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有热情的人,领着命运走
没热情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几乎每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都会有那樣一个时候,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突然有一天,他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地死去。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人生的快乐和信心因之而动摇甚至崩溃了。
想到自己在这世界上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一个人就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根本的怀疑。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多数人似乎渐渐麻木了,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回避。我常常发现,当孩子问到有关死的问题时,他们的家长便往往惊慌地阻止,叫他不要瞎想。其实,这哪里是瞎想呢,死是人生第一个大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还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无人能回避得了。我相信,那些从小就敢于正视和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在长大之后对人生往往能持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态度。
我不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继续活着,也不认为留下身后的名声有什么意义。但是,把肉体的易朽变成一种动力,驱策自己去追求某种永恒的精神价值,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这种精神价值是否真能达于永恒,对它的追求本身就可以使人更加容易与死亡达成和解,同时也赋予生命以超出有限的肉体存在的意义。
应该相信,在人类精神的伊甸园里,必有一棵生命树,树上必有一颗属于你的果子。去寻找这颗属于你的果子,这是你毕生的使命。只要你忠于这使命,你一定会觉得,即使死亡不可避免,你的生命也没有虚度。
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
——樊锦诗
被称作“敦煌女儿”的北大考古系才女樊锦诗,一生扎根大漠,守护敦煌50余载。1962年,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她选择到敦煌研究院实习。在那里,樊锦诗考察了一个又一个洞窟,全然忘记了洞外的一切。毕业后,她服从分配,去敦煌工作,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最终,她用满头华发换来了敦煌“容颜永驻”;她倾其一生“逆天”而行,用数字档案抗拒着莫高窟缓慢却不可逆转的消逝速度。
择一事,终一生。
——故宫文物修复师
墙外世界车水马龙,墙内风景岁月静好。谈起故宫,人们的印象大抵是红墙灰瓦和雄伟非凡的宫殿楼宇。而在城墙内,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匠人——文物修复师。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他们的每一笔,每一刀,每一次刷漆,都赋予了文物再次传播文化的价值。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把中国文化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
——许渊冲
一件事情坚持十年是喜欢,坚持三十年是爱,但坚持一辈子就是执着!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翻译家许渊冲把大量唐诗宋词翻译成了英文和法文。2007年,86岁的许渊冲先生患上直肠癌,当被告知还有七年寿命时,他依旧抓紧一切时间翻译诗词、名著,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2014年,许老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还荣获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如今,这位九旬老人壮志不已,挑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重任。他说:“我不去管它到底是37部还是38部,我就一部接一部译,一直译下去。”
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2017年5月16日,西安市南郊,在劳务市场的路边,一位钻孔师傅正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练毛笔字。
他的三轮车里装的,除了干活儿的工具,最抢眼的是一沓练字的宣纸,有用过的,还有没用过的。他说,本来挣钱就不易,等活儿的时候没事干,练字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