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环境下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艺术

2018-10-23 08:21刘莹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沟通群众

刘莹

摘 要:基层干部是国家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从小处说,关乎基层干部的自身形象和业绩;从大处说,关乎国家政策、方针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和执政党的形象。对目前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层干部与群众在沟通时应该坚持的原则:首先,要坚持有效沟通的原则;其次,要坚持行政语言和群众语言相结合的原则;最后,要坚持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基层干部;群众;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61-02

在我国,基层干部处于行政组织的终端位置,直面群众,相比较其他级别的干部而言,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无疑是彻底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才能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正处于新环境下,群众的组成部分具有复杂性,人们性格各异,说话方式各异,家庭背景各异,以及文化教育程度也各异。因此,基层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考验的就是基层干部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

一、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的方针政策顺利下达

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否顺利下达,与基层干部能否与群众有效沟通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实施某类政策的用意,只有群众了解其用意,这些方针政策才能顺利下达,同时也可以树立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若群众不了解其用意,就不會心甘情愿地去执行,群众有怨气,产生了负面舆论自然会阻碍政策的落实。由此可见,基层干部与群众良好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基本的阵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如何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议题之一。沟通是基层干部了解群众的渠道,也是干部与群众保持良好关系的桥梁。基层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群众的,只有与群众进行沟通,才能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民生所需,从而才能把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上达给国家,进而出台最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

(三)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

与群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与群众沟通,可以使基层干部听到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自我反省:当群众出现的问题特别棘手时,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应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与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群众沟通时,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语言运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总之,与群众的沟通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的有效性欠佳

1.群众感到拘谨,不能畅所欲言。目前,基层干部与群众的传统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沟通。然而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一些群众感觉拘谨,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敢直接提出,因此群众不能在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再加上有的基层干部说话时语气生硬,带有负面情绪,很容易与群众产生距离感。

2.基层干部认知模式刚性。基层干部的认知模式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有些基层干部比较自我,沟通时不听群众的看法,常常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长此以往,基层干部非但不了解群众,甚至会自我膨胀。更严重的是,一些群众为了迎合基层干部,倾向于说干部愿意听的话,当基层干部听到这样的话,更加剧了基层干部的自我认同感,也在一定程度强化了其认知模式的刚性,如此一来,就产生了恶性循环。

(二)基层干部使用的语言过于行政化

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使用的语言过于行政化。很多基层干部认为,说行政语言,可以体现自己的身份,显示自己的语言水平高,因此不少基层干部习惯打官腔,说套话,说话时比较生硬,常常使用命令性的口吻,给群众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殊不知,群众对这样的说话风格比较反感,认为这些官话、套话是漂亮的空架子,不接地气。因此,基层干部的语言过于行政化会造成与群众之间的隔阂。

(三)基层干部对新媒体存在认知困境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沟通载体。近几年,政府为了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表达真实的想法,也拓宽了沟通渠道,除了电子邮箱、电话热线以外,还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渠道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新媒体可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群众需要。然而,很多基层干部对新媒体存在认知困境。首先,他们还习惯于传统的沟通方式,不习惯、也不熟悉利用互联网的交流平台,可是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和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越发紧张,群众更愿意采用便捷的方式进行询问、了解和反馈。其次,不少基层干部认为新媒体依然是由党和政府所掌控的,却忽视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再次,一些群众在网络平台发表看法后,基层干部也疏于对群众意见进行反馈。

三、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有效沟通的原则

1.确保沟通融洽。第一,使用平缓的语调,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样的话语和文字,使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基层干部的语调极为重要,要采用平缓的语调,避免反问、命令、责难等口气,与此同时,基层干部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避免个人主义和情绪化,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到沟通中。第二,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催化剂,有时也决定着沟通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基层干部要注意和规范自己的肢体语言。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一方面可以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事半功倍。首先,沟通时基层干部要面带微笑,微笑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群众愿意敞开心扉;其次,必要时要起身与群众沟通,若指引方向,不可用单指,要伸出五指,手面向上;再次,交流时眼神要保持平视,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以保证说话人有被尊重的感觉。此外,在座位上与群众沟通时,要保持上身前倾,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第三,采取幽默、机智的应对方式。由于基层干部每天的事务较多,有时难免会出现小的失误,使之与群众产生摩擦。有些群众难免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时要求基层干部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以幽默的语言化解矛盾,以机智的方式应对,切忌情绪激动,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提高沟通的效率。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时,提高沟通效率,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可以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如何提高沟通效率,笔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需要,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不同的群众个体具有差异性,年龄、身份、职业、家庭状况等不同,需求自然也不同,这考验的就是基层干部能否在沟通时快速并充分了解群众的情况。在了解需求后,基层干部一定要准确传达信息,给出直接、明确并有建设性的建议。在给出建议时,还要从关怀与支持的角度出发,让群众感受到被关怀,感受到基层干部以群众为重。第二,明确传达信息。传达任务时,能否明确传达信息关系到能否提高沟通效率。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传达的任务要清晰,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所使用的语言要简单凝练、有条理,层次分明,而且符合逻辑。第三,采取主动沟通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群众遇到问题或要办理某些事情时会主动询问相关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通常扮演被动沟通的角色,但是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互动的双向行为,只有两者都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得到充分的反馈。因此,基层干部可变被动为主动,在了解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后,主动与群众交流,预判群众要提出的问题,提前加以补充说明,要确保让群众听得明白,内容充分而又不冗余。

3.根据群众反应及时调整。沟通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并对行为有着指导意义。若双方沟通后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基层干部并没有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那就事倍功半了。所以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应该确认群众听得明白,随时观察群众的表情和反应,若发现有障碍,应该及时针对群众表情和语调的变化而调整沟通内容和方式。

(二)坚持行政语言和群众语言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语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及机关内部事务时,用来传递、汇报行政活动进程和发展的信息符号。行政语言的特点是:其一,行政语言具有权威性和政治性;其二,行政语言具有准确性和严谨性。当传达某些相关政策时,行政语言发挥着主导作用。群众语言,是指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的用于表达思想、观念和愿望的民间语言。群众语言的特点是:其一,通俗易懂;其二,具有号召力。当了解群众情况、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时,群众语言发挥着主导作用。

基层干部与群众沟通时,若只使用行政語言或只使用群众语言,也会影响沟通效果。所以,基层干部应该把行政语言和群众语言结合起来,即确保跟群众所说的话准确、严谨,同时还要使用群众语言。基层干部使用群众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使语言平民化、柔性化,这样能让群众听得明白,消除和群众的沟通障碍,更好地解决问题。其次,要讲实话,让群众感到可信。再次,要与群众产生共鸣,所说的话题一定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紧紧围绕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坚持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渠道,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透明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面对面地跟群众沟通,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与群众进行沟通,所以基层干部要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沟通技巧,创造一种轻松的网络环境,如在网络平台上,掌握网络语言,提升语言的亲和力和真挚感,像朋友一样与群众沟通,通过群众使用的网络语言,判断其所思所想。其次,当群众在网络平台提出建议时,基层干部应及时给予回复,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使用有导向的语言来引导网络舆论。这样可以实现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真实沟通。

参考文献:

[1]李威.基层领导干部学用群众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5(3).

[2]王君.基层领导在下行沟通中行政语言的表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沟通群众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要严管更要厚爱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灾区基层干部将强制休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