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0-23 19:27朱鹏
中国经贸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城乡实施

朱鹏

【摘 要】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制度,然而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了诸多问题。本文从养老保险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其基本特点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了分析,并进而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效率,更好地惠及更多民众。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实施;问题;对策

一、引言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保障我国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的有效制度。养老保险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养老保障金储备数额巨大,参保人员超过5亿。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养老保险实施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研究与改进。

二、养老保险的基本定义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社会保证部门设立的一项保险。它主要是为了解决老年群体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这项保险由法律规定强制性提取,由劳动者所在的单位,劳动者本人以及政府共同定期缴纳。由保险机构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并在代际间或代际内统筹调配使用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为劳动者的老年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城镇以及乡村等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

三、养老保险实施中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不断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与实施,成为了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了如下几个问题:

1.养老资金的保障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在养老保险中投了大量的资金,然而从总体的养老需求来看,我国的养老金财政投入仍然有所不足,且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较大。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24个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全国城乡居民月人均领取养老金约90元。国外的社会保障支出往往占到GDP总量的30%以上,然而我国的GDP总量虽然一直在不断增长,然而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比不到3%。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养老金保障金的投入力度仍然不够,无法满足广大工作者的基本养老需求。

2.基金投资效率低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整个资金数量。截止到2015年,全年實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险金收入2855亿元,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基金结余,如何合理进行投资利用,使资金不断升值,是实施管理机构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然而,我国对于养老基金如何进行投资利用的问题并未出台明确的相关规定,导致基金的投资操作缺乏规范化的引导。我国仅在《管理暂行办法》中做了基金不能使用范围的简单规定,即不允许地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证券投资市场,也不允许地方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的投资使用。然而这样的规定仅仅对基金的投资方式进行了限制,无法对基金的投资利用进行指导。导致了基金的投资利用手段十分单一,仅仅能够通过购入国债或存入银行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投资效率。?

3.缺乏有效的缴费激励机制

为了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到养老保险系统中,可以通过有效的缴费激励机制,如多缴多补、长缴多补等政策来吸引他们。然而目前的缴费激励机制实施不到位,操作不落地,很难真正调动起城乡居民的积极性。虽然规定了养老保险缴纳有补贴机制,然而《意见》中却只对最低的补贴金额进行了限制,对于更多的补贴计算方法,补贴上限额度等,都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导致了很多地区在实施时,仅仅按照最低的补贴标准来对参保人进行发放。

4.个人账户计息水平低

城乡居保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个人账户收益水平与计息政策密切相关。城乡居保改变了新农保和城居保关于个人账户储存额“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计息政策,改为“按国家规定计息”。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利率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全国城乡居保人均养老金水平为82元/月,人均基础养老金水平为76元/月。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水平过低一方面是由于新的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个人养老保险的账户总额并不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个人账户的计息水平较低所导致的。计息水平低导致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保值率大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保险所能带来的保障水平。

四、养老保险设施对策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民的制度,如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国居民健康生活的保障。

1.改进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很多工作者,尤其是乡镇居民对于养老保险有一定的误解,他们往往更重视眼前的利益,而不愿意把钱投入到养老保险中。因此为了转变这些观念,应该不断进行养老保险的教育与宣传。通过各乡镇的有效宣传方式,如宣传栏、悬挂横幅、发宣传手册、公开进行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理念,以及所能带来的生活保障。提高群众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力度,增强其自主参保意识。

2.制定切实有效的缴费激励措施

不同的工作以及收入群体,对于养老保险的需求以及缴纳能力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制度的制定时,必须考虑到有效的缴纳激励措施,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都纳入到养老保险的系统中,制定切实有效的缴费激励措施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多受益。当前养老保险的新规定实行了缴费补贴激励措施,吸引了一部分人积极缴纳养老保险金。然而当前的激励措施仍然不够到位,补贴力度不够,因此实施效果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居民参保不积极,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参保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并加强养老保险的缴纳激励措施,实行多缴多得,缴纳金额越多,缴纳时间越长,对应的养老保险的数额也递增。形成长期缴费持续增长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缴纳积极性。

3.提高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

我国的养老保险由缴纳者本人、缴纳者所在单位以及国家共同承担,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费补贴部分由中央、省及以下地方政府负担。然而由于很多经济欠发达城市地区的居民本身收入水平过低,缴纳能力有限,加大了地方政府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进而从总体上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为此,应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统筹协调的养老保险推进制度,重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及责任范围。中央政府应统筹规划总体的养老保险储备及补贴制度,调整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投入强度,提高补贴金额。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及物价指数相适应的基础养老金动态调节机制。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机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收入人群,作好针对性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而地方政府则应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积极实施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并作好缴纳人的统计与反馈工作。

4.提高统筹层次,促进养老保险转接

要实现养老保险更大幅度的推广和应用,就必须对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对接兼容问题进行处理,解决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投入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当前,虽然有一部分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办法,然而成效却并不显著。由于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发展情况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养老保险平台,各地的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管理办法以及缴纳要求和标准都不一致,导致很难从总体层面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加大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难度。因此,必须构建统一的养老保险管理平台,提高统筹管理层次。制定统一的管理缴纳的标准,进行合理的管理服务培训和制定制度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保经办服务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接。

五、结语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推广实施了几十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包括养老资金的保障力度不够、基金投资效率低、缺乏可持续的缴费激励机制以及个人账户计息水平低等问题。我国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应改进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缴费激励措施,提高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促进养老保险转接。从而有效地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为更多的城乡居民服務。

参考文献:

[1] 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 2010(01).

[2] 李艳荣.浙江省新型农保制度中的政府财政补贴及其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9(08).

[3] 张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3).

[4] 项洁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档次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6(02).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城乡实施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