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混合营养干预的临床护理成效

2018-10-22 09:08顾宜娟李素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开颅胃肠道颅脑

顾宜娟,李素珍*△

(1.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江苏,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因为工伤和交通事故所导致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救治率逐渐上升[1]。重症颅脑损伤为严重应激性创伤事件,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机体蛋白质、脂质会在短时间发生快速分解,表现为营养不良何免疫功能低下的临床症状[2]。患者术后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早期营养干预,为患者提供充分均衡的营养,对其病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肠内营养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混合营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患者均经颅脑CT平扫及MRI检查确诊后行全麻下手术,排除心、肝、肾功能损害及糖尿病患者,术后昏迷指数评分(GCS)≤8分。对照组男20例,女6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6.42±11.23)岁;入院诊断: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5 例,脑挫伤2 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 例,颅内损伤6 例;手术类别:颅内血肿清除术 11例,去骨瓣减压术3例,开颅探查术4例,开颅术8例;观察组男19例,女7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12±12.02)岁;入院诊断:创伤性硬膜下血肿16例,脑疝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颅脑外伤5例;手术类别:颅内血肿清除术12 例,去骨半减压术3例,开颅探查术5 例,开颅术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对照组术后24h起给予肠外营养(TPN)治疗,以三升袋输入静脉营养液,由脂肪乳、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人体必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按照配伍,经中心静脉导管输注[3]。期间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和坠积性肺炎,做好皮肤护理以防止压疮。一周后给予鼻胃管鼻饲荷兰 NUTRICIA公司生产的能全力。

1.2.1 观察组

患者术后早期即给予经鼻胃管鼻饲能全力与营养科配制的营养流质的混合营养干预:①术后当天同对照组给予TPN,术后第2天给予复尔凯鼻胃管留置,留置长度60cm~65cm(眉心到脐体表标志处长度,可达胃窦部)[4]。肠内营养根据机体所需能量[125kJ/(kg•d )]及需氮量[0.2~0.25g/(kg•d)]来进行计算,一般成人全量为8368kJ/d左右[5]。将能全力和我院营养科配制的营养流质(由果汁、米汤、蔬菜汁、混合奶配制)间断更替输入,输入时连接营养泵及恒温加热器(保持适温35℃~45℃),30mL/h滴速匀速滴入。每次输入量200ml,共3次600 ml;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腹痛情况发生;第3d起每日滴入能全力和营养流质总量为1500ml并分5次滴入,60mL/h滴速;第4天起逐渐加量至2000~3000ml,按照外科重症能量转换计算法,机体所需能量不足部分经深TPN补足。鼻饲时摇高床头30~45度,半小时后放平。每次鼻饲前抽取胃液检查[6]。

1.3 疗效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1、2周后的营养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 、血尿素氮(BUN )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2周内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时,观察组ALB、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U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营养相关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干预1周后ALB(g/L) Hb(g/L) BUN(umol/L) ALB(g/L) Hb(g/L) BUN(umol/L)观察组 26 33.78±4.18 119.38±7.81 6.92±1.11 38.13±4.32 127.88±7.98 6.07±1.03对照组 26 33.62±4.16 117.91±7.64 6.99±1.23 34.14±4.21 118.72±7.78 6.84±1.11 t值 -0.519 1.035 0.012 3.748 3.371 -2.891 P值 0.606 0.306 0.991 <0.001 0.001 0.006

2.2 干预两周后,观察组ALB、H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BU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对比(±s)[n(%)]

表2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对比(±s)[n(%)]

组别 例数 干预2周后 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ALB(g/L) Hb(g/L) BUN(umol/L) 误吸 反流 腹泻 应激性溃疡观察组 26 45.40±4.14 137.92±7.91 5.78±1.63 0 1 1 0 7.69对照组 26 32.632±4.41 120.62±7.88 7.19±1.41 2 3 2 3 40 T/Z/x2值 - 10.528 6.681 -3.328 -3.085 6.933 P值 - <0.001 <0.001 0.002 0.002 0.008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使机体快速进入应激状态并引发系列应激反应,此外,患者手术后机体处于高耗能、高耗氧及高代谢的状态,导致蛋白质分解速度迅速加快,葡萄糖异生作用增强,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此时,如供能不足将会使患者机体进入一个负氮平衡的状态,消耗机体所储备的能量,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进而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甚至发生继发性脑损害[7]。

本研究入组患者均为重度颅脑损伤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即对患者实施肠内混合营养干预,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以促进其自身修复、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避免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发生,有助于帮助恢复肠道的吸收及排泄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说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肠内混合营养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6]。

猜你喜欢
开颅胃肠道颅脑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