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探析

2018-10-22 05:05苏成王浩苏同向陈庆
关键词:景观规划水系手法

苏成,王浩,苏同向,陈庆



海绵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探析

苏成1,2,王浩1*,苏同向1,陈庆1

1.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2. 山东省泰安市规划局, 山东 泰安 271000

城市形成、发展及演变与水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当前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的水系景观规划手法,提出“三保一促水系景观耦合模型”及“二八比例”,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海绵城市; 水系景观; 规划手法

从城市发展史看,城市形成、发展及演变也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水是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当前城市正面临着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闪洪内涝等严峻的水问题,为此,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需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本文以构建海绵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为核心,旨在探索营造可持续性水系景观,维持自然过程,创造低碳生态的人居环境。

1 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相关研究与实践

1.1 国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相关研究与实践

欧美城市水系景观也经历过不断探索过程。从17世纪后半叶法兰西帝国凡尔赛宫苑的水系景观[1],到18世纪英国乡土风格的自然风景园时代;从100年前英国的田园城市,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大区域的水系综合整治;从80年前后欧美广泛开展的城市败落滨水区的再开发,直至90年代后滨水区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如英国的苏州水乡住区,沿水系规划水文化公园和“绿化长廊”;在美国,芝加哥、加利福尼亚等禁止把岸线私有化,全市居民共享生态自然驳岸。

国外水资源的净化与利用已在广泛实践,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回收利用、经验成熟,人工湿地因卓越的生态功能已被广泛应用。当前景观营造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结合,再现生态自然过程的近自然景观成为自然科普示范教育佳所[2]。

1.2 国内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相关研究与实践

在国内,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是研究比较新的课题。工作开展主要从城市防洪安全、水体保护、水土保持和滨水绿带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手法上较为单一。近年来,随着景观意识和经济基础的加强,水系整治与滨水开放空间实践与理论研究逐步成为热点[3]。水系景观建设思路的转型,已使水系景观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功能转变,从单一水利空间向生态游憩空间延伸,从水系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化链接和系统性构建[4]。

俞孔坚从美学、生态等层面,阐述了水系连续性和自然形态的意义,维护自然过程完整性,构建生态主线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5,6];刘滨谊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大众行为心理是景观规划设计重要三要素,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游憩行为是景观规划设计终极目标的三元论”[3,7,8]。

2 水系景观规划手法探析

在前面学者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提出并探析以下几种规划策略与手法,旨在丰富海绵城市水系景观营造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海绵型水系景观营造模型。

2.1 水系景观规划手法

2.1.1 实地找景法——“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启示景观是“找”出来的,游览线路是“走”出来甚至是“爬”出来的,好的景观是“保留”下来的,好的设计是“自然”的。比如,做一个自然山岳型游览区景观规划,其旅游线路就是那些山民农牧“爬”出来的羊肠小道,其景点就是那些“找”出来、并“保留”下来的奇石、景松、跌水、深潭、小溪、峡谷、野花草坪、森林和茅草房等等,反而,大挖大建的方法即是败笔,也就形成了建设性的破坏。这种通过实地考察、亲身踏勘、“众筹”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称之为实地踏勘找景法。

该景观规划设计手法适用研究对象往往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需少量或适量规划建设的,如水系、山岳、森林、草原、荒漠、农业观光等景观规划。“找”出来的需要保护和不干预湿地景观——具有自然之美的生态岛及自然支流(图1),该类生态岛多为禁止游人进入的动植物栖息生态岛。

图 1 泰安汶河规划保留的生态岛及自然支流

2.1.2 自然选择法——让自然与时间塑造荒野之美因时间形成的自然景观、生产性景观(包括城市农场)、动植物繁衍的湿地以及结合城乡结合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等,都是我们城市生态骨架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运用自然选择的“不尽规划”手法,做好这些景观利用的规划设计,就能够营造并倡导出生存过程景观、动态景观、参与性景观等等。

自然选择“不尽规划”手法可运用于湿地水生植物种植规划,特别适用于对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适应性乡土植物的遴选。这是一种近自然设计手法,即设计好必要的活动、参观设施,而不做详细植物种植设计,这是一种“不尽规划”规划手法,或者叫“不尽设计”设计手法,是借助自然力或时间来进行“设计”,营造自然风景或时间风景的“设计”手法。只需规划好游人活动所必需基础性设施后,留下大片的区域来保证他的纯自然属性,让时间来塑造其荒野型自然景观之美。人活动所需要的基础性设施通常在各类娱乐、交通等功能区域。

自然选择“不尽规划”方法可在范围较大的水系景观、荒野、自然保护区等规划中予以应用。比如,可以在规划场地中来划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区域,进一步确定限制建设区域中适宜规划建设少量景观节点和服务配套的组团片区,对于生态绿地中禁止建设的区域,应加强保护并作为相对不干预生态区域,以此防止建设性的破坏。

通过水系景观修建性详细规划与设计,合理确定各场地需要保护和不干预相对生态区域,如图1、图2分别是需要保护但“不规划”何种水生植物的湿地景观和农业景观,只设计必要的参观活动设施(图3),来满足和服从于该区域对水环境、动植物栖息地等方面保护要求。

图 2 规划保留的城市农业及果树试验基地

图 3 湿地水系景观

2.1.3 生态保育法——觅食野猫避难所的启示当不经意间丢掉一袋垃圾到垃圾桶时,经常惊起一两只觅食的野猫,其习以为常的避难所是后面的几棵冬青球下,因为它知道这片区域濒临墙角而无人造访,并且在它的“逃生”廊道线路上,稍微躲避一会便可回来继续觅食。启示要求避免形成人与动物狭路相逢的场面,需要规划哪些区域禁止进入,哪些路线只是穿过禁入区,来相对隔离人与动物的生存与活动区域。

生态保育Ecosystem Conservation包含“保护(Protection,即针对生物物种与栖地的监测维护)”与“复育(Restoration,即针对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与对受破坏生态系统的重建)”两个内涵。对场地内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和恢复的,或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敏感性高的湿地区域及其它自然群落栖息地,应设置生态保育区。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活动,应禁止游人及车辆进入;应据生态保育区生态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区域大小、边界形态、联通廊道、周边隔离防护措施等。对于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设计应该是做“无为规划”,即低干预性的生态保育规划手法。

生态保育法适用于各层次规划阶段,可在范围较大的水系景观、荒野等自然保护区或公园绿地中需要预留的生物栖息地和廊道等规划中予以应用。比如,由于生态保育区内常常因旅游开发或城市蔓延而形成开发性破坏,需要城市水系蓝绿系统规划范围内区域划分为适宜建设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和重要生态保护区三个等级,分别划定为低生态保育区、中生态保育区、高生态保育区进行生态保育[9]。其中一般生态保护区和重要生态保护区应尽可能形成生态网络,作为生态的基础与本底,按照生态保育要求,开展自然选择植被规划手法等;适宜建设区通过交通系统进行联通,当其交通系统与生态网络叠加时,应采用高架木栈道等对基地低影响设计手法等。

运用生态保育水系规划法,拦河坝完成蓄水即完成河流水面区域的景观规划,改造并蓄水前后对比照片(图4)。

2.1.4 三线融合法——水系景观控制线的划定通过划定城市景观水面线,建立蓝线、绿线、景观水面线“蓝绿三线融合”规划管控体系,调控管理城市河网水系及滨水绿地,旨在统筹好各类用地、协调好内外景观、联通成生态网络等。

(1)绿线、蓝线划定依据及景观水面线的划定

绿线、蓝线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控规及现状实际情况等划定;景观水面线根据现状地形和设计需要,通过优化蓝线划定:通过增改扩河湖等水域生态岸线;规划特色空间;营造河流湿地等(图5)。

图 4 泰安汶河改造蓄水前后对比

图5 蓝线、绿线、景观水体线

(2)绿线、蓝线与景观水面线的关系

1)景观水面线小于蓝线。蓝线内可淹没绿地与滨河绿地融为一体,景观水面线在河道枯水期常水位岸线位于蓝线之内,在汛期处于高水位线即蓝线位置,蓝线内规划营造可淹没滨水景观绿地,但应做好汛期的安全预警与措施;

2)景观水面线等于蓝线。河道断面与防洪断面一致,常用于难以扩展的旧城区,但应通过将水系可淹没绿地与周边用地附属绿地的联通来实现生态网络的构建;

3)景观水面线大于蓝线。根据景观设计需求,在水系两岸用地内通过扩展水域形成特色水域空间;结合现状条件,在绿线范围内营造湿地并与水域连为一体。

(3)水系景观控制线划定的作用

确定水系保护和管控界线,保护城市水系完整性,确保水系防洪、排涝、调蓄等功能;局部增大水域、增建湿地,修复生态系统;严格控制河流生活岸线的开放空间,防止城市开发建设的随意侵占;将滨水生态廊道连通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确立城市生态绿楔;系统构建连续的滨水空间,营造宜人的活力滨水带。

三线融合法结合古典园林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造景手法,做好水系及其周边景观的城市设计,对于水系景观在城市景观尺度上的延伸、渗透与融合,视线廊道构建,外向型景观营造等均能起到较大作用。

2.2 “三保一促水系景观耦合模型”的构建

结合前人研究,综上海绵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手法所述,当风景园林师在主导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时,最直接应对且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防洪防涝是城市安全首要考虑的任务,缺水业已成为多数城市面临的大难题,水生态修复任重而道远。因此,由风景园林师牵头的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团队,应因地制宜,使其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首先予以确保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三个方面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统筹各类用地、协调内外景观、联通生态网络、营造生物群落,耦合多种水系景观规划手法、创造多层次海绵型景观群落结构,引领周边用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促进水系沿线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可总结提炼为“三保一促水系景观耦合模型”(图6)。

图6 “三保一促水系景观耦合模型”结构图

3 “二八比例”的构建

3.1 河口湿地的分区

为更好的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及调蓄功能,在水系规划时,每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均应规划保留一定规模的河口湿地。参考相关规范、参照几十项规划实施案例得出建议经验值,建议其生态保育区所占比例随着河口湿地公园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表1)。

表1 河口湿地各分区所占比例

3.2 生态保育区及公园保育区域的划定

以自然为主的郊野公园和以精心设计和管理的城市公园,从生态的视角来看,到底是哪个更好呢?面积相临的两块绿地,一边是自然形成拥有几十种动物、上百种植物的良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另一边是只有几种正在康复的异地绿化植物,恐怕至少需要经过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的郁闭度和植被景观,而且期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和维护,种植场地有待长时间的恢复。虽已是秋天,但自然湿地仍是生机盎然(图7)。环境伦理的启示及要求不要盲目的去干预自然,划定一定相对自然状态的区域作为生态保育区或是公园中的保育区域,即通过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来优先确定生态安全格局,对于生态保护规划至关重要。

图 7 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

3.3 公园禁活动区及城市非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

前人研究中缺憾的是没有对非建设用地总量的保有或者控制给出研究结论,通过进一步对多个规划实施方案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一项优秀的公园绿地规划,如果符合人活动区(规划可进入的场地及绿地等)所占比例低于绿地总面积的20%,其余空间为生物生态廊道空间,那么经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被评为“优秀”,即认为20%是一个绿色区域是否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分界线,并称其为优秀绿地规划方案的“二八比例”(图8左一)。

同理推论,即认为20%是一个城市是否过度城市化的分界线(图8左二),城市规划建设区所占整个城市规划区面积应该低于20%为优,这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拥有自然优美环境的重要方面;超过20%这个临界值可能会有生态风险出现,同时被认定为过度城市化,其基本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等必需品需要外界输入,进而相关城市病可能产生并爆发。

同理,城市群区域同样需要通过规划区域性的生态绿色基础设施来控制整个区域性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总体应该符合“二八比例”(图8右一二),超过这个数据应从更大区域范围统筹考虑满足该比例,以获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否则,生态环境难以保证,新一轮的自然惩罚将会再现。

实证数据讨论:限于篇幅仅比较我国城镇化比较典型的东部发达和中部较发达的省份(江苏省、湖南省)进行讨论,江苏省面积10.72万km2,根据已经论证批复实施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规划2020年,城镇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24460 km2,占总规划面积22.8%;湖南省面积21.18万km2,根据张权研究,规划2020年,城镇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综合预测结果为36184 km2,占总规划面积17.1%[10],两省比例数据均上下接近“二八比例”。讨论建议,为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否构建总建设用地规模的国家顶层设计控制,比如,以江苏省为代表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超过20%警戒线的,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变“增量控制”为或“减量控制”,以湖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已接近20%的警戒线,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变“增量控制”为“恒量控制”。

图 8 “二八比例”示意图

综上,营造海绵型水系景观的核心是综合运用适宜的水系景观规划手法,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的网络节点之一的规划区域链接成海绵体系统及海绵设施系统,以此发挥其综合系统效益。

[1] 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Ann breen Dick-Rigby. The New Waterfront[M].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1996

[3] 李鹏宇.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水系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4] 黄静.城市水景观体系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5]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6]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9] 冯长春,曹敏政,谢婷婷.不同生态保育尺度下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14(12):2217-2227

[10] 张权.湖南省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及其差别化引导[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Planning Techniques of Water System Landscape in Sponge City

SU Cheng1,2, WANG Hao1*, SU Tong-xiang1, CHEN Qing1

1.210037,2.271000,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However, there are some serious water problem in the current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ter system landscape planning techniques based on sponge city. The "three conservations and one promotion water system landscape coupling mod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two to eight" was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our country.

Sponge city; water system landscape; planning techniques

P901

A

1000-2324(2018)05-0763-05

10.3969/j.issn.1000-2324.2018.05.007

2017-08-20

2017-09-11

“十二五”科技支持计划项目专题:田园社区城郊型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2015BAL01B03);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微观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中央商务区景观规划研究——以泰安中央商务区为例(2013)

苏成(1976-),男,在读博士研究生,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E-mail:culaiguihuasuo@163.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wh9816@126.com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水系手法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七步洗手法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