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恭映璧
二战以后,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强制造林、通过补贴造林资金以及减免林业税费鼓励造林等措施,1949~1956年期间,116万公顷的荒山全部完成了人工造林,150万公顷的采伐迹地也全部完成了更新,森林面积一直稳定在2500万公顷左右(图1)。同时,还加强了对森林采伐的限制管理。这一系列的法律、经济、行政措施和随后实施的森林集约经营,使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快恢复并呈加速增长的趋势。1954~2012年,森林蓄积量从17.1亿m3增加到49.0亿m3(图1),每公顷蓄积量由68.4m3增加到195.4m3。
图1日本森林资源变化(万ha,百万m3)
从森林起源的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森林资源的增长变化过程中,人工林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天然林。从面积上比较(图2),1954~2012年,人工林的面积从513万公顷增加到1029万公顷,增加了100.6%;而天然林的面积从1659万公顷反而下降到了1343万公顷,减少了16.3%。
从蓄积上比较(图3),人工林的蓄积量由1964年的5.4亿m3增加到2012年的30.4亿m3,增加了461.8%;天然林的蓄积量由1964年的13.4亿m3增加到2012年的18.6亿m3,仅增加了38.3%;1964~2012年日本森林资源蓄积量由18.9亿m3增加到49.0亿m3,其中人工林的贡献率高达83.1%,而天然林的贡献率仅为16.9 %,人工林是天然林的4.92倍。
从单位蓄积上比较(图4),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64年73.5m3增加到2012年的295.6m3,增加了302.4%;天然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64年83.7m3增加到2012年的138.4m3,增加了65.2%。1964~2012年,人工林单位蓄积量的增速是天然林的3.64倍。
图2日本人工林与天然林的面积变化(万ha)
图3日本人工林与天然林的蓄积量变化(百万m3)
图4日本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单位蓄积量变化(m3/ha)
图5日本针叶林与阔叶林总面积变化(万ha)
从森林类型的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森林资源的增长过程中,针叶林的贡献率远远大于阔叶林。从面积上比较(图5),1960~2012年,针叶林的面积由936.4万公顷提高到1233.7万公顷,提高了31.7%;而阔叶林的面积由1395.5万公顷减少到1128.1万公顷,减少了19.2%。
从蓄积上比较(图6),1980~2012年,日本的森林蓄积量增加了25.6亿m3,增长了109.7%。其中,针叶林的蓄积由13.4亿m3增加到34.6亿m3,增长了158.3%;阔叶林的蓄积量由9.9亿m3增加到14.3亿m3,增长了43.9%。新增的森林蓄积量中,针叶林的贡献率高达82.8%,而阔叶林的贡献率仅为17.2%,针叶林是阔叶林的4.81倍。
从单位蓄积上比较(图7),针叶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80年112.3m3增加到2012年的280.5m3,增加了 149.8%; 阔叶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80年83.9m3增加到2012年的126.5m3,增加了50.8%。1980~2012年的32年间,针叶林单位蓄积量的增速是阔叶林的2.95倍。
对针叶林中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工针叶林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天然针叶林。如图8所见,1960~2012年,人工针叶林的面积由584.6万公顷提高到996.8万公顷,提高了70.5%;而天然针叶林的面积反而由351.8万公顷减少到236.9万公顷,减少了32.7%。从图9可见,1980~2012年,人工针叶林的蓄积由9.0亿m3增加到29.8亿m3,提高了229.8%;而天然针叶林的蓄积由4.4亿m3增加到4.8亿m3,仅增加了9.9%。1980~2012年,针叶林总蓄积量增加了21.2亿m3,其中人工针叶林的贡献率高达98.1%,而天然针叶林的贡献率仅为1.9%。
从单位蓄积上比较(图10),人工针叶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80年的95.8m3增加到2012年的299.1m3,增加了212.2%;天然针叶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80年的174.3m3增加到2012年的202.2m3,仅增加了16.0%。1980~2012年,人工针叶林单位蓄积量的增速是天然针叶林的13.3倍。
图6日本针叶林与阔叶林总蓄积量变化(百万m3)
图7日本针叶林与阔叶林单位蓄积量变化(m3/ha)
图9人工针叶林与天然针叶林蓄积变化(百万m3)
从森林的权属来比较,战后日本森林资源的增长过程中,民有林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国有林。从面积上比较(图1,图11),1954~2012年58年间,日本的森林总面积变化非常稳定,保持在2498~2527万公顷;民有林和国有林的权属变化也非常小,民有林面积稳定在1703~1741万公顷,国有林保持在767~806万公顷。显然,民有林占主导地位,面积上长期保持在国有林的2.2倍左右。
从蓄积上比较(图12),1954~2012年,民有林的蓄积由8.9亿m3增加到37.5亿m3,增长了321.2%;国有林的蓄积量由8.2亿m3增加到11.5亿m3,仅增长了40.7%。1954~2012年,日本的森林蓄积量增加了31.9亿m3,增长了186.9%,其中民有林的贡献率高达89.6%,而国有林的贡献率仅为10.4%,民有林是国有林的8.62倍。
从单位蓄积上比较(图13),民有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54年51.8m3增加到2012年215.3m3,增加了315.6%; 国有林每公顷蓄积量由1954年104.8m3增加到2012年的150.2m3,增加了43.3%。1954~2012年的58年间,民有林单位蓄积量的增速是国有林的7.3倍。
当然,战后日本森林资源的增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木材价格低迷、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恶化,严重挫伤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木材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2002年国产木材的市场供给率跌至最低点的18.8%。为此,日本政府致力于通过林业经营体制的系统性优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国产木材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日本修定的《森林·林业基本计划》中,再次提出2025年实现国产木材的利用率达到国内总需求量的50%。经过努力,当年日本国产木材的市场供给率已回升到了34.8%。
图10人工针叶林与天然针叶林单位蓄积变化(m3/ha)
图11日本民有林与国有林总面积变化(万ha)
图12日本民有林与国有林总蓄积量变化(百万m3)
图13日本民林与国有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m3/ha)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长期依赖进口以维系国内木材市场的供给,这既不符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地位,也不利于国内木材市场的稳定供给,更是严重的冲击了我国林业产业、特别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国产木材的市场供给率保持在50%以上,才能保证国内市场的基本稳定和有效供给,才能保证不会受制于他人,林业才能真正的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支撑。这应该成为我国坚守的底线。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经营,我国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战后日本林业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建立以人工林为主导的商品材基地。由于人工林具有经营目标明确、种苗优良、利于开展集约经营等先天优势,因而生长速度远远高于天然林。因此,重点发展以人工林为主导的商品林对于迅速增加我国的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商品木材、扭转木材资源供给不足、改变长期大量依赖进口木材的局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营造以针叶林为主导的商品用材林。人工针叶林的生长速度高出天然针叶林生长速度一个数量级,优势十分明显。在营造人工商品林中,应充分利用针叶树种生长快的特点,加大对我国针叶林树种的造林和培育力度,通过集约经营,促进针叶林资源快速增长,增加针叶木材的有效供给,为扭转国产针叶木材资源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发挥主导作用。
构建以民营林为主导的商品材生产体系。我国集体林区绝大部分是民营林,建设以民营林为主导的商品用材林基地拥有国有林场或国有林业企业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一是有利于高效的解决集体林地的集合、流转等问题,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林业生产力;二是有利于调动广大林农和民营林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包括社会资本参与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木材产业建设;三是民营林经营主体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经营并管理企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四是民营林主体决策高效,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有利于迅速地调整森林经营,因地制宜、因林施策,提高经济效益。
用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建设商品材基地。核心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优质木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要通过区域化布局,良种化育苗,规模化造林,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职业化培训,专业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商品材基地区域范围内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进一步机械化采伐与运输奠定良好的路网系统;要加强产业工人的培育和职业林农的培训,通过具备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运用现代机械装备,实施各项营林施工作业,才能生产优质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只有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木材产业实现自我循环的良性发展,木材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我国的林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