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24 03:38黎超明李海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艾灸中风穴位

黎超明 李海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湛江 524013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发病率高达75.6%,便秘本身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容易因用力大便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二次中风,甚至威胁生命[1]。因此,临床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十分重视。西医多给予缓泻剂、促动力药、灌肠等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一旦停药容易复发,根治效果较差。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两方面,实者气机逆乱、升降失调,虚者气血亏虚、伤津耗液,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司,腑气不通而发。针灸是特色外治疗法,通过循经取穴,可采用穴位埋线产生持续刺激作用,或采用艾灸温通经脉,获得良好治疗效果[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针灸康复科治疗的86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48~ 76岁,平均(62.4±10.3)岁,病程5~24d;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46~77岁,平均(63.1±11.5)岁,病程5~21d;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中风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属于血虚便秘;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中风病情严重无法配合治疗者、严重认知障碍或痴呆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便秘严重程度、病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独立生活水平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独立生活水平比较(± s,分)

组别 n MRS评分BI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69±0.78 1.42±0.64 37.32±6.45 74.43±8.25对照组 43 2.72±0.75 1.96±0.60 35.97±5.82 60.16±9.07 t 0.467 4.032 0.876 5.879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s,分)

组别 n 首次排便时间 排便间隔时间 排便速度 排便难度 排便性状 便意观察组 43 1.02±0.76 0.85±0.92 0.76±0.79 0.83±0.76 0.72±0.81 0.69±0.75对照组 43 1.95±0.67 1.79±0.72 1.81±0.73 1.74±0.68 1.69±0.65 1.73±0.82 t 4.029 4.144 4.025 4.032 4.297 4.0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取大肠俞、关元、气海、天枢、上巨虚、大横、足三里等穴位;埋线材料选择3号无菌蛋白质磁化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一次性无菌穴位埋线包;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及双下肢,将所取穴位做好标记,将磁化线剪成每段1.5cm长度,置入埋线针管内,将埋线针快速刺入标记好的穴位,深达3~4cm,患者得气后将磁化线植入穴位内,退出埋线针,之后患者改为俯卧位,同样方式操作背部穴位;无菌蛋白质磁化线在穴位内吸收约需1周,故每周操作1次,共治疗4周[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取神阙、天枢、上巨虚、关元、气海,每次30min,1次/d,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共治疗4周[4]。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症状改善情况综合判断疗效。治愈:治疗2d内大便1次,便时通畅,便质转润,无排便不畅感,之后每日均自行排便1次,短期内无复发;好转:治疗3d内大便1次,便质稍硬,便时有不畅感,需继续治疗;无效:治疗5d后仍无法有效排便,症状改善欠佳[5]。

1.4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量表(BI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症状积分评定患者便秘改善情况,包括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排便性状、便意等,每项6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约严重;治疗期间观察有无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独立生活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排便性状、便意等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大脑皮质受损,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排便反射减弱,容易发生便秘。若便秘日久不能缓解,会使肠道内有毒物质被吸收入血,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中风的康复[6]。

中医认为,中风发病的根本在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诱因较多,情志过级、饮食不节、用力过度、劳倦虚损、气候巨变等均可诱发,导致气血瘀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上亢等,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发[7]。因此,中风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发病时多为实证;经治疗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渐显,使得康复期多为虚证。中风便秘也有虚实之分,实证者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或火炽灼津、肠燥便秘导致腑气不通而便秘,虚证者伤津耗液或气虚无力,临床以虚证多见,多由素体气虚或阳气虚弱,中风后导致气血亏虚更甚,推动无力,或阴虚津亏,饮津不足,致大便干结,排出不畅[8]。因此,针对这一病因病机,由虚损所致便秘应采用中医“塞因塞用”治则,通过补益、固涩的方法,治疗当以温阳补气、通腑泄浊为主,达到以补开塞的治疗效果[9]。

穴位埋线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通过循经取穴,选取足阳明胃经诸穴。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具有通腑下气的作用;天枢与大横为通便经验穴,通便效果明显;关元、气海调畅全身气机,补气理气,培本固元;诸穴合用有良好的补益虚损,通腑通便的效果[10]。在穴位内埋入蛋白质磁化线,产生持续穴位刺激,将刺激信号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作用于肠道,增加肠道蠕动,抑制交感神经作用,增加大肠液分泌,同时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恢复排便反射[11-12]。艾灸具有温通作用,取神阙和胃理肠、散结通滞;天枢润肠通便、调畅气机、疏调肠腑;上巨虚为大肠腑下合穴,主治便秘;关元、气海培本固元、调畅全身气机;诸穴艾灸能将温通之力直达肠腑,发挥温阳补气、理气通腑之功[13]。现代针灸机理研究显示,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可刺激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排出,同时调节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快胃肠蠕动,刺激肠液分泌,润滑肠道,加速粪便的排出,并产生刺激直肠排空的作用[14-15]。穴位埋线和艾灸均为外治手段,产生的刺激多为良性刺激,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使用安全性有保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排便性状、便意等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便秘症状,且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艾灸中风穴位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夏季穴位养心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