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建
摘要:肉牛痢疾是集约化养牛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病牛主要特征是发生出血性肠炎,排出棕色稀便等。任何年龄的牛均可发生,其中黄牛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生呈比较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每年5~8月易发,往往急性发病,持续大约1周,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发生死亡,严重损害经濟效益。
关键词:肉牛;痢疾;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西药治疗;中药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77-01
1 病因分析
卫生条件较差,没有严格消毒。犊牛喂奶用具没有严格或者彻底消毒,没有定期更换垫草,没有及时清除舍内粪便,以及牛舍没有全面消毒等,都会导致犊牛容易感染致病菌,从而引发该病。
母牛缺乏营养,犊牛体况较差。母牛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妊娠期没有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其长时间饲喂含有低水平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会使初乳中球蛋白、白蛋自等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影响吮乳犊牛的消化功能,使其抗病能力减弱,从而诱发该病。
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消化机能失调。犊牛产出后,通过桶或者盆喂奶,任其自由饮用,一些可进入瘤胃和网胃,但此时的瘤胃和网胃还无法有效排空内容物,由此导致乳汁长时间在该处停留并进行发酵,从而非常容易引发该病。犊牛没有定时、定量喂奶,乳汁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过早供给精料或者喂量过多,都会对机体消化机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发病。另外,如果哺乳母牛发生乳腺炎,犊牛吮食其分泌的乳汁也容易出现发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采食减少,脉象沉数;口色赤红,伴有口臭,舌苔黄腻;肠音变大,腹泻,排出胶胨状或者混杂血液的粪便,且散发恶臭味。往往由于腹痛、努责,导致排粪经常呈里急后重,每次排粪次数可达到6~10次左右,有时会排出混杂血液的水样稀粪,并散发腥臭味,排尿短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情会快速发展,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0.5℃,被毛粗乱,精神萎靡或者烦躁,采食和反刍明显减少或者完全停止,排出混杂血凝块的腥臭红色稀便。严重时虚弱无力,呼吸急促,卧地不起,往往由于流失过多体液而导致机体内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被严重破坏,最终由于明显脱水、机体消瘦而死。
3 剖检变化
剖检急性死亡的病犊,通常不存在任何明显的病变。由于肠炎死亡的病犊,尸体过于消瘦,严重脱水,眼窝下陷,黏膜苍白,肛门四周污染稀粪;主要是发生胃肠炎病变,真胃内存在很多的凝乳块,黏膜发生水肿、充血,上面有胶状的透明黏液覆盖,且皱褶处也发生充血,局部黏膜上皮往往混杂气泡和血液,散发恶臭味,小肠黏膜也发生充血,直肠、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有时出现充血,切面多汁。
4 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病牛开始发病的1~2天,可按体重分别肌肉注射0.1mL/kg恩诺沙星、0.2mL/kg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配合使用口服补液盐,用于补充体液,减轻脱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如果病牛脱水且体质虚弱,可配合静脉注射由1000mL10%葡萄糖、10g10%葡萄糖酸钙、5g维生素C、40万IU庆大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同时还要肌肉注射适量的安络血或者维生素K3。如果发生酸中毒,还要静脉注射100mL5%碳酸氢钠。上述药量适合成年黄牛使用,犊牛要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在治疗的第3天,病牛可服用乳酶生片,每天30~40片(每片0.15g);按体重灌服10~15mg/kg阿苯达唑片。乳酶生可增强食欲,抑制产气,促使肠道消化,每天用药1次,连续使用2天;之后使用阿苯达唑片进行1次驱虫即可。
中药治疗。如果病牛明显发热,体温达到39℃,精神萎靡,采食减少,粪便清稀,散发腥臭味,粪便中混杂脓血,渴欲增强,主要采取燥湿止泻、清热解毒,常用郁金散加减。方剂1,取45g郁金、80g大黄、35g黄柏、35g黄芩、25g连翘、35g银花、25g黄莲、25g没药、25g乳香、35g桅子;方剂2、取30g郁金、25g黄柏、30g黄芩、25g桅子、30g白芍、30g诃子、25g黄莲、30g石榴皮、30g乌梅,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第1天用方剂1,第2天用方剂2,第3天即痊愈。如果病牛精神不振,体温为38℃,排出稀粪,发生脱水,可使用乌梅散并配合采取抗菌止痢、补液、补能量治疗,方取25g乌梅、20g连翘、25g郁金、20g黄莲、20g霍香、25g诃子、20g黄柏,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或者加水煎煮,取药液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剂。
加强饲养管理。犊牛产出1h内要求吮食足够的初乳,经过3~5天即可使其得到免疫抗体。新生犊牛人舍前,要对饲养管理设备严格消毒,并经过至少3周的控制。犊牛舍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要定期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牛床、牛栏、运动场进行消毒,经常更换垫草,冬季要加强防寒保暖。保证供给清洁饮水,尤其是秋冬季节可采取供给温热饮用水。合理搭配饲草料,且定时、适量投喂,在源头上预防发病。饲养者要随时关注牛的精神状态,以及早发现异常症状,尽快联系兽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从而预防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