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男
摘 要: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师生的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广东省鹤山市大力开展“推行大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的活动,旨在通过此项活动使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
从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四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课余闲谈中,总觉得现在的教学越来越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导致成绩下降。我自己也深有同感。就近入学后,家长的看法有所改变,由重视“主科”学习转向个性特长发展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下降,故而带来了教学中的困惑:如何适应现时的教学改革呢?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另辟蹊径,做到学生不苦、教师不累、家长不愁、效果不错呢?三年前,我参加了生本管理培训班,在七天的学习中,很多值得推行的做法与我心灵碰撞,也产生了疑问,我们真的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吗?如何让教学跟上与时俱进的社会的步伐呢?在交流、听课中,我明白了要转变角色,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教师就像指引人的火炬,而不是充当“满堂灌”的角色,应从 “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实践了三年,初见成效,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余时间班级的图书角、中厅图书角、阅读园到处可以看到学生阅读的身影,学生做到了海量阅读,阅读写作水平提高了,成绩也相应提高了。虽然“路”有点长,但阅读为师生带来了喜悦和收获。回顾这三年的工作,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大阅读。
一、做学生的引路人,培养阅读兴趣
人有学步阶段,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起步阶段,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引领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继而养成习惯,将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但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多方面都都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1.与生同读,诱发阅读兴趣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有一桶水。”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我校为教师订阅了一批书籍,方便教师阅读。在推行大阅读时,我们根据学生各年级段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读书资料袋,里面有推荐的书本,一本读书记录卡、一本读书笔记。在学校,学生可以随时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学校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班内图书角,定期轮换,供学生传阅。我校把每周五最后一节课定为全校的阅读课,师生同读,还定期进行好书推介,师生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由于将阅读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表达能力强了,变得越来越自信了,通过阅读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注重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给他们充分的阅读材料,巧妙激发他们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教学中注重课外延伸。例如,笔者教了《匆匆》一文后,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感受他的爱国的气节和情操;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推荐学生去读《红岩》《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中国文学长廊中的革命题材的小说,以崇高的品质展示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教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领学生认识 “民族魂”鲁迅先生,从他的《呐喊》《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作品中感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在这样有针对性的诱导后,学生课余时间都会积极主动地阅读相关书籍。我们还定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又训练了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二、教会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科学的读书方法的指导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题目、文章的大意、精彩的内容作批注、学文后的感受。读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叙事是否完整,是否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读记事文章的阅读方法:抓住叙事的六要素,理清写作顺序,事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读景物描写的文章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明确描写顺序,体会作者情感;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慢慢掌握了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兴趣更浓了。
其次,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借助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起到“桥梁”的作用,这样拓宽读书面,才能做到海量阅读。在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前,我都会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课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后推荐相关内容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最后,以阅读带动写作,阅读过程中要进行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随时分类摘抄,读后要及时写好读书心得。这样的坚持,让学生在书山上一路攀登,一路有所获。我还在家长群让学生每月一次分享读书心得。我们的阅读引领方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都反馈,开展大阅读以来,孩子爱看书、爱学习,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落到实处,让学生终身受益
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落实到细处,持之以恒,让学生遨游书海受益终生。为让大阅读更好地落到实处,教师在时间的安排、内容选取、评价激励等环节上要做到环环相扣。语文教研组经常碰头,分享年级的一些做法,再互相学习。近三年,我校的语文科组在各类平台上送征文和参加鹤山市举行的现场作文比赛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1)确保阅读时间。我校设定了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每晚的十五分钟亲子共读、每周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每星期五第六节的阅读课,还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评”“阅读手抄报展评”“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并表彰优秀个人,更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和巩固阅读结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重内容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年级段的特点。首先阅读要注意与教材的整合,特别要注意单元的读书推介。例如教学人教版十二册第三组课文,通过本组课文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兵张嘎》等书籍,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情怀植根学生心中。在推行阅读中,我还结合了我校申报的国家级国学课题引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一年级:《弟子规》、必背的古诗词;二年级《声律启蒙》、必背的古诗词;三年级《千字文》、必背的古诗词;四年级《论语》、必背的古诗词;五年级《老子》、必背的古诗词;六年级《道德经》、必背的古诗词。加上平时的好书推介与寒暑假推荐的书目,学生阅读形成多元化,全面发展。
(3)重阅读评价机制。进行大阅读的开展,定期进行阅读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评价:一是书面形式的评价。每个学生设立阅读记录本,可摘抄优美词句,可写读后感,可写读书分享,教师定期每星期检查一次。二是展示激励评价。如每月举行一次“阅读分享会”,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三是学生相互评价。生与生之间开展多种互评方式,如同桌互评、自由配对互评、小组互评、全班评等,做到取长补短。
四、结语
在推行大阅读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看到了成效。推行大阅读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且势在必行,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好书,引导学生阅读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书交朋友。海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理解、鉴赏的能力,张扬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范文洁.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