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

2018-10-23 11:18黄晓兰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黄晓兰

摘 要: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有机构成呈现提高的趋势。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在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宏观政策等方面,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得出坚持公有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稳健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经济新常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043-03

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说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为了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增大,而可变资本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资本扩张的一个必然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给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内容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是《资本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的本质可以反映出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市场条件下,随着经济组织技术结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数量的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就会增加,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为资本的量的扩大,但是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1]689-690

二、当代资本有机构成的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资本有机构成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出现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重工业主导经济下,使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比例仍然很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比例失调,不变资本比重相对较大,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大,劳动力供过于求且素质低下,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竞争力不足,难以抗衡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

以中国为例,资本有机构成中,资本深化推动的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所占份额下降,形成了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模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粗犷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高度消耗原材料、能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其中技术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却偏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更多企业采用大量的机器进行生产,产业对劳动力需要的数量急剧下滑,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中可变资本份额下降。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较高,城乡差距较大,劳动力素质不高,无法适应新一轮产业的更新需要,不变资本比重相对提高。图一上看,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一直在上升,但是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还是不够稳定,大多数年份都处在负数上。

(二)发达国际资本有机构成的特点

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上世界遥遥领先渐渐向知识经济转变。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投入的预付资本不仅包含了物质形态的资本及劳动力,也包含了像技术、产权、管理等非物质形态的资本[2]。发达国家更倾向于生产耗能低、环保、投入低、产出高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不变资本的比例相对下降。

从图二看2009年到2014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居民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从图三看,法国的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开始超过发展中国家,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比例是发展中国家的倍数,并且政府在公共教育支出比重也比较高。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金融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创新和知识革命下,信息技术逐渐取代资源、能源成为产业重心,以加利福尼亚硅谷为首的产业园,如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公司生产出高精尖的芯片,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渐渐出现产业结构“软化”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美国政府在技术创新和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劳动力素质水平整体上升,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事业,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者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人数不断上升,脑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可变资本比重也随之上升,不变资本相对下降。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先进技术,科教兴国政策等,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竞争加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排挤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直接影响生产领域和就业领域[3]33-38,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了或者劳动力不能适应新的技术更新后的操作被淘汰,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和部门,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可变资本比重的下降,生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岗位也会相应减少。另一个是不变资本比重的上升,机器设备取代了更多的劳动力,即“机器排挤工人”[4]203-204。如图四,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近十年来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呈现缓缓上升的趋势。2006年后的失业率先下降后上升,其中2007年的失业率是近十年最低,2009年最高,从2010年到2015年失业率保持在4.1的水平不變。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人口红利渐渐失去优势,更多跨国公司把产业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产业失衡到优化再到平衡。经济新常态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经济周期看,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相对过剩,失业人口增加,平均利润率下降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引发危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市场机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毁灭设备,降低不变资本的比重从而降低资本有机构成,暂缓危机的发生,平衡资本再生产关系[5]1-4。从产业结构看,资本随着技术更新而不断增长,同时需要相应的劳动力,有机构成不断发生动态变化,且可变资本比重相对下降[1]691。不同的部门、不同部门产业、同一部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内部也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下降,第三产业上升的趋势在吸引更多的劳动者,第三产业是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可以通过调整第三产业来调整资本有机构成,我国面临“结构调整阵痛期”[6]39-43。从宏观调控政策上看,资本扩展积累促进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机器排挤工人,无产阶级贫困化,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危机因素[7]5-11。基尼系数增大贫富差距慢慢拉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出台更多稳健的中央政策。

四、有机构成提高后的对策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前期能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在中期会暂缓经济的增长速度。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显著提高效果,在中期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平衡,增加收入不均等的程度,最终拖住经济的增长。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不是越高越好。

(一)坚持公有制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波动,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通过危机消灭过剩的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要消灭经济危机就要消灭私有制,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加强政府的調控作用,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不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不一样的,第三产业作为三大产业中“低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可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降低整个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根据第三产业在吸收劳动力上具有弹性的特点,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约七百个就业岗位,每投资一万元就能促进7~8人的就业。为了优化经济结构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就业的一个最优选择。如图五,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最低,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最高,并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三)稳健的宏观政策调控

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使劳动力收入减少,要建立长效的劳动者收入机制,确立最低工资水平,通过增加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驱动方式,寻找投资消费最优比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健康发展。适当降低投资和出口的比例,扩大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有战略性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来保持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通过加大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均能提高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8]5-10。

(四)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当代经济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慢慢告别“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逐步减少对人口红利的依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过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新环境严厉打击山寨产业。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教育制度,使大学生毕业以后能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减少失业率,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9]96-98,107。如图六,中国2011年到2013年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不断上升,到2014年开始下降。

五、结语

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的矛盾组成了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资本的二重性,并且在投资与消费、资本与物质、社会分配关系中得以体现,反映了经济结构优劣状况和分配的合理程度。资本有机构成又分为个别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前者与个别企业的利润率成正比,后者与一般利润率成反比[6]39-43。

资本有机构成的丰富内涵,也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克服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缺陷有其深远的意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独创的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贯穿宏观和微观,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国化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下经济新常态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邓晓丹,李鸿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依据——创新资本有机构成论视角解析经济发展的持续性[J].学术交流,2007(12).

[3]何自力.去工业化、去周期化与经济停滞常态化——一个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3-38.

[4]席华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的现实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8).

[5]朱柏铭.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几点思考[J].经济经纬,2008(2).

[6]杨继国.最优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经济增长[J].桂海论丛,2013,29(2).

[7]杨继国.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危机机理分析[J].经济学家,2010(2):5—11.

[8]唐国华.资本有机构成、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1(3).

[9]郑久平,冉光和.资本有机构成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J].软科学,2011,25(5).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
论城市品牌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建设意义
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解读
经济新常态下的减速治理——驳中国经济崩溃论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