发空间和市场需求前景巨大。上映之初,市场上已然出现一些衍生产品,将官方形象与生活用品结合来进行周边产品设计的开发,对动画角色原型中人物、配饰等进行了应用(图6)。而这种市场反馈与动画中角色的受众基础和审美倾向有着紧密关联。动画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周边产品的多元化。
图6 《阿唐的空中奇遇》衍生产品设计
周边产品的文化属性通常与动画形象的定位有直接相关性。《阿唐的空中奇遇》中角色形象考究,对于强化其周边产品的文化属性有重要价值。可见,要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需以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所积淀的文化为基础,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创构艺术及表达情感。只有如此,从民族艺术中汲取理念,赋以相对应的民族艺术造型手法,然而再将其返还于庞大的用户群,以便在动画形象及其可能的周边产品中得以彰显。
《阿唐的空中奇遇》、《阿唐奇遇》后续周边产品开发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功能性气息,而且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蕴涵。动画形象在多种艺术的再造中对其产品周边的文化属性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动画与民族化周边是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的有效路径。[6]
综上,用户共同的心理认同与归属感便是一种先验的认知框架,如此获取的客舱安全知识具有牢固性、潜意识性等特征。通过动画将所传达的信息、知识、创意等在用户体验中不断激发,实现意义和价值。在思维逻辑下,虽然用户的认知与沉浸感知绝非是一种经过判断且格外培育过的感性立场,而更可能是创意思维身后隐匿的经济策略及其商业修辞,以此完善后续动画产业价值链。伴随媒介形态不断的叠加、更新升级,用户体验的思维认知也会在这个关系中相互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