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庸
【摘 要】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越来越规范,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要,只有建立统一内部控制度,才能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只有建立统一内部控制度,才能有助于保证实现控制目标,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只有建立统一内部控制度,才能实现对医院各部门的基础会计工作和经济类的业务活动的监督、控制和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企业单位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可以借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国有和公共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地运转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涉及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国有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益、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方面。事业单位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是其改革的有力保障。
1.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扩大医院的管理自主权,调动各方面的改革积极性,提升各级医院的整体水平。推动医疗与科技的融合,提升运用先进医疗技术的能力水平。规范非公立医院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医改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新要求。
2.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利的失衡和滥用,因此,遏制腐败的根本措施必然是对权力的制衡和防止权力的滥用,要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始终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工具而不变质。通过实行权力抑制、消除贿赂犯罪的深层次土壤;实行权力流动,减少权力异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权力因职务的长期静止不变而造成的不良恶习和官场腐败,切断职务犯罪之间的腐败链条,从而不断阻隔权钱交易、权力交换的条件和环境。
3.保证公共资金、资源合理分配
在医卫领域中,还是应该让市场在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鼓励社会办医,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可以让民间有意愿的资本得到发展,也让境外和国外的资源能够进来,增加了资源供给,从总体的方向选择上,保证资源合理分配。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不强
医疗卫生机构是属于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主要经营目的,许多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层多为医疗技术骨干,对自身专业具有权威性,临床经验丰富,但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内部控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认为,医院都是差额拨款单位,大部份资金由财政拨付,由医院按项目专款使用,多数人认为:资金大部份资金来源于财政,内部控制是与医院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这种认识具有很大危害性,他们对临床工作十分了解,但是对财务管理、工作了解较少,根本不重视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根本不重视医院财务制度,主要体现在:重视医疗临床业务,忽视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一线工作,忽视后勤工作,由于社会主义各项改革深入开展,这种现象忽视内控工作重要性,长此以往,必然给医院发展带来很大危害,甚至进一步影响医院发展。
2.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不科学
其一,有些医院甚至没有设立预算会计岗位,没有进行医院预算工作,医院预算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简单粗略预算一些,没有进行零基预算。其二,财务部门进行决算报表编制时,未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闭门造车,子虚乌有,不按客规律,?常常按照预算调整账目。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反映本单位的真实财务信息,预算会计形同虚设。其三,根本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总认为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是医院财务科的任务,与医院其他部门无关,,总认为预算是预算,考核是考核,总认为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控制,预算管理根本没有严格执行,缺乏权威性,这些错误认识极大歪曲建立内部控制的初衷,这种错误认识使内部控制度形同虚设,这种错误认识损害医院核心利益,这种错误认识阻碍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预算执行和考核流于形式,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體系,二者完全脱节,互不相干,完全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财务管理制度。
3.不相容职务分离贯彻不彻底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控制措施中首要和重大的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和控制错误舞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主要形式有.?如有的医疗卫生单位出纳工作比较清闲,工作量比较少又兼管会计档案工作,有的医疗卫生单位采购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又没有固定人员,干脆由会计工作人员又兼采购工作。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否则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对医院发展造成很大危险。对于这些现象应该加以重视,严肃处理,决不能听之任之,从根本上杜绝,保证内部控制正常运行,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
三、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
首先,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风险有多大。不相容风险的大小是决定岗位分离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想要防范所有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是根本做不到,也是不可能的,它至多可减少风险和错误的发生,可少减少舞弊的发生,从面降低风险,如果风险在单位可控范围之内,就用不着分离。其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程度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成本高,超过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则也不容易分离要判断风险的大小。这二者构成是否分离的关键因素,构成岗位分离的重点,另外,企业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风险时还要考虑医疗单位的业务规模,很多医疗单位的人员较少,工作量不大,工作比较清闲,业务相对单一,业务的操作流程大家都一目了然,管理层就不可能通过增加人手来分离业务职责,也完全可以通过对具体人员的管理来解决职务未分离的风险,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完全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关键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2.科学编制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保障碍,合理、科学编制公立医院的预算报告,预算一经批复下达,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将全面预算分解为部门预算,明确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工作目标各预算执行单位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3.加强内控业务培训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不断提高内控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其一,组织本单位内控人员到内控建设好的单位进行现场学习和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照查找自己单位在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断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完善事内部控制度。其二,定期不定期邀请有丰富的授课和实施工作经验内控专家来授课,重点讲解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编制方法和内部控制各业务的主要流程及风险点,内控报告制度及内控信息化等内容,从而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内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控业务人员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进一步明显,进一步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时代要求,提高单位人员的内控意识,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更高更快发展。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不断的医疗改革,如何做好内控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桂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6(03): 44+132.
[2]杨芳.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J].新经济, 2016(18): 125.
[3]胥娜.关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22):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