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芳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主要是评价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140例参与此次研究,回顾性收集资料,14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82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患者为脑出血。依据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不同开展分组,每组70例。参照组: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48岁,中位年龄为(57.69±1.85)岁,男女比例为41:29。实验组: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47岁,中位年龄为(57.64±1.82)岁,男女比例为40:30。14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得以顺利实施。
1.2.1 手术方法
参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均接受全麻插管下栓塞、肝素化治疗。实施股动脉穿刺及全脑血管造影,确定患者脑血管情况、病变位置、病变组织形态、大小后,根据动脉瘤体直径选择相应的弹簧圈,将其经过微导管释放至动脉瘤腔内,实现完全封密填塞。而后经过DSA造影检查,待未见病变显影后结束操作,术后6h拔除股动脉鞘管。
1.2.2 护理措施[1-2]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测定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指标,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缓解其不良情绪。另外,术前患者保证卧床休息,切忌情绪激动,加强血压监测,遵医嘱服药。(2)术中,使患者保持平卧位,保证患者的头部枕在头托中,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并注意避免管道冲洗扭曲和折叠,保证严格无菌操作,并使加压袋的压力处于350mmHg左右,且对输液袋进行及时更换。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并及时对患者给氧。而且,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尼莫通微量泵静脉输注,减少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预防其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在尼莫通微量泵静脉输注过程中,需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血压骤降、面色潮红、心动过速等情况,一旦发生,需立刻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在股动脉穿刺后,需给予加压包扎,密切关注有无渗血、肿胀情况发生,让其尽量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排便时,为降低腹压,可适当予以药物通便,预防排便过于用力引发动脉瘤破裂。(3)术后,于全麻苏醒期,加强对患者的防坠床护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淤血、血肿等情况,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8h,穿刺侧下肢保证制动24h。另外,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针对出现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的患者,须立刻告知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并协同医师进行处理,避免患者出现脑积水的情况。针对侧脑室引流的患者,须将侧脑室平面作为基准线,于高出15cm处加强对引流瓶的固定,每日实施头皮穿刺处消毒及敷料更换工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及参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对1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检验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1.0)。x2检验中,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描述成百分数(%)的形式。数据对比显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分析
表2 2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风险较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愈率较高。然而,若患者术前、术后未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不仅手术效果会受到影响,而且患者术后还极易出现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不良并发症[3-4]。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中,除了加强基础护理之外,还需要做好预防脑血管痉挛药物使用护理工作及穿刺部位护理工作[5]。
综上 加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