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斌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平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而且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学生乃至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数学基础教育阶段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但蕴藏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学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下面谈谈我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体会:
一、用数学的视角认识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新课标强调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努力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的亲切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认识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事例中发现数量关系。比如,创设教师分玩具情境:有24个玩具,有6个学生,学生通过思考能想到每人分得的玩具数为:24÷6=4(个),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要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接触新鲜事物时,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视角思考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
二、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凭经验去思考
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使数学贴近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积极思考。如在“教学100以内加法”时,教师出示:“商店里有各种玩具,小汽车每个38元,小飞机每个44元,小熊猫每个45元,小白兔每个26元,如果让你去买,你会买什么玩具?应付多少钱?请你列式把买玩具的钱计算出来。”这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他们有这种生活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他们很自然地应用平常的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
同一道数学题,思考角度不同,解题思路也往往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我们要注意多创设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只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才有意义和有价值。创设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的目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通过思考、讨论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力。例如这样一道数学题:小明有 160张邮票,如果送12张邮票给小军,则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明和小军共有多少张邮票?学生在解答时有如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60-12=148(张),148-
12=136(张),160+136=296(张)。
解法二:(160-12)×2=148×2=
296(张)。
第一种解法是常规思维,第二种属于创造性的解法,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思考、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
自主探索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识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觉而主动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中,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教师改变例题为生活情境:“老师带了30元钱去买铅笔,买了5盒,每盒12支。每支多少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后,很快得出答案是每支5角钱。接着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第一种做法是先用30÷5=6(元 ),求出每盒铅笔多少钱,再用6元=60(角),60÷12=5(角),求出每支铅笔多少钱。第二种方法是先用12×5=60(支),求出5盒铅笔多少支,再用30元=300角,300÷60=5(角),求出每支铅笔多少钱。第三种做法是先用30元=300(角),300÷12 =25(角), 25÷5=5(角)。学生的每一种算法都体现了思考过程,他们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分享了他人的学习成果,并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反思,甚至产生共鸣,在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包括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及策略,它们隐含在数学的各种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及时发现数学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比如“解决问题”教学中常用的几种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就有:①符号化思想。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它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列方程解答时,先进行代数假设,用字母x代替黑色皮;然后进行代数翻译,把题中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条件和问题,译成用符号化语言表达的方程2x-4=20。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学就是符号化的语言,具有简约性的本质特征。②对应思想。如分数應用题中具体数量与分率的对应。③数形结合思想。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一共有22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④类比思想。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出示:“学校买课桌椅,如果只买桌子可以买60张,只买椅子可以买90张。问:学校用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套课桌椅?”通过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类比成他们熟悉的“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0天,乙单独做要90天。甲乙两队合作要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很容易就得出解题方法:1÷(1/60+1/90)=36(天)。⑤函数思想。例如,在问题“面积为18平方米的长方形,宽为1米,那么长是多少米?”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据此数学材料进一步提出:如果宽为2米,长为几米?如果宽为3米,长为几米?等等。从而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宽变化,长也随着变化。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除了掌握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还能逐渐建立起函数思想方法。
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视角认识生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开拓思维,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梅.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73):80.
[2]郭志军.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