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各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中小学的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结合中小学的实情,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监督管理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中小学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实验用具、图书等)。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由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加,所以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
1.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健康运行
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对维护学校的财产安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保障学校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证国有财产安全
建立更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并且确保固定资产得到高效和、安全的运转,对于保护国有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是中小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校在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注意要贯穿从固定资产采购到固定资产耗用再到固定资产报废的整个周期,在固定资产采购阶段注重验收登记环节,在固定资产使用阶段要注重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在报废环节要切实落实各个阶段的职责,避免出现推脱责任等现象。
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按年初预算批复的项目申报采购计划,具体购置时要按严格的流程办理。支付货款,到货验收,开始使用前,还需要加贴固定资产标签,标签上的信息与财务固定资产账上的信息要保持一致。
固定资产的使用要求每一项资产都必需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要保证资产的完整,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态。财务人员要与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者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得固定资产账目能与资产实际状态保持一致。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也要严格流程,由使学校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审核,再送交财政部门审批,同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其良好和安全的使用状态,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中小学作为我国非营利性组织之一,在会计核算上纳入预算会计体系,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部分学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学校通常只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导致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从而造成学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的情况,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確
大部分中小学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即使有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学校,也是制度和实情大相径庭。另外,多数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理等财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
(1)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采购缺乏采购计划和必要的审批制度,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采购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自由采购、随意采购;采购后无保管验收制度,导致资产和实物不相符。有的单位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搞人情采购;有的“化整为零”分散采购规模,规避政府采购;有的单位负责人不重视政府采购,疏忽了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环节,往往是先自行采购,既成事实后到财务部门报账,骑虎难下。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按规定各单位对其占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盘点一次,但在实际中不少学校难以做到,有的学校多年来根本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长期不对账、不清点、不维修,监管不力,导致各校资产有所流失,损坏较为严重,整个资产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3.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良好的沟通。有的学校新增添置的固定资产一直未及时登记建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因各种原因也未能入账,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管理和核算相分离。
4.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中小学财务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校长指派、有的甚至从未从事财务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人员,由于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指导各校建立固定资产账卡,有的财务人员也不知道如何去建立固定资产账,再者,大多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其所评聘的职称不能挂钩,致使该部分人员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影响。这样显然不利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主要领导责任意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界定了校长必须为资产的管理运行过程及结果负责。要求校长要学习和掌握本单位涉及的常规财务管理知识,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达到不说外行话,不盲从指挥,要安排得力人员管理固定资产,要责任到人,强化管理意识,切实管好固定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各中小学应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与审批制度,并制定定期清查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校内各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牵制与监督,从而确保各校家底清,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各校要落实好资产的账卡管理,资产的清查登记、盘点检查工作。总之,既要落实专人负责,又要相互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应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3.会计核算中心转变职能,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做到核算与管理相结合,对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大宗物品和物资报销发票必须要附政府采购中心开具的“批准采购通知单”,对没有执行政府采购的物资一律不予报销。会计核算中心要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对不做台账和卡片的学校不予报销固定资产支出。每年年终会计决算时,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与各单位核对账目、盘点资产,准确反映资产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增资产入账,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
4.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固定资产正以前所未所的速度增长,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资产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务素质。要建立各类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按月对财务部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
5.定期检查,加强审计
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核定,学校校长要带头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制度,对领导干部工作需要占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做好登记与有关手续,要加强学校领导的离任审计工作,要做好离任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士安.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会计之友,2003年01期.
[2]梁庆荣.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策略探究,经济视野. 2015第12期.
[3]胡修仲.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