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单环刺螠最适混养密度研究

2018-10-23 08:09赵玉涵王振洁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环白对虾南美

赵玉涵 王振洁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670)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或白对虾(white shrimp),是节肢动物门(Arth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的一种生物,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多的一种甲壳类生物,多分布在热带水域[1]。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强,所以消费市场广大。近些年,南美白对虾单独养殖产量得到提高,2012年中国南美白对虾总产量高达145万吨[2]。但目前南美白对虾单一高密度人工养殖中,由于物种单一,残留的饵料和代谢废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化学药品的不当使用,导致物质循环不畅通,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对于南美白对虾病例、病理、解决方法的系统研究不全面,导致病害频发,高质量苗种培育困难;忽视了对养殖池的生态调控,影响了南美白对虾品质,无法提高其质量[3]。本文利用滤食性生物单环刺螠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达到调控南美白对虾生态环境的作用。此次试验试图通过测定水体氨氮值,从而找出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最适混养密度,使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到提高。

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俗称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echidae)、刺螠属(Urechis),是多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地区的一种底栖生物[4]。其养殖过程简单,摄食特点是滤食性和渣食性,多以水中悬浮颗粒状有机物为食。同时,单环刺螠对于外部环境耐受性很强,在温度为8~26℃、盐度为24.94~35.77范围内,pH 7.5~8.5的弱碱性海水中生长较好[5]。单环刺螠养殖成本低,养殖方式简易,可作为一种混养模式生物,改善水体底质条件,提高经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7年4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进行本次试验。采用70cm×50cm×45cm的蓝色塑料箱进行养殖。选取体质、大小、规格基本一致的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分别单独养殖半天再进行混养。南美白对虾体长约为2cm,单环刺螠(完全收缩状态下)约11cm。箱内底部泥沙层厚度7~10cm,上层海水层厚度15~20cm。实验用沙来自出产单环刺螠的潮间带,使用前用海水充分洗净;海水为自然海水。充气石(高3.5cm,底面直径3.0cm)放置于塑料箱中央充氧。实验期间,水温(9±1)℃,pH 8.0±0.2。光照周期为自然光周期。测量水体中氨氮含量所用试剂和仪器:纳氏试剂、10%酒石酸钾溶液、分光光度计(附10mm比色皿)、离心机、25mL比色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式

将单环刺螠分成4组,分别放入1、2、3、4四箱中0、10、15、20条,每箱南美白对虾放入30尾。各箱水体之间隔绝,箱内设置充气石增氧装置,用于保证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正常呼吸。以2、3、4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具体投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混养生物投放情况

1.2.2 饲料投喂

王彩理等研究了南美白对虾所需营养成分的配比和饲料规格[1],选择投喂粒径0.1~1.2mm,粒长1.5~2.5mm的初期饲料,在各塑料箱等量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根据南美白对虾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确定最终投喂量。

1.2.3 氨氮

实验过程中测定氨氮含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取50mL水样于锥形瓶中,滴加0.5mL10%的硫酸锌溶液和4滴24%的氢氧化钠溶液。

(2)将水样倒入离心管中,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2min。

(3)取上清液25mL于比色管中,滴加1mL酒石酸钾溶液,混匀。滴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

(4)黑暗条件下放置10min。

(5)在波长420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标准曲线查得氨氮量,根据公式计算出氨氮含量。

式中:m——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氨氮量(mg);

V——水样体积(mL)。

为使试验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保持稳定,水体中溶氧充足,试验期间连续曝气,及时剔除死亡个体,按时监测各试验液中氨氮含量,记录南美白对虾24h,48h,72h,96h的死亡尾数。

非离子氨氮(NH3-Nm)在总氨氮(NH3-Nt)根据解离平衡有一定的换算关系。利用海水温度、盐度、pH可以确定非离子氨在相应条件下的百分含量f,通过测定的总氨摩尔含量,得到相应的非离子氨的浓度含量值(以氮计)[7-9]。

c(NH3)=14×10-5c(NH3-N)×f,

此次试验,非离子氨占总氨氮的2.02%。

2 结果与讨论

试验测其水体中氨氮含量(mg/L)的变化趋势、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死亡情况,如图1和表2所示。图2为根据总氨氮变化算出非离子氨的含量(mg/L)变化。

图1 氨氮含量变化趋势

图2 非离子氨含量变化趋势

组号南美白对虾死亡数/尾单环刺螠死亡数/条24h48h72h96h24h48h72h96h101000000200110202300130112400271126

观察图1可知,第1组水体中氨氮含量基本稳定在3.29mg/L附近,第3、4组水体中氨氮含量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第2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在试验前期变化不明显,基本为平稳状态,试验后期呈明显上升趋势。观察图1、图2可看出不同的混养密度,在一定试验时间内,氨氮浓度逐渐升高,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死亡数也越多,说明氨氮毒性作用越强;同一浓度组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死亡数也逐渐增加。从表1还可以看出,当总氨氮浓度低于8.49mg/L(非离子氨氮0.17mg/L)时,在试验的72h内,只有1尾南美白对虾死亡,在96h内只有1尾死亡。但当总氨氮浓度达到并超过26.12mg/L(非离子氨氮0.53mg/L)后,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72h和96h死亡率剧增。由于试验过程中未换水,根据图1第二组变化趋势,其出现的拐点表明氨氮浓度递增至一定敏感值时,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耐受性急速下降,便引起大量死亡情况。此刻敏感值便是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最适混养密度时刻,或者说需要开始换水的时刻。

分析:第1组中只有30尾南美白对虾,体积较小,对水体影响不大,所以氨氮含量较低且基本稳定。第3组和第4组由于单环刺螠密度较大,代谢废物累积,物质循环不畅通,导致氨氮含量上升,对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毒性增加。第2组中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比例为3∶1,单环刺螠数量比3、4组少,所以氨氮产生量也少。但是与单养单环刺螠时相比较,水中氨氮含量有所降低,可见南美白对虾与单环刺螠混养时,单环刺螠对水质具有明显的清洁作用。

3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可初步判定,当水体中非离子氨含量在0.17mg/L左右,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密度分别为约57000尾/667m2、20000条/667m2左右时,混养过程需要进行换水处理,否则氨氮比例将持续增加,影响生物正常生命活动。当然,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混养时的最适密度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决定。

猜你喜欢
单环白对虾南美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响应面法优化开发单环刺螠罐头食品
pH、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单环刺螠稚螠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一类具(拟-)Baer性的特殊Morita Context环
巧断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