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本土戏曲—— 壮族彩调的特点,对广西壮族彩调传播的现状以及广西壮族彩调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西壮族彩调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播策略:融入课堂、教学并用,改变模式、创新课堂,全面提升、注重实践。
【关键词】广西 本土戏曲艺术 职业院校 彩调 传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65-03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戏曲种类繁多,有壮剧、邕剧、桂剧、彩调剧、文场戏等。当前广西的职业院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戏曲艺术在校园中多还处在发展“瓶颈”阶段。将壮族彩调融入职业教育声乐教学中,选取彩调经典唱段进行教学,将民族声乐与彩调有效结合,旨在传播广西本土戏曲文化,让更多学生了解广西地方戏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传唱彩调。
一、广西本土戏曲—— 彩调
彩调剧,在广西俗称“采茶”“調子戏”“哪嗬嗨”等,是流传于广西的地方小戏种,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桂西南地区。广西彩调剧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它根植于广西人民群众肥沃的土地中,从内容上看,涉及壮族人民的历史、地理、民风民俗、民间传说等各种丰富的题材,不仅展现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习俗,也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幽默和智慧,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得广西区内各民族的喜爱,是一个充满泥土芬芳的剧种。彩调的特点主要有:
(一)乐段特点。广西彩调剧的乐段诙谐风趣,通俗易唱,虽历经百年依然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得以经久流传。彩调剧音乐的乐段特点有三个:其一,“一段体结构”,单乐段或复乐段构成的一段体,是广西彩调剧音乐一般采用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易于理解;其二,在音域上,彩调剧音乐的音域跨度并不是很大,也比较适合老百姓相互传唱;其三,在音阶上传统的广西彩调剧音乐主要由广大老百姓易于接受的do re mi sol la五声音阶构成,旋律优美动听,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二)唱腔特点。广西彩调剧的唱腔,调多共用,板腔细分,广西彩调剧是歌舞并重的戏种,其音乐唱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彩调剧的唱腔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性格、情感以及整个剧情的需要,可以细分出很多种命名纷杂的唱腔。一般分为3个大类,即腔、板和调。
(三)曲调特点。广西彩调剧的曲调旁征博引,完美融合,广西彩调剧也称对子调,是从对子调发展而来的。彩调剧中的不少剧目也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被后人加以丰富并发展而来的,经常使用的民间小调有:四季花、五更调、孟姜女调、五把扇、十月花以及十杯酒等。
(四)伴奏乐器特点。广西彩调剧的音乐伴奏乐器简单,易于流传。由于彩调剧的内容多源于民间故事,因此比较贴近广大劳动群众生活,其乐器也是相对比较简单,更易于在乡村地区流传。音乐伴奏分左场和右场,左右场的伴奏乐器简单却各不相同,左场是管弦乐,以调胡为主要乐器,此外还有琵琶、扬琴、三弦、唢呐、笛子等,右场则是打击乐器,分别有锡、鼓、钹等,这些乐器是广西乡村地区乐队的常用乐器,流传至今。
(五)衬词特点。广西彩调剧的衬词演唱把握内涵,突破形式。衬词是衬托性词语,是为辅助表达思想情感而穿插的歌词,表现出鲜明的情感内涵,从而成为一首完整歌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广西彩调剧中的衬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衬词在彩调剧中不仅仅只是一种音乐设计的技术性追求,而是成为剧目表演的重要渲染工具。
二、广西壮族彩调传播现状分析
(一)广西壮族彩调传播的现状分析。壮族彩调是壮族人民通过地域性的民间风俗文化,历经百年的历史长河后共同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经过打磨润色后逐渐形成的以某种特点进行归类的曲种,壮族彩调目前在桂北、桂中、桂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同时一些传统风俗习俗慢慢淡化,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也逐渐被遗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业、原生态的不断被重视,彩调受到了冲击,人民对彩调的认识和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化,人们不愿意去学这类戏曲,普遍觉得它粗俗,没什么用,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年轻人与彩调渐行渐远,传承主体日趋老年化。政府是社会文化前进与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彩调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号召下,广西构建了很多平台和环境以使彩调得到更好的发展,广西区内的艺术团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很多彩调剧目重新创编包装,登上艺术舞台,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发扬,并且创造了很好的口碑。壮族作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应抓住发展的契机,将彩调传承发展下去,让更多人包括青年一代也了解喜爱我们的传统戏曲文化,促进广西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对此,应扭转民众的认识,构建良好的传播氛围,从校园入手,让学生一代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体会到彩调的价值。
(二)广西壮族彩调在职业院校中传播的现状分析。广西部分高校包括职业院校都非常注重地方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与传承,很多职业院校都结合广西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打造特色教学,特别是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代表的院校,对广西壮族民族民间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传播作用,将广西特有的音乐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音乐殿堂。广西艺术学校也专门开设了戏曲班,传授编排广西特有的戏曲艺术,带领学生将广西戏曲带入国外交流演出。但有较多的职业院校对地方民族戏曲艺术的传承,没有形成系统的、长效的机制,主要因为戏曲在人们的意识中是一种较难的艺术形式,唱念做打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涉及,并且在剧目编排以及演唱上有很大的讲究。彩调诙谐风趣,通俗易唱,其特有的演唱形式与韵味在声乐教学中是很好的声乐练习体裁,为形成广西特色声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在职业院校传播壮族彩调也有一定的阻力,首先,传统的戏曲艺术演唱技法与现今专业的声乐演唱方法不同,大多数老师认为彩调是民间的戏曲小调,主要是自娱自乐的一种休闲曲调,不适合作为声乐学习的曲目,使得传播受到阻碍。二是彩调并不是那么令人熟知的戏曲,学生对于这种戏曲形式一时难以接受,致使兴趣不高。加上广西彩调剧的音乐伴奏形式较难掌握,乐器的掌握更难,所以给编排增加了难度。三是彩调是歌舞并重的戏种,需要载歌载舞,必须要有一定的身段要求,加上还有地方语言的要求,一些方言学生难以掌握,语言的障碍给他们的演唱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在职业院校,彩调的传播还处在初始阶段,只能编排演唱一些简单的乐段,不能将彩调的精髓演绎出来。
三、广西壮族彩调在職业院校中的传播策略
(一)融入课堂、教学并用。当前广西职业院校声乐教学还是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突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不利于民族地区戏曲艺术的传播,不利于特色声乐课程的开展。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演唱一些专业的声乐作品,还应加入当地优秀的特色音乐的演唱。学习这些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悟音乐、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广西职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应把这类地区特色的戏曲艺术引入课堂,学习戏曲的唱腔,把彩调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尽量把专业演唱要求与彩调演唱特点结合起来,既保证演唱的规范性,又突出彩调的特色。声乐教师应重视彩调演唱表演的研究,挖掘彩调的一些经典作品,鼓励学生多演唱,使声乐课堂不断丰富和更新,做到既保持科学的发声状态,又能体现广西独具色彩的演唱形式。广西彩调剧在音乐上除了融合民间小调和山歌之外,还和广西的巫傩音乐有着鲜为人知的关系。因此也涌现了一大批传唱经久不衰的作品,如彩调剧《十月花》《刘三姐》等,经过彩调艺术家的加工改编而成,音乐形象丰富多样,民族风味浓郁纷繁,朗朗上口,这些彩调剧中的很多唱段都值得传唱。
(二)改变模式、创新课堂。我们应依托民族传承政策积极融入彩调演唱教学,学校应注重民族戏曲音乐的传承,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彩调。学校要在校园里创造良好的彩调传唱环境,通过政策扶持,以科研项目带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彩调传唱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一些经典彩调剧唱段进行整理与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应体现多样性,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组织彩调的排练演唱,可以加入独唱、重唱、小组唱、合唱等。这些都是广西彩调剧中的首创,是突破性演唱形式,这种具有特色的伴唱形式使得广西彩调剧显现出现代的特点而又不失彩调剧的传统特点。特别是小组唱、合唱形式的教学,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多,对于传播普及彩调更有优势。此外还可以增加彩调特有的伴奏乐器来演唱,设计一些舞蹈动作,提升演唱效果。可以成立戏曲班,由专人负责,并形成一种长效的教学模式。可以邀请彩调的传承人来指导培训,与传承人签订协议,以学校作为传承基地,为彩调注入新生的活力,通过学生传唱扩大彩调的影响力,加大群众的认可程度,组织排练一些经典剧目,在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上做到规范。如彩调唱段《十月花》是一首经典的彩调唱段,旋律优美动听,这个唱段在演唱中,手拿扇子和手帕,边舞边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彩调演唱形式。这个唱段主要以女生小组唱的形式展现,这种演唱形式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民歌演唱形式,提升了学生对彩调演唱的兴趣,也创新了职业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三)全面提升、注重实践。在职业院校传播壮族彩调,艺术实践是全面提升彩调演唱表演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能力可以从比赛、演出、采风、交流学习等方面来提升。首先是比赛,现在各职业院校都推行以赛促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因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相信不同的舞台实践对于学习戏曲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课堂上能够较好掌握演唱技能,但是具体实践却不尽如人意,这涉及表现力与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原因就是缺少社会艺术实践。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与戏曲艺术相关的比赛。近年来,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开始设置戏曲演唱项目,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说明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对地方戏曲的传播。这些比赛汇集了广西各地不同的戏曲,其表演形式、演唱语言、戏曲韵味都各不同,参加这些比赛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加深学生对各地戏曲的认识,使他们对彩调的演唱理解更加深刻。其次,应建立一支彩调表演队伍,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组织彩调专场音乐会,扩大彩调演唱的影响力,以演促学。通过多种舞台实践与演出,使学生的演唱更加成熟,自信心也得到提高,为彩调在职业院校传播提供有力保证。再次,广西地区的一些重大节日以及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都会演唱彩调,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采风。选取专人负责、实地采集的方式,运用文字、声音、口传、视频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努力挖掘真实、详细的唱段,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传统的彩调表演,既有利于加深对彩调的理解,也扩大了视野,使演唱技巧与理解作品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还可以与广西区内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进行交流学习,特别是广西艺术学院以及广西艺术学校,这些专业院校在传承广西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播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相互吸取经验,学习经典剧目和唱段,借鉴有效的演唱表演方法。
总之,广西独特的民族特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形式,彩调就是其中特有的一种地方戏曲。在职业院校传播实践广西戏曲彩调,不仅可以丰富广西民族声乐演唱的教学内容,促进广西民族声乐的发展,还能丰富职业院校的(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66页)文化艺术氛围,更能推动本土戏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职业院校应将本土戏曲艺术引进课堂,挖掘、整理广西特有的戏曲元素,将本土戏曲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何飞雁.论广西彩调剧目的审美历史文化变迁[J].戏剧文学,2012(8)
[2]何飞雁.广西彩调剧与湘南花鼓戏之间的文化渊源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1(6)
[3]阙真.关于广西彩调剧源流的思考[J].广西地方志,2011(3)
[4]石丽芳.浅谈彩调剧与少数民族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5]唐艳红.彩调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青年能力提升项目(2017KY0960)
【作者简介】李咏云(1984— ),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表演与教学)。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