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明春
内容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流动性增强,已经进入区域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充分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我國中、东、西部的相关数据,分析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经济 影响 中东西部 实证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初步实现了商贸流通现代化,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78%;商贸流通业增加值总量从 2010 年 62400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 108828.2亿元,增长了74.4%;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商贸流通业有助于聚变生产发展的各类要素,整合优化有效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然而,当前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并不均衡,尤其各个地区上体现出“东部地区发达,中部地区待发展,西部地区欠发展”的现状。深入研究分析其中的区域差异性,进一步探讨商贸流通业如何实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本文将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理论分析
商贸流通业指的是商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涉及商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一切贸易关系的集合,包含批发、餐饮、零售、仓储、物流、信息、保险和金融等诸多行业,是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连接纽带,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需要深入分析与探讨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一方面商贸流通业促进资本积累及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流通效率,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首先,商贸流通业是现代经济的源头,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同时商贸流通业自身也能够提高流通的效率,增加了社会的总供给,较好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可以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的助推器,是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逐渐占据了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投资、净出口和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从2014年开始,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投资与净出口的贡献率逐渐下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朝着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方向转变。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比上年提升了4.9个百分点,消费动力还在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改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且在新经济背景下批发零售业态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消费对供应链整合的功能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作为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连接桥梁,我国商品流通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商贸流通业水平不断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增加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而更加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发展空间。此外,线上网购平台等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有效提高劳动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地区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测度
由上文可知,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商贸流通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因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新的推动力。由于不同的地区、区域拥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机制,因此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发展特征、结构、规模存在差异性,也就是说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程度不同,必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性。本文将从我国30个省市的综合数据选取相应的指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究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关系,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指标的选取及处理
由于每个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口规模的基础之上得来的,因此,本文的地区产出水平衡量指标则选取人均GDP,记为AGDP;同时通过综合评价法对各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得出MQ,其中综合评价法指的是建立流通商贸业发展的规模、效率、贡献及现代化等指标体系,并根据熵值法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按照步骤计算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其中,影响各地区经济生产总产出的控制变量则分别选取物质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前者的衡量指标则选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记为Z,后者的衡量指标则选取人均教育支出的相关数据,记为J。此外,为了消除宏观面板数据带来的异方差性,需要对这些变量的衡量指标分别进行相应的对数处理,记为InAGDP、InMQ、InZ、InJ。
对于本文的样本数据,选取的是2010-2016年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源于2010-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中国电子商务年鉴》等。
(二)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由于需要考虑这些变量数据在具体操作中的平稳性,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协整进行分析研究InMQ对InAGDP的影响,用LLC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即假设存在普通单位根和有效单位根。最后得出结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根据Eviews检验发现这些变量都一直否定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也就是说InAGDP、InMQ、InZ、InJ这些变量都具有平稳性,能够通过协整检验。
那么,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始终保持稳定的关系,还需要通过Pedroni和Kao进一步检验,因此首先假设各个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根据Pedroni和Kao检验进行协整分析,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InAGDP、InMQ、InZ、InJ这些变量之间都存在着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各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针对这些变量的衡量指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篇幅所限检验结果数据在此不赘述)。
(三)模型识别与估计
由于不同的面板数据模型又可以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混合、变系数和变截距模型等不同的类型,因而一样的参数,在不同类型的模型设定下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估计结果,因此如果实证研究模型的设定不准确,那么则会导致最终的估计结果出现偏离或者差错。所以,在建立实证研究模型之前,需要利用相应的检验方法对模型设定进行验证分析,选择最适合进行样本数据研究的模型。
首先,采用冗余固定效应来分别检验效应的个数,确保所选模型具有有效效应,分别为个体效应或时间效应或者二者兼有。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个体效应,然而并不存在时间效应。为了深入判断个体效应的类型,进一步确定研究模型的类型形式,所以,本文将建立个体单因素模型进行效应检验。
其次,建立只含有个体效应的随机效应模型,并通过豪斯曼检验法,对实证研究模型效应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检验识别。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即个体效应体现出的并不是随机效应,而表现为固定效应。
最后,由于不同区域的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故而下文将采用选择变系数模型对变量InMQ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固定系数模型对变量InZ、InJ进行分析。
(四)模型结果分析
首先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如表3所示(篇幅所限,各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在此省略),可以发现R2和调整后的R2都在0.95以上,也就是说当前所选用的模型拟合效果极好。同时,变量InZ、InJ的系数均呈现出1%的显著性水平,并且还通过了T检验,也就是说这两项参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显著。
此外,除了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苏及浙江这5个省(区)市以外,其他各省(区)市的变量InMQ的系数均呈现出10%的显著性水平,并且也通过T检验,这就表明了这些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并且,可以看出,如果该区域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每增加1%,那么则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0.5351%和0.5572%。此外,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为0.60-2.23,也就是说如果该地区的商贸流通每增加1%,那么则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0.61%-2.34%。因此,可以发现,区域商贸流通业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區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率更大。
其中,在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之中,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的分别为:青海、海南、甘肃、云南、陕西这五个省份;反之,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最不明显的则分别为:上海、辽宁、浙江、河北、江苏这五个省市,都是东部发达地区,并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均弹性系数分别是1.1362、1.3546、1.66299,也就是说,我国这三大地区之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比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更为显著,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地区差异分析
本文选取2015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人均GDP均值与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弹性系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此外,为了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消除量纲影响,首先对产出弹性系数不显著的省市数据进行略微修正,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SPSS1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聚类结果,如表4所示,据此聚类结果将我国30个省(区)市进行分类。
其中,第一类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天津和上海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然而这一类的商贸流通业产出弹性最小,也就是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小。这是由于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技术、资金及人力投入,商贸流通业发展得非常完善,因此已经难以作为经济增长的拉动点。若想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拉动作用,则需要新的创新点刺激更多的生产与消费。
第二类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较为发达,但是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小。这是由于在这些地区中,通常已经构建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只有通过新的发展点,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商贸流通业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第三类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西部地区,其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比前两类高,但是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由于该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此处于较低层次,不利于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作用。对于这些地区,要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层次。
第四类主要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河南、青海、甘肃等,但是这些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最高。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实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人力、物力及资金、技术等投入,加速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因此,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反比例相关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区域经济越发达,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低;反之,区域经济越欠发达,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高。
结论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其中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中,区域经济越发达,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低;反之,区域经济越欠发达,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高。由此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的差异性是由于区域经济发水平不一。因此,根据区域经济及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将我国各省市大致分为三大类区域,其中第一类主要为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十分发达的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最低,目前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力量;第二类主要为湖北、江西、山东等经济水平待提高的中部区域,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第三类主要为新疆、贵州、宁夏等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由于政策扶持和大量资金、技术等引进和投入,该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
因此,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自身情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区域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
第一,要结合自身地区特性,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完善行业监测和统计评价体系。此外,要制定相应措施,开展实地调查,加强定期测评,对商贸流通业的合理定位,定期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预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强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要因地制宜,优化流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作共赢。由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及经济效应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域,比如对于经济发达且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低的区域,要加大积商贸流通业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新的创新点;而经济欠发达且商贸流通业产出效应高的地区,应该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的倾斜,加强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推进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区域协作和共赢,使区域商贸流通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三,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流通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渠道。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業对农村地区的福射程度较低,亟需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城乡互动、双向畅通的商品流通渠道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进入流通,大力提倡和推广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改善农村整体流通环境,使农村流通真正实现现代化和专业化,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2.余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3.饶兴明.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
4.黄.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基于区域差异动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
5.阮文婧.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6.高峰.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7.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8.饶树芸.流通业促进中部经济转型发展—以湖北省流通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32)
9.闫禹,于涧.通信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协整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
10.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