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运西
在当前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男性较以往越来越多地展现“弱势”,某种程度上是情非得已,更大程度上却是角色回归。
体魄强健,充满阳刚之气;意志坚强,做人做事顶天立地;有责任,有担当,勇于冒险不盲从……在这些通常用来描述男性的词汇中,就不难看出男人在家庭、社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也将男性定位为外向的、主导的、积极的。那么,现实中的男人什么样?在当前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男性较以往越来越多地展现“弱势”,某种程度上是情非得已,更大程度上却是角色回归。
全球顶级分析家马克·佩恩在其著作《小趋势》中说:“诚然,现在的领导人大多还是男性,但男人的未来潜藏着严重问题。”会有哪些严重问题呢?马克·佩恩没有一一明示,但生活中我们看到,学校里男生的功课往往没有女生好,社会上男性的危险行为总是占据额外的高比例。
网上针对男人的“口水战”总在说,现在的男人太不中用了,通马桶不会,通下水道也不会,凡事只知道打电话各种求助,要男人到底有什么用?还有网友直言:“新一代丈夫太弱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问问百度。我怀疑如果没有wifi和流量,大部分二三十岁的年轻男人,将失去所有本领,對各种突发状况一筹莫展。”
看来无论国内国外,男性地位都在沦陷。有人将此归纳为,“不是男人不作为,而是女人太努力。”女性的崛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来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显示,近年来,英国新晋律师中女性比例高达60%,女医生的人数大幅上升,即便是男性占绝对多数的投资银行业,女性从业人员也在以30%的速度增加。
专家分析说,从石器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动荡而危险的时代更适合男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喜欢冒险、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等。但在信息时代,当女人勇往直前时,这些特质便成为男人们好好工作和生活的障碍。
挤压之下,一些男性在着装、行为乃至心理上逐渐“女性化”,性别模糊趋势加剧。甚至有教育界人士担忧地表示,“有些男孩在面对困难和任务时,不如女孩表现得大方、有担当”。很多家庭中,承担养家糊口重任,早已不是男人专属。一小部分男人甚至主动选择去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以包容、低调、温和的态度,当起了“家庭煮夫”。“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的传统家庭格局,面临瓦解的境地。
著名社会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郭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男性地位的“沦陷”其实无可指摘,这和社会发展和现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新要求有关。现代社会意味着陌生人社会、理性人际交往和快节奏生活,我们对男性的定位也必然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变迁。
从生理角度来看,男性“以弱示人”的地方其实很多。男孩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比女孩高33%,男婴出生第一个月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男性的心脏病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自杀死亡率是女性的5倍,意外事故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中国每年有160万人死于癌症。近20年来,每4名中国人中就有1名是死于癌症,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也远高于女性,而且他们在确诊后的生存时间较女性患者短。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表明,男性的预期寿命要比女性短6年。即使不考虑寿命的问题,男性的生命质量通常也比女性低。
这些数据,与男性强健阳刚的社会刻板印象是截然相反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表示,男性的免疫力、耐久力、生命力远远不及女性。“近年来,男性整体健康状况呈现堪忧态势,尤其在男科疾病方面,高发病率、日趋年轻化的现状已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与男人所承担的家庭、社会角色密不可分。”
在传统观念里,成年男性一直被看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甚至在不影响工作的各种疾病早期也坚持工作,直至被高强度的工作和不断加重的身心疾病所摧垮方才醒悟。前列腺炎、生殖感染、ED、男性不育等各类男科疾病高发,成为笼罩在男性健康上空挥之不去的片片阴云。
还有一点就是,与女性相比,男性倾向于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一旦疾病发生,再想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与女性一样,男性朋友们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年龄,规划和打理自己的健康生活,实现长寿和幸福的人生之旅。
早在2000年,中国性学会发布的《男性健康普查10年报告》表明,男性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前列腺疾病、男性生殖系统感染、性功能障碍成为男性健康“杀手榜”的前三大疾患。同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将10月28日确立为我国“男性健康日”,以此来强化宣传和普及有关男性健康知识,呼吁全社会关注男性健康,解决男性在生殖保健、心理保健和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疾病和困惑,创造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时至今日,第19个“男性健康日”即将来临,可男性健康形势却未得到本质改善。近年来的各项数据显示,我国成年男性的健康状况仍然每况愈下,男性的衰老年龄大大提前,原本在60岁以上才出现的更年期症状已经出现在40岁左右的男性身上,男性寿命正在相对缩短,男性健康正受到更多的威胁。”王月丹说。
男性被赋予众多社会角色,其面临的心理压力必然更大吗?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大庆市第三医院院长赵希武介绍说,有调查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平均面临的困扰数量并没有显著差异。男性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女性几乎一样多,具体来看,男性更重视自身的职业、学习和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困扰。
纵观男性的一生,大致有几个重要的转折期:青春期的躁动不安、壮年期的安全隐患、老年期的风烛残年。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问题,都可能让男性遭受心理困扰的折磨。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男性存在心理问题,尤以中年男性为甚。
赵希武提醒,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来自美国心理协会的报告显示,心理上出现问题,也会给生理造成困扰症状;身体上感觉虚弱,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对于男性来讲,这些规则同样适用。
男性心理状况不佳,会削弱身体免疫力,导致更容易生病;压力过大、焦虑和抑郁会导致睡眠障碍、消化不良、后背疼痛和头痛、疲劳等生理问题;身体释放压力激素会增高血压,诱发愤怒、好斗、恐惧和其他负面情绪;如果持续时间长,则容易诱发心脏病、中风、头痛等疾病。男性的心理压力还会导致男性的性功能障碍、疲劳综合征、脱发等各种问题。
同济大学教授郭强则将男性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三个大项。其中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包括基本的心理健康與思想健康,即你是否能做到与时代合拍,能释放一定的正能量。心理因素还会明显影响行为健康,一个人的行为能不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会不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密切。
对于维护男性心理健康,赵希武院长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和社会的爱。这不仅仅指情爱,还包括关怀、赞扬、安慰、鼓励、支持和信任等。其次,合理的疏导和宣泄,善意和策略性的批评等,对于男性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
赵希武建议,家庭要留给男性自我宣泄的空间,倾诉内心痛苦,鼓励男性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体育锻炼、社交活动等,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舒解其不良情绪。
另外,他呼吁社会改变对男性的传统观念,增强男性对自身健康的知识和保健意识,把男科疾病及心理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加以重视,培养男性的“自爱”观念和习惯,在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能主动寻求帮助,防患于未然。
谈及心理问题男女的不同之处,赵希武院长认为,男性从小到大感受着更多的压力源,却因受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对心理不适不能或不善表达。这种存在问题却不求助的状况,会导致男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风险。
有了问题不愿意求助,一方面可归因于社会对于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男性常常被赋予“坚强、内敛、独立”等品质,似乎不该求助;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文化氛围赞扬的都是坚强、独立解决问题的男性形象,导致男性更“羞于”表达他们真实的情绪感受。社会普遍认为,男性只有事业成功才能被大家认可,从近年来对男性的新称号,如“暖男”“经济适用男”等可以看到,现代社会尤其是女性,对男性的要求还在不断提高。
而在同济大学郭强教授参与的一项调查里,也发现男性的身心问题不少,但现实中表达出来的多是女性的。很多男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般不表现。在“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教育之下,很少有男人会说出自己的不适,就连相濡以沫的妻子,也难以察觉到。心理问题靠自我化解的多,行为干预之类的似乎只发生在儿童时期。
郭强教授认为,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生理结构、社会角色还是总体期待,在我国当前的社会阶段,男性都要比女性承担更多。过去养家糊口主要靠男性,现在社会进步了,但各方面对男性的要求更多。他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化角色,笼络更多的资源,面对更多的压力源,理应得到更多关爱。
男性角色重要,隐含问题多,对应的现状却是,当前社会对成年男性的行为支持少,社会关注度不够。郭强建议从社会健康保障及关怀体系方面入手,建立起男性理解系统和支持系统。同时呼吁更多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来专门关注男性,参考关爱老人、儿童的体系,建立起更全面的男性关爱体系,进行行为矫正、思想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