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保聚
大兴区人民医院肛肠科,北京 102600
肛周脓肿也称之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属于细菌感染,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约占肛肠疾病的20%[1]。肛腺感染是肛周脓肿的主要原因,肛腺最先发生感染,然后蔓延到肛周间隙,形成肛周脓肿。通过分析肛周脓肿致病菌的分布、变迁及药敏,可为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该文则选取该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9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肛周脓肿致病菌的分布、变迁及药敏变化,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89例肛周脓肿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确诊为肛周脓肿。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该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无皮肤病、艾滋病、克罗恩病、精神病者。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45±1.23)岁。
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采用革兰氏阴性板NC31、革兰氏阳性板PC20、快速厌氧菌反应板。
常规消毒肛门局部,在手术引流前,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立即送往检验科,培养厌氧菌及需氧菌。取脓液涂片,给予革兰染色,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厌氧血平板上,在35℃条件下培养24 h,选取典型菌落,按照病菌鉴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需氧菌接种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阴阳性反应板,进行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而厌氧菌进行菌种鉴定,但不进行药敏试验。链球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
189例肛周脓肿肿液均为无真菌生长。无细菌生长32例,占16.93%(32/189);需氧培养有细菌生长157例,占83.07%(157/189),厌氧培养145例,占76.72%。需氧培养中革兰氏阳性菌5例,占3.18%(5/157),革兰氏阴性菌 152 例,占 96.82%(152/157)。 革兰氏阳性菌5例中葡萄球菌3例,链球菌2例。2例为大肠埃希菌与普通变形杆菌混合感染,2例大肠埃希菌与咽峡链球菌混合感染。革兰氏阴性菌152例中大肠埃希菌111例,占73.0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例,占16.45%。详见表1所示。
表1 肛周脓肿肿液致病菌构成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耐药率78.20%居于首位;其次为头孢唑林耐药率72.37%、头孢噻吩耐药率47.37%、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3.16%。详见表2所示。革兰氏阳性菌药敏试验中,青霉素耐药率100.00%,其次为苯唑西林80.00%、庆大霉素60.00%。详见表3所示。
2015、2016、2017 年的肛周囊肿检出情况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2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表3 革兰氏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表4 2015—2017年肛周脓肿致病菌检出结果(%)
临床学者对于肛周囊肿形成的原因研究不一,广为认可的说法为肛腺感染学说[2]。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有一些疏松脂肪类的结缔组织,当致病菌感染时,细菌极易在此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感染迅速蔓延,扩散到肛隐窝炎症。肛腺所分泌的物质由于炎症而不能够排出,使得肛腺管感受,进而化脓,出现囊肿。也有学者[3]认为肛腺感染并不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的原因,而是发生于中央间隙,此间隙位于肛管直肠下段局部解剖的中枢位置,并且和周围的内外括约肌等肌肉的肌间隙通过中央腱连通。一旦发生细菌性感染,则顺着上述肌间隙向周围蔓延。此外,还有学者[4]提出了性激素学说,认为进入到青春期后,人体内的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导致此段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而步入老年后,人体的性激素分泌不断降低,其发病率也较低,与年龄成正比。另外白血病、糖尿病、再生障碍型贫血等也可引发肛周脓肿[5]。
既往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肛周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该次研究中,大肠埃希菌占73.02%,肺炎克雷伯菌占16.45%。大肠埃希菌也称之为大肠杆菌,是人类与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6]。大肠杆菌作为革兰阴性杆菌,有普通的菌毛及性菌毛。肠毒素、菌毛及其外霉素均可导致大肠杆菌感染,进而使得人体腹泻或者肠道外感染[7]。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并不致病,但移至到肠道外,可引发肠道外感染,且以化脓性炎症为主,如:膀胱炎、尿道炎、阑尾炎等。对于老年者及婴幼儿,极易引发败血症[8]。肺炎克雷伯菌简称肺炎杆菌,也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成双或短链排列,多数菌株有菌毛,无鞭毛,广泛存在人类肠道、呼吸道及谷物、水中。若机体免疫力降低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最终引发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及败血症,在临床治疗中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理药物[9]。该次研究中,还有其他致病菌:变形杆菌(3.29%)、肠杆菌(2.63%)、链球菌(1.32%)、葡萄球菌(1.97%),其中变形杆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致病菌,可引起钙的沉积,极易形成结石,可引发脑膜炎、肺炎、食物中毒等。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与呼吸道、尿道感染相关。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见于鼻咽部,多数不致病,青霉素是其首选治疗药物[10]。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肽类等,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同时影响核酸及叶酸的代谢[11]。在该次研究中,通过革兰氏阴性菌药敏试验得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78.20%,居于首位;其次为头孢唑林耐药率72.37%、头孢噻吩耐药率47.37%、复方新诺明耐药率43.16%。氨苄西林作为广谱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着较强的抗菌效果,在临床中多用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及心内膜炎等。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相似,常用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对于肛周脓肿的效果相对较差。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均属于头孢菌素类,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有着较强的抗菌作用,常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12]。复方新诺明属于磺胺类抗菌药,属于复方制剂,对大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都有着较好的抗菌活性,常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尤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庆大霉素属于热稳定性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我国文刚[13]学者也通过选取59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得到大肠埃希菌38例,占64.41%,表明:大肠埃希菌是肛周脓肿搞得主要致病菌,与该次研究相一致。同时,该文还对2015年—2017年的肛周脓肿致病菌进行了研究,得到其致病菌变迁无显著变化。
综上所述,通过对肛周脓肿致病菌的分布、变迁及药敏试验,可有效指导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掌握常见致病菌及敏感抗生素,从而提高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