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松
摘 要:在小学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引入教学,使其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以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是艺术教育的一种趋势。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形式和内容上与艺术融为一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设计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艺术学科教育整合的切入点:从营造氛围,培养兴趣处切入;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处切入;从巧用资源,丰富教学处切入;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处切入。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思维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与其他学科完全结合的跨学科的课程科目,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形式和内容上与艺术融为一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艺术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进行精心设计。
一、从营造氛围,培养兴趣处切入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之所以感兴趣,起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运用音乐、动画、影视等手段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跳动的音符和旋律,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把思维引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在六年级艺术活动“节日庆典”中,教师可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全国各地庆祝节日不同的方式,在《欢乐中国年》的音乐声中,引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春节,观看Flash动画《年的传说》,让学生明白春节的由来。教师再配上视频解说:“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各地的庆贺活动也不一样,而陕北人民则以扭大秧歌舞来欢庆这一喜庆节日。”在年味十足的情境中,让学生欣赏《春节序曲》,通过网络搜集《春节序曲》现场的演出视频、主奏乐器的图片及声音音效,并通过多媒体软件“会声会影”,剪辑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音乐会的演奏实况,使学生明白相似的乐器的区别,了解各乐器的演奏方法、音色的特点,如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和单簧管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二、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处切入
小学艺术教育日益走向综合,艺术教育综合了音乐、美术(包含书法、篆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艺术内容是学生获取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能力的主要源泉。教师要把握艺术学科的重点与难点的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理论化成可触摸的形象,让艺术形象变得直观具体。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
二年级艺术课《漂亮的小钟表》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表的基本作用和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是设计表盘。本课可安排学生到电脑室上课,教学中借助钟表小精灵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首先课件播放钟表王国的介绍(包括钟的文明史、钟的外形介绍、钟表的作用):“大家好,我是钟表王国的小钟,这里有我的祖先日晷和沙漏,他们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这些老式钟表是我们钟表王国的文化象征,他们不但可以计时,而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长得和他们不一样,我长了3条腿——时针、分针、秒针,天天追着12个数字宝宝跑呀跑。我们的王国还有许多神奇的小钟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钟表的基本作用和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然后借助Camtasia Studio 6制作微课来为学生展示表盘的设计,以此来突破难点,引发他们对钟表造型创作的兴趣,并分组制作钟表形象。一组学生用电脑来设计钟表形象,另一组学生用各种材料来制作钟表形象。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三、从巧用资源,丰富教学处切入
信息技术为我们送来了极其多样的资源,为学生理解和感悟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一个最有利的平台。现行的教学参考书中配备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资料,但并不完善,有些资料我们在课本和生活中找不到,而网络能提供方便。尤其是音乐作品赏析、歌曲或器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网络上有许多翔实的资料。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音像资料,结合音乐的主题,选取能够体现音乐思想内涵的图片和恰当的语言文字,丰富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
四年级艺术课《青海湖边》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青海的风光图片、服饰的照片、美术作品及工艺品,收集有关青海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歌舞及民风、民俗资料。教师课上让学生轮流做導游或讲解员,将有关青海的资料表达出来,师生进行评价交流;根据资料和学生的演讲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即兴创作或表演,比如“青海湖——我的家”“江河之源”等;引导学生尝试导演、策划、合作、表演的体验,从而欣赏到“青海湖”和被称为“长江源头”的沱沱河、“万山之祖”的昆仑山、“黄河源头”的卡日曲和当地的民俗风光图片、歌舞等艺术作品。这增加了信息数量,扩大了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四、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处切入
我们都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独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用视觉、触觉多方位体验艺术、创造艺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艺术课《农家孩子》 可以这样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欣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分享农家孩子的快乐生活,做到有感情地歌唱。学生用田野中收集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造,如用花瓣、树叶进行粘贴等。
活动二:首先,教师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幻灯片讲解乐器结构,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乐器和听到的声音来自制乐器和用电脑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实践,还能提供艺术创新的源泉,进而激励学生创新动力。然后,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在演唱、演奏、表演过程中,学生启动多种感官和大脑神经系统,刺激和加强大脑的功能,激活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而在表现作品的意境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整合的切入点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情境找准切入点,协调多种教学手段,让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高层次融合,完全为艺术教学服务。这样既拓宽了感知艺术的渠道,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小学生长期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了基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媒体技术的更新,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也会更加多样化,相信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不断改进,会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黄林丽.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0(10) :62.
[2]李艳华.浅谈中学音乐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J].东方青年(教师),2012(10):96.
[3]吕婷婷.浅谈多媒体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