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 范丽丹
【摘 要】目的:分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3~2018年3月,共纳入研究对象52例,均为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5/20),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2/2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知識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安全隐患自查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2
手术室作为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合,不仅仅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果护理人员因安全意识等问题导致护理风险的存在,很有可能继发进一步的医疗事故,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共纳入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52例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3~2018年3月),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53.88±4.66)岁。观察组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55.03±4.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择期接受手术,无手术禁忌症;②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视听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围手术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安全隐患自查小组、总结分析既往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培训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信息记录失误、术后指导不当、术后护理不当。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内容包括安全隐患知识、护理风险知识、风险管理知识、护理态度,每项50分,表示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5/20),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2/2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如果在手术室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者意外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面对这种情况,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确保护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十分必要。传统的护理工作工作内容简单,也无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护理安全,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十分必要。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是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并分析安全隐患,通过进行归纳、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2]。比起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实现的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实现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进步。通过建立安全隐患自查小组,分析与风险护理风险防范经验[3]。通过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获得良好手术效果有积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5/20),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2/2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次研究结果与梁丽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郝雪梅.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147-148.
裴颖.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3):162-164.
梁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