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思政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路径探析

2018-10-23 11:18张静超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概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张静超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世纪以来,伴随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煽动与挑唆,出现了一些影响、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典型事件,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应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路径,强化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团结;意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204-02

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民族高校的一贯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一切旨在强化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团结知识,引导公民形成科学的民族团结行为的活动。”[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民族高校就普遍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强化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行为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坚力量。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影响民族高校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因素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表明仅仅依靠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和保障措施,难以发挥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应有效果,因此,拓宽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路径成为民族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项工作任务。

一、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民族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特殊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与普通高校的差异,更强调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识、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行为的培养教育。

(一)传播民族团结知识

正确的民族团结知识是民族高校開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基石,历史和现实当中的民族偏见和误解大都源于各民族间的不了解。主要表现为对于我国各民族多元一体、团结统一的必要性认识不清;对于各民族、各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缺乏理性认识;对于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缺乏认同。对民族团结知识的了解甚少,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知,就会出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偏见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民族高校中拓宽现有的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渠道,减少因理性认知缺失而导致的破坏民族团结事件的发生。

现有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关内容,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知识宣讲的主要渠道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这门课程对于民族高校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面对各民族、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社会现实问题,面对境外反动势力冠以“自由”“人权”字眼而进行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的煽动、挑唆行为时,个别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也难免会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产生怀疑,特别是他们学习接受的理论知识与所感受到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差距,弱化了其所接受的民族团结知识教育的有效性。所以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知识的教育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内容,特别是要强化当代民族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教育,为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和祖国团结统一的伟大事业培养中坚力量。

(二)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实质就是一种意识教育、认同教育,概括起来,民族团结意识包括: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性对待民族差异和民族问题,尊重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正确认识少数民族身份与国家公民身份,在肯定本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能坚定国家意识,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生共荣的意识。

在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过程中要发挥好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多元一体传承发展的民族精神的凝练表达,更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民族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好这一核心内容,在开展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突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和意识教育。

(三)践行民族团结行为

践行民族团结行为是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民族高校是培育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和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大都会回到民族地区工作,担当少数民族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他们能否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国家利益与本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大局。

因此,民族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基层社会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接触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民族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问题无小事,培养他们对民族团结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意识,并在实践中锻炼他们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问题的能力。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加强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教育也是高校特别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概论》课理应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而之所以强调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于《概论》课有着区别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和其他思政课的优势。

第一,《概论》课学时设置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中《概论》课基本设置为96学时,无论从总学时还是周学时来看都明显高于其他思政课。若将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部分相关内容融入《概论》课,能够从学时上保障学生全面接受民族团结的知识教育。且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看,在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更强调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从而产生一定抗拒心理,而《概论》课会降低这种心理暗示。

第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内在于《概论》课内容之中。《概论》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展开,而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运用。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在寻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程中以及新时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民族团结这一关键词一直贯穿其中。例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狭隘主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2]。因此,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概论》课中,会进一步强化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四个自信”“五个认同”教育效果。

三、《概论》课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

(一)理论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充分挖掘《概论》课教学内容与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概论》课涉及的三大历史时期中,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融入多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战、共同建立新中国的内容,在案例选取中增加少数民族参与革命的例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与少数民族团结合作的案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融入少数民族拥护社会主义的案例、少数民族在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护党的领导的案例、中国共产党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特殊方式的案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融入党和国家帮助、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案例,少数民族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快速发展的案例,多民族团结统一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圆中国梦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并认同多民族团结统一有利于各民族利益的实现,并且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让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识。

(二)以“情境感悟”为核心创新实践教学

当前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更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多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利于国家的大事,更是利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大事。因此可以在《概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得“情境感悟”的机会。

第一,民族高校《概论》课在建设实践基地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民族企业或民族村,让学生实地参观,一方面深入民族地区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切身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努力下正在走向繁荣的事实,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第二,《概论》课实践教学可以而且应该促进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如文艺会演、知识竞赛等,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自由化平台,消除误解与歧视,在实践活动中增进不同民族大学生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形成良性交往与互动的机制,培育民族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氛围。

第三,开展“民族团结”社会调研,由教师组织学生在少数民族高校或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的关心和关注,同时发挥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才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刘瑜.我国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2):155.

[2]奔厦·泽米.吴宇.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研究,2011(3):232.

[3]吉克跃林.民族高校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刍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5).

[4]马瑞.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析[J].高教研究,2013(1).

[5]焦敏.近十五年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5(3).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概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少数民族的服装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