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风险会计管理问题研究

2018-10-23 11:27卜繁廷
对外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会计管理

[摘 要]反倾销风险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如何规范国内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效应对反倾销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反倾销问题及会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出口企业存在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数据欠缺真实性,国内和国际成本核算方式没有接轨,缺少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应诉反倾销的准备工作不全面等问题。提出规范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财务反倾销支持体系,缩小国内和国际成本核算方法差异,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和全面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准备工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内企业;反倾销风险;会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6-0157-02

Abstract: The risk of anti - dumping is one of the major risks faced by foreign trade in China.How to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domestic enterprises,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deal with this risk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dumping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 China,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domestic enterprises:financial foundation work is not standardized、lack of financial anti-dumping support system、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st accounting differences,lack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nti-dumping accounting and the preparation of anti-dumping ac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

Keywords: Domestic Enterprises;Anti-dumping Risk;Accounting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卜繁廷(196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倾销的概念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不断变化的,1947年制定的关贸总协定第6条将倾销行为定义为出口国把产品定价非常低,低于其正常价值,然后销售到进口国家。而1994年关贸总协定将倾销定义为: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目前,被认定为倾销行为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输出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二是这种行为给输入国的相关产业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或威胁,三是低于正常價值的销售行为与对输入国造成的损害存在因果关系。根据规定,如果满足以上条件,输入国可提起反倾销控诉。反倾销是货品输入国针对货品输出国的倾销行为采取的抵制措施,例如收取反倾销税。

一、我国面临国际反倾销问题及会计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贸易稳步发展,尤其我国出口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受到全球市场的青睐,这种需求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有利的,但同时也使我国成为一些国家反倾销的目标。全球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频遭国外的歧视性反倾销,涉案的产品种类十分广泛,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打击,使我国出口企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我国已成为不合理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

我国企业应对不合理反倾销行为显得乏力,财务举证和抗辩都存在很多缺陷,这也导致了案件败诉较多。应对反倾销调查比较繁琐,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而我国出口企业缺少这一方面经验,尤其财务部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研究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风险的会计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风险的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数据欠缺真实性

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企业财务部门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凭证和数据是胜诉的关键。国际上规定,出口企业财务部门必须有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账簿,要通过独立审计并且具备通用性。我国出口企业缺乏健全的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财务操作体系。反倾销组织在调查时会让企业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中会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以及成本信息。但是因为我国一些企业财务工作不规范,不熟悉国际财务制度和反倾销对财务的要求,尤其是会计凭证不全、发票不严格等问题比较突出。有一些企业在财务凭证和信息上造假,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无法提供真实、有利的证据,使得企业遭受较大损失。再加上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企业财务不按规则和制度记账,随意更改财务信息,在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时不能提供准确、全面的资料而导致败诉的案例不在少数。

(二)国内和国际成本核算方式没有接轨

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在计算生产成本时大多采取制造成本法,很少考虑期间费用的分摊。但在国际反倾销法中认可的成本包含“生产成本”以及“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两大内容。这就说明在国际上习惯把成本核算细化,除了生产成本外还会考虑产品的开发、包装、宣传等费用,还有诸如信用成本、知识成本、环境成本等,但这些都很容易被国内企业忽视。而且,我国的用工成本以及资源成本相对较低,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在一些产业中将长期存在,这些都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不被认可,被认定为成本缺失,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

(三)缺少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多数缺乏反倾销的会计预警机制,对产品进口企业和贸易竞争企业的信息掌握较少,不了解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处于劣势地位。由于不掌握更多的相关信息使得我国出口企业无法做到在反倾销调查前就预警,错失了防范风险、占据先机的最佳时间。

(四)应诉反倾销的准备工作不全面

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往往无法应对,有的企业甚至连材料都准备不全,例如公司的营业执照、财务制度、近两年的财务报表以及近期企业的生产情况等。尤其是在《反倾销协议》等国际反倾销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反倾销方面的财务规则,如产品成本的范围界定。如果企业对这些内容不了解,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应对,那么企业所提供的材料与要求差距就会很大,甚至被调查组织判定为无效举证。

三、对策建议

(一)规范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规范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在于规范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出口企业要重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来记账,保存好财务凭证等资料,建立科学的财务工作体系,保证财务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对在反倾销调查时要求提供的所有与财务有关的资料,财务部门都应该派专人进行回收、分类、保管,例如账本、发票、凭证等资料。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依法纳税,避免因提供的资料不真实而导致应诉时失利。

(二)建立财务反倾销支持体系

第一,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之前不合理的会计系统进行梳理,尤其是要注重对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财务资料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第一时间准备好所需的资料和有利的证据。第二,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广泛收集国外主要市场信息,并对全球各大市场的产品价格进行了解和公布,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参考。第三,出口企业可向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寻求帮助或购买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专业素质较强,经验丰富,能够为面临反倾销诉讼的企业提供有效帮助。

(三)缩小国内和国际成本核算方法差异

我国的会计制度应逐渐与国外会计制度接轨,尤其是注重与国际反倾销法相关的财务成本核算方法相协调,这样便于我国出口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能够提供更加有利的证据,提高胜诉率。我国出口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与反倾销法中成本核算差异较大,因此应尽快统一成本项目。出口企业应该根据部门职能来设置成本费用项目,即费用发生在哪个部门就由这个部门的成本项目来承担。企业在体现人工成本时问题也比较多,应理清个人收入中属于工资性质的部分,然后再将列入工资性质的一些个人收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四)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十分必要,对我国出口企业要在开展出口贸易之前就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规避策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倾销调查数量。出口企业要规范产品定价、销售量、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確保产品的出口价格不低于国内售价。对国际市场变化、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异常情况进行连续性监测,密切关注上下游企业的情况,企业在保证自身管理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收集相关企业经营信息、产品信息、成本信息等,通过比较来对自己产品和营销策略进行调整,确定出口量,保持贸易摩擦的敏感度,在反倾销调查前规避风险。

(五)全面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准备工作

我国出口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应积极进行抗辩,增强会计举证能力。当公司面临反倾销调查时,财务部门应该配合其他部门,快速整理材料,填写各种数据,提供有力的会计支持。财务部门要积极开展会计举证、会计鉴定、会计规避、会计调查等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应诉、申诉的能力。出口企业还可以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由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准备好详尽的资料,最大限度地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财务人员还要做好会计方面的抗辩陈述,主要陈述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经过了独立审计,对产销状况、获利能力等方面进行陈述,对控方产业是否有损害展开抗辩。

[参考文献]

[1]孙芳城,梅波,杨兴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J].会计研究,2011(9):47-54、97.

[2]刘爱东,潘霞.ERP环境下企业反倾销会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基于XG公司应对美商复审案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6(5):39-42.

[3]孙爱东.中国反倾销会计现存问题及策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79-82.

[4]刘爱东,周琼,曾辉祥.资本结构与会计稳健性——以2002—2013年中国反倾销涉案企业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2):101-108.

[5]欧阳朔斯,刘爱东,刘智群.内部审计对反倾销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影响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05):171-178.

[6]万寿义,迟铮.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1):109-114.

[7]陈巧慧.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浙江省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问卷调查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7):49-60.

(责任编辑:张彤彤 刘茜)

猜你喜欢
会计管理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探讨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问题
浅谈如何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及管理
探讨县级财政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探究现代管理环境下房地产公司会计管理完善策略
送变电工程与基层工会会计管理研究
“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影响思考(2)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思考
新会计制度下影视企业会计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