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娟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组(a=40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组(b=40例)、非肝硬化组(c=10例),分析3组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效果。结果:a组临床咖啡色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但呕血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尿素氮浓度、输血量、并发症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最高(15%),其次为a组(10.0%)、c组,b组死亡率最高(2.5%),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且血尿素氮浓度明显升高,但临床死亡率和再出血率低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关键词】肝硬化;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肝硬化患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临床多伴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多样化,部分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部分为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呕血、便血,严重时会引起肝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为出血原因不同,临床并发症、症状可能存在差异[2]。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作者结合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组(a=40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组(b=40例)、非肝硬化组(c=10例)。a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11 4.0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0 3.28)岁。b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6.43 4.1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91 3.80)岁。c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0 3.92)岁。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患者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年龄28-71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实验方法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实验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患者临床症状(呕血、便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对比 a组临床咖啡色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但呕血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3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最高,其次为a组10.0%、c组7.5%,b组死亡率为2.5%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出血次数不断增多,患者机体的凝血机制较差,造成止血难度加大,临床难以快速有效的止血,进而增加量感性脑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对肝硬化的治疗造成影响,并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所以,临床寻找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和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临床分析肝硬化出血原因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进一步提高临床止血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有效治疗发挥重要作用[4]。通常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分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5]。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以尿素氮浓度升高,并多表现为便血、呕血,但是其便血、呕血发生率低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并发症方面,不同出血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6]。随着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升高,临床研究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组临床咖啡色嘔吐发生率高于b组,但呕血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对比(P>0.05)。a组血尿素氮浓度、输血量、并发症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同时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a组、c组,b组死亡率最高(P<0.05)。由此可见,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尿素氮浓度相对高,且高血压、冠心病是重要的并发症,临床应予以重视。所以,临床对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充分了解出血原因和并发症,应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快速止血,减少患者出血量,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总而言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疾病特点,注意观察血尿素氮含量的变化,并及时做内镜检查确诊,以实现快速止血的目的,为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汤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15):45-46.
陈妤,田虹,黄晓丽,王省,杨英慧,吴斌.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3(05):56-57.
王燕灵.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2,08(12):98-99.
李振勇.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8(25):89-90.
王国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5(10):36-37.
黄紫庆,袁桂林,冷佳源,等.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08):98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