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 詹议 罗曼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大量步入社会,就业压力难的现象不断严重,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优势,高校责任重大。本文通过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求,希望结合四川省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就业创业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在民办高校中有所突破。而作为民办高校,应该抓住其优势、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平台,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实践,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定位和创新。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
一、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随处可见的高校毕业时,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自然是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然而结果不尽人意,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人数比例不足20%。这意味着学生在高校所学专业知识大部分不能完全应用,这给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各大高校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希望在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同时,能提前将其运用到实际创业工作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民办高职院校大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主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在一些专业技术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就业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大理想,就业质量偏低,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2.国外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国外的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及创新教育方面普遍起步教早,重视培养人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及创业能力。
美国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在就业教育方面,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前期的能力培养都比较突出。在创业教育方面,注重将产业界和学术界相互结合共谋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增加学生就业率。国外民办高校重点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意识,在课程教学巧实训当中注重锻炼他们在创业方面的各项能力,并且建议学生多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3.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就业创业教育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是建校10年的新型民办高校,目前已有成型的就业和创业教育,且具有一定的特色,就业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对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都非常到位,对学生实习工作能力和资格认证方面比较注重,在培养过程中也有突出,以便增强学生毕业后的认证能力。
對创业教育方面,学校都是近三年才开始注重并实施,主要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思维培养,做创业启蒙教育,教学成果还不明显,整体创业成功率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出现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教学成果不明显,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改善。
1.增加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培养
以四川城市学院为例,目前有创新创业讲师及以上资格的教师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创新创业名师数量还比较少,提升讲师能力的渠道还应加强,以便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
2.增强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研究
研发实际创新创业项目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真正的需求为目标,依据杜会与经济的发展转变,利用不同方式的教育活动,锻炼学生找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解决的能力。目前学院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数量比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不多,归根结底还是创新能力不足。要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还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研发,收获更有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增加创业成功率。
3.以赛促发展,增强各界交流
创新创业比赛,重点要求锻炼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就业和创业所需的各项素质,以便他们可以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能够准确的抓住机遇进行快速就业和创业。目前国内有组织多种创新创业比赛,学校也有参加,但在全国相关比赛获奖的记录还不够。在以后的创新创业比赛中,提升项目质量,多参与,加强与各界的交流,提升项目质量,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四、研究结论
目前学校的就业和创业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就业证书考取能力。而作为民办高校,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的趋势、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平台,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实践,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定位和创新。
就业教育方面,在校内期间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提升学生的就业本领,成为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有力砝码。同时,学生能充分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快速投入工作,提升职场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创业教育方面,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其根本就是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全方位人才。此类人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为社会的创造出不同的财富。当今,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高校教育中,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就成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创业教育必不可少。学校方面,增加创业导师能力,增强项目研究,走出学校,走出四川。
参考文献
[1]阎凤桥.民办教育政策推荐为何缓慢——基于组织行为决策视角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6).
[2]罗腊梅.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M].2015(5).
[3]蔡小簪.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M].2015(6).
[4]齐建民.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就业质量的途径探析[M].2013(5).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MBXH18YB012)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