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政策

2018-10-22 09:30杨帆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杨帆

摘 要:发展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坚持公益性文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文化基本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强化基层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迫切。本文对发展群众公共文化事业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政策。

关键词:群众公共文化;发展现状;推进政策

群众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具有公益性、普及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它所倡导的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并通过群体性、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高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平正义。同时它还能够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娱乐消遣,使人们能够休养生息,排解和舒缓工作、生活的压力。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无论从数量、质量和品种上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的基础上,迎来对文化精神需求的快速增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内容和层次发生了变化。

从内容上看,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从知识型转向娱乐休闲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希望多一点轻松和享受来缓解疲劳和压力从层次上看,文化需求由低向高逐渐攀升。人们的文化需求可分为基本文化需求、享受文化需求和发展文化需求。基本文化需求是人们对一些低层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基本需求。发展文化需求是指通过高层次的文化产品达到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目的,包括接受高层次的教育、科技咨询和欣赏高雅艺术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基本文化需求向享受文化需求过渡阶段,基本文化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2.公共文化需求显示出群体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利益结构也处在剧烈变动之中,不断有新的群体诞生,同时又有旧的群体消亡。不同的群体由于不同的背景、经歷、年龄和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也不相同;而同一群体内部由于相似的职业、收入和价值观而对文化的需求具有趋同性。不同群体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3.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

就目前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广大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具体表现在农村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文化设施落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目前,全国农村文化站的馆舍被挤占、被挪作他用比较普遍,有的文化站名存实亡。公共文化这一软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推进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是衡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要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使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观,服务手段得到提高,服务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服务形式明显改善,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符合新形势要求,基本形成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大文化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做到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在人才上给予重视,在发展上加强规划。其次,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文化工作者。再次,社会各界要密切支持配合,大力扶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2.加大投入,多方筹资。

推行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是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年兴建一批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并重点保障文化事业正常费用,逐步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经费返还力度,逐年提高返还额度。二是发挥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域外资金准入门槛,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共同发展文化事业,以弥补政府财政文化经费投入的不足。三要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新途径。

3.加快改革,增强活力。

推行体制改革,逐步增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竞争力。一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对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剥离方式,明确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从而在政策上、奖金上更加明确地加强扶持,集中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事业的改革步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财政予以重点支持;剧院、艺术表演团体、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单位的活力,找准位置,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从而充分地为公共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除了不断争取加大对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外,最紧迫的应该是根据公共文化的需求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发展指标体系、公共文化事业考核及监督体系,并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进行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探索。“群众”二字是文化馆的定位坐标。作为群众文化职能机构的文化馆,不能脱离“组织、辅导、创作、培训、搜集、整理、保护”这个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文化馆才能真正是当地群众的文化馆,才能担当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审美水平的重任。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