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教育

2018-10-23 11:23杨洪运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干部教育红色资源延安

杨洪运

摘 要:延安是中共中央生活战斗过十三年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拥有十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丰富于改革建設时期,在新时代,仍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服务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的今天,这些红色资源对干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服务意识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

关键词:延安;红色资源;干部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14-02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墓等红色物质资源,也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时间涌现出了大量的红色资源,有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珍藏文物等,是红色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城市。如:分布于各县区的红色资源有瓦窑堡会议旧址、直罗镇战役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瓦子街战役旧址、志丹县革命纪念馆等等;分布于延安市区的红色资源有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旧址、杨家岭七大旧址、枣园旧址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还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这些红色资源对干部教育将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80。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坚持不懈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目标的精神动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作用。针对当下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信仰不坚定,应利用好延安的历史来教育干部,加强延安十三年历史教育,坚定干部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理想信念的胜利[1]116。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民党的封锁围困,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自力更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取得一次次胜利,这些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坚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民族统一起来,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针对国民党的不仁不义,撕开蒋介石假和平的面孔,提出解放全中国的政治目标。这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立独立、自主、民主、富强新中国的理想。也正是这种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国救亡的洪流。当年,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秉承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革命信念,在西安通往延安的崎岖道路上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正是由于这种信念的支撑,广大革命志士才不怕牺牲,舍生取义,为建立伟大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理想信念上“缺钙”,导致腐败现象滋生,在改革面前前怕虎后怕狼,这就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延安实地,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就需要干部认真学好延安十三年史,这是发挥延安红色资源进行干部培训的前提。延安十三年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十三年,是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延安,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而是要通过图片和实物去真正学习那段历史,解读那段历史,感悟那段历史,理解那段历史和内化那段历史,接受历史的洗礼和理想的熏陶。在思想上,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和推翻三座大山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上,敢于啃硬骨头,做民之所盼,解民之所难。

二、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服务意识教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民谋事,为民干事,为民成事。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解人民之所难,先人民之所苦。在延安时期,也产生了大量为人民服务的鲜活事例,涌现了很多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其中,最让我们深刻铭记是张思德。尽管张思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但是他以生命为人民服务。他的事迹感动了毛泽东,激励了红军战士,牢记人民利益,形成伟大的张思德精神。正是因为有张思德这样的党员,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将人民的利益时刻牢记在心中,才使我们党逐步从弱变强,从小变大,最终成为领导全国的执政党。1946年,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延安的访问中,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眼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

张思德精神,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干部集体主义价值观缺失,群众观变成“管群众”,为人民服务变为“为自己、亲戚和朋友”服务,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了“鱼水”“血肉”的党群关系,导致失去群众危险的出现。今天,开展干部教育离不开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教育。延安红色资源这本厚重的书,需要党员干部真诚地融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张思德精神,深入体会“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2]1004。学习张思德不顾个人利益,心系人民的利益;学习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真正落实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教育,其目的就是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首先,内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时刻记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镌刻进我们的灵魂,我们才能更加直接投入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行动[3]17。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将这种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干部教育的目的就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真抓实干,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办实事、谋实利,才能远离脱离群众的危险。为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担当之一。这都不是“空话、套话、大话”所能完成的,只有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堪当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大任。

三、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当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华北事变”正在扩大,民族危机迅速加深,亡国灭种危险横亘眼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处在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抗日。为了抗日,必须“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进行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4]185。为了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以伟大的民族团结精神和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国共合作,展开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

当前,是我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既面临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等党内问题,又面临着严密防范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国内国际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革命戰争年代,中国共产党能够以“赶考”的心态走上执政党的崭新舞台,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有“回归”的心态返回圣地,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再教育。

四、利用延安红色资源加强干部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

延安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的实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指导思想,才能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种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体现在主要领导人身上,也体现在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中。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寻求革命前途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年代,他们没有好高骛远地仅凭自己的远大革命理想来领导人民,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自身特殊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全党全国干部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3]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干部教育红色资源延安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思路探索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