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脉脉创始人林凡,一个程序员的成长记

2018-10-24 06:56师毅
中关村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领英脉脉人脉

2018年8月21日,国内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赋能·成长”的品牌升级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脉脉宣布已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并发布全新品牌slogan“成就职业梦想”。

发布会现场的林凡,已经是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的领导人,并且还是职场社交领域唯一一家独角兽公司。

是怎样的环境和经历让当年那个有“社交恐惧症”的清华学霸改变的如此之大?

腼腆程序员的大胆决定

白T恤、格子衫、牛仔裤、旅游鞋、双肩背包这是程序员的标准装备,在各大互联网公司这样着装的十有八九是程序员。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林凡曾经也是这样,作为搜狗最早的5名员工之一,搜狗搜索引擎的第一版架构设计就是林凡做的。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中,搜狗团队逐渐形成了王小川主外,林凡协助他做技术内部管理的搭配。这位搜狗的前技术总监,一度被坊间打趣说是搜狗CEO王小川的“贤内助”。严谨钻研、技术至上、不善言谈,是外人接触林凡的印象。林凡自己也说有社交恐惧症,人一多了就会觉得不太自在。创业有很大的挑战性,它既对知识、能力、经验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性格、心态、思维有诸多的考验。创业这件事,除了会改变人的命运,更有可能改变人的性格,但是人就贵在这种执着尝试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为那些敢于创业的人点赞,更要为创业家们喝彩,正是他们的努力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人们生活的更便捷,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价值。

不突破和超越一下自我,怎么叫人生?

2011年林凡离开搜狗,2012年林凡决定对职场社交出手。他希望用产品改变人们早已习惯的,基于熟人介绍、朋友推荐的职场社交模式。2013年,脉脉正式上线,在这款APP上,不用面对面沟通,也可以在五同(同校、同乡、同行、同事、共同好友)内通过二度人脉,拓宽求职视野,打通办事渠道。

应该说,脉脉就好比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林凡对自己的一次超越与突破。因为自己知道痛点所在,同理心下的林凡很懂得脉脉上相似用户的需求。他希望这款产品的出现,可以让用户不再只依赖熟人介绍工作。比如找工作,没有脉脉的时候,会去找朋友推荐;有了脉脉,就可以打开视野,直接知道自己哪些朋友的朋友有好的工作,这样碰到有兴趣的,再通过熟人了解是否靠谱,减少了不必要的骚扰。

回忆起创业之初,林凡说:“我们在刚刚上线的时候是2013年10月份,当时工资差不多只能发到2014年2月份,那个时间点是资金比较困难的时候,当时一方面想找资本方借点钱,一方面已经做好了把房子抵押出去发工资的准备。我们坚持了2个月,因为我们上线以后效果特别好,很多投资方争着投钱进来,卖房子的最坏打算就没有成现实。”

在针对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和脉脉产品时林凡说:“80%的中国人都是内敛思维,不那么外放。线上加好友前,必须线下见过面。好多人通过各种线上社交平台申请加好友,但加了以后就没有交互,可线下见面以后加好友就不一样,除非在线上聊得很熟又或者有熟人背书,就不一样了,否则谁敢轻易加好友啊……”

“在产品刚刚上线的那两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脉脉的用户群里从互联网拓展到金融、地产、传媒、化工、医疗等,覆盖到所有的职业品类;另一件事是,把脉脉上的实名信息做成征信内容,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滴滴等金融和生活应用输出。前者拓宽脉脉的用户群体,后者体现了脉脉实名信息的附加值。”林凡说。

社交恐惧症的解决技术

如今的脉脉体系完善,功能多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前身只是一个关于“人”的搜索引擎,通过人脉搜索算法,从而找到想要找的人。这样的设定,来源于林凡在职场中的亲身经历。林凡说:“在职场中,人们渴望人脉的拓展,但又怕找错门路,面临尴尬,耽误时间。”所以,林凡设计了这样一个搜索引擎,去寻找匹配度更高的人脉资源,从而一击即中。通过这一个“点”,慢慢延伸发展成为如今的整个体系。正是这样逐渐完善的过程,赋予了脉脉更多人性化的内容,也带给了用户更多的惊喜。

在林凡看来,人脉是在不断变化的,应该是具有活力的,而非一成不变。人脉的积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拓展时产生交流,交流后形成新的拓展,从而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合作。从运行初期的多重构想,到经过实践之后形成的新认识,让林凡清楚地意识到,有时侯只做精品并不代表不全面,因为在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功能之间自然会产生互通。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人脉可以分成结识、维系、使用三个阶段。而脉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脉沉淀”这一理论,通过人脉的梳理和筛查,让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了解自己当下的人脉构成。比如,过去认识的人,如今换了工作或者已经升职,那么通过相关信息的更新,这条人脉就有了新的定义,就可能与你产生了新的契机点。

脉脉的“人脉印象”功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不管他们有没有使用脉脉,都可以变成一份人脉名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打通人脉与人脉之间的壁垒,通过朋友的力量帮助朋友,这样强大的设定也让这个功能一上线就获得了用户们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对此林凡介绍说:“我们的想法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朋友,有的人可以在脉脉上直接找到,但有些朋友并不使用脉脉。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人的身份、信息,通过朋友介绍到脉脉,而‘人脉印象’有效解决了人脉邀请的通道。这样我们可以给一些没有在脉脉注册过的人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也会让贡献私有人脉的人能找到别人贡献的私有人脉,本质上还是在打通供需双方的通道,只是以前是通过自己注册的方式,现在通过朋友的力量帮助打通。很多用户向自己的好友发出了人脉邀请,这一功能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说到职场社交,我们必须要提到领英(Linkedin),这个来自于美国的全球最大职场社交网站。不过,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2014年初,领英高调入华,一度风光无限,但随着领英中国区负责人突然离职,领英在中国也开始走向衰落。根据艾瑞2017年公布的数据,职场社交的第一已经被脉脉夺得。“领英退,脉脉进,背后是外企在中国被国企、民企等本土企业超越的大趋势。”林凡说。

数据也证明了这点。2018年最新的“应届大学生择业倾向”分析报告显示,曾经雄踞榜首多年的外企,早已被“国企”、“民企”所取代,今年更是掉到了最后一名。实际上,除了这个大背景,脉脉的崛起还在于其更了解中国职场文化,更了解中国的用户特点,并据此与时俱进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相比保守的领英,脉脉的动作不断。如中国讲究人情表达,不同于领英上简单地展示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基本信息,在脉脉上,个人可以更新动态,发表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观点,职业形象更加全面和生动。

而且,脉脉的定位也在近期悄然改变,从职场社交平台转变为职场成长平台,这个变化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职场人拓展人脉,更重要的通过帮助职场人塑造职场形象、打通关联人脉网络,实现企业和个人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升级,成就职业梦想。

职场价值观的无限传导

对于脉脉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来说,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需要让更多的国内职场人群理解,职场社交到底对他们能产生怎样的价值?否则,职场社交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围观高阶职场人群的平台,于其自身,关联度则较低。

对此林凡的看法是,只有当用户理解到价值,才会选择这个品类的消费品。所以让中国的白领们意识到在网络上经营一个公开的职业形象对整个职业发展有多么重要。“我们就是要让中国超过3亿的职场人群意识到脉脉是一个提升他们职场竞争力的最佳平台。”林凡说。

林凡还表示,今天中国的职场人群对职场社交的理解还非常浅,或者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事情,国内职场社交还处在教育用户的阶段。他举例说:“1999、2000年的时候,谷歌或者百度是极客才用的产品,因为当时只有他们才会天天使用搜索引擎去搜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你看十年走过来以后,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捷以后,今天你跟大家说不用搜索引擎,怎么可能?”

当用户理解到这件事情的价值的时候,最终就会选择这个品类的消费品。同样,大家很多时候会觉得,职场上跟同事交流一下就可以了,不知道当我把视野打开,人脉网络打开,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和更好的选择。

在提到创办脉脉的初衷,林凡表示他希望构建一个人和人之间更加容易信任的平台。他认为这会对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影响不亚于电商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我们需要坚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达到我们这样一个目标和梦想。在我看来,这是一直会走下去的一条路。”林凡说。

林凡觉得创业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在创业过程中,别人总是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初心能够坚持下来,是需要去面对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所有的企业家包括创业者,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所有的创业者来讲,能否克服这些困难是优秀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之间的分水岭。

创业临界点的成长蜕变

自2005年天际网成立到如今脉脉坐稳职场社交第一把交椅,职场社交已经走过13年光景,但始终没有巨头出现。无论是最初的天际网、若邻网,还是之后的优士网、大街网、经纬网,它们的共识都是复制LinkedIn的模式,并加以本土化改造,但中国的职场社交仍未出现像LinkedIn那样在西方的爆发。

从社会属性来说,与西方的弱关系社交相比,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推荐、父母意见对个人工作影响较大,职场社交更偏向酒桌文化,熟人社交,也更倾向于线下面对面沟通。

从行业角度来讲,第一代职场社交(天际网、若邻网)没有火起来,是因为当时它们效仿的LinkedIn本身也没有火起来;第二代职场社交(优士网、大街网、经纬网等)没有火起来是因为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像通讯录瞬间导入、随时随地沟通等都是PC做不到的。中国的社交习惯用IM(即时通讯)来交流,移动端也更适合。

“职场社交的突破点还在于各行业间的融合”林凡说。在微博、微信上,一个大事件很容易引起共鸣,一个人将看到的信息传给朋友,朋友又传给朋友的朋友,整个过程是连贯的。但职场社交不一样,只要碰到行业差异就会断档。

脉脉一开始只做互联网行业,因为林凡以及他的团队大多来自互联网,在这个行业待了很多年。脉脉上线不久即吸引了徐小平、王小川等大佬入驻。林凡举例说:“互联网行业信息相对透明,用户更强调平等,不会迷信所谓权威、专家的话。但在金融行业,用户对权威的崇拜度就很高,传统行业的等级概念更重。而在一些公众关注度没有那么高的机械重工行业,公众领袖基本都很少”。

这些行业社交氛围的建立难度很高,“前几天在做化工行业,就必须搞清楚这个行业的工艺流程是什么,员工角色起到什么作用和价值,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能聊的起来,如果不了解这些,行业很难做起来。”林凡说。

林凡接着说:“现在脉脉平台上基本已经涵盖了各行业,产品本身已经符合用户需求,但是用户群体和运营还需要花很大的努力。”

在采访的最后,林凡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喜欢在脉脉上分享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看了也就看了,基本没什么反馈,也没有评论;在知乎上发文章,如果没有混上知乎大V的话,发的文章也几乎没人响应;在脉脉上发文章会有很多同行交流探讨,目前其他社交产品还无法完成这种专业的诉求。

林凡认为,脉脉的使用体验在不断优化,90后的用户比例正在上升。目前脉脉平台上已基本涵盖所有行业,初步的凝结核已经形成,未来几个月,用户会感受到脉脉明显的变化。

猜你喜欢
领英脉脉人脉
脉脉酒香路 赤子报国情
陇东皮影:刻在牛皮上的脉脉乡情
朋友不是人脉
世界
微软262亿美元收购领英
脉脉此情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