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训诂视角和内容研究

2018-10-21 20:14王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视角内容

王琴

摘 要: 汉代经学的古今文之争直接影响到了古籍训诂。古文学派强调文字训诂,认为训诂不 明,经义不彰,主张通过文字训诂去理解经义。《论语》孔注的分量是《论语集解》中最重的。涉及的内容也包罗万象,从单纯的字词训释串讲句意到义理阐发,涉及了当时的仁礼制度,教育思想,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视角;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33-01

孔安国(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大臣,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孔子后裔。字子国,鲁国(今曲阜)人。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叙孔子及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汉初就颇受重视,有《鲁论》、《齐论》《古论》之学。从汉初的孔安国到曹魏时的陈群、王肃、周生烈为《论语》作注的训诂学家可谓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何晏《论语集解》所收录了孔安国郑玄马融等八家注解,本着“集诸家之善”,“有不安者,颇为改易的原则,既包括了以孔安国为首的重视对文字本身训诂的古文学派的观点,也涵盖了以陈群王肃为代高表的重视义理阐发的今文学派的学说。《论语集解》可谓代表了从汉到魏时《论语》训诂的最高水平。自魏晋南北朝至今,世人对《论语集解》的何晏注或郑玄注的研究较多,而对集解中注释条目最多时间最早的孔安国注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孔注很重视文字训诂,但也涉及不少的经理阐释,角度较为合理。孔注主要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又通过引入大量的历史史实和礼仪制度训释经典字词。孔注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代表了汉代学者的用法,使我们能窥见汉代训诂术语的概况。因此本文只以集解中孔安国注为考察对象,而暂不考虑其他七家的注释。 孔注的训诂视角:汉代经学的古今文之争直接影响到了古籍训诂。古文学派强调文字训诂,认为训诂不 明,经义不彰,主张通过文字训诂去理解经义。经文学派把阐述义理作为训释古籍的主要任务,竭力探求典籍所谓的“微言大义”,且常以己意述之。虽然孔安国是古文学派的代表,其训释以文字训诂为主,但是也涉及不少经理的阐释。视角较为合理。下面列举数例,并略作阐述。

1.文字训诂

据我们统计,《论语集解》中收录的孔安国注仅字词训释就有295条,占总数的八分之三。其中涉及词语训释和单纯原文句意说解的四分之三之多。(有些与经理阐释有交叉)

(1)《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匿,辩惑。”注:“匿,恶也。修,治也。治恶为善。”

(2)《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注:“助,益也。言回闻言即解,无发起增益于己。”

(3)《颜渊》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注:“欲,多情欲。言民化于上,不从其令,而从其好。”

(4)《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例(1)是解释词义,例(2)例(3)是先训释词义,后串讲句意。例(4)是串讲句意。词语训释和句意阐释是注释典籍的基础,舍此便不能很好的达到训诂目的。所以,虽然孔安国是古文学派的代表,也能够做到注重词语训释的同时照顾到义理的阐发,这是难能可贵的。

2.阐述经理

经书本身含有义理,后人说解时当然要加以阐述。阐述一般是说解者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这也使得各家的训诂学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文学家特别重视义理的发挥,而作为古文学派代表的孔安国在给《论语》作注时,在文字训诂的同时,也兼及到经理阐述,例:

(1)《八脩》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注:“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

(2)《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注:“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故曰:‘吾党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之,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

(3)《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注:“旧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說,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

此三例都很重视义理的阐发,但是这种阐发有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例(1),有的结合孔子所处的现实状况如例(2),有的则明确提出注解者自己的见解,评述其真伪,完全没有汉代今文学家常有的阴阳五行和蕺纬迷信。而是结合现实依据加以阐发。孔安国能在当时今文经学盛行的汉武帝时期作到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孔注的训诂内容:《论语》孔注的分量是《论语集解》中最重的。涉及的内容也包罗万象,从单纯的字词训释串讲句意到义理阐发,涉及了当时的仁礼制度,教育思想,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例:

(1)《乡党》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注:“杖者,老人也。乡人饮酒之礼,主于老者。老者礼毕,出,孔子从而后出。”

(2)《先进》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注:“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野人也。”

(3)《子罕》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注:“人有过,以正道告之,口无不顺从之,能必改之,乃为贵。”

(4)《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注:“兴,引譬连类。”

(5)《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注:“女常云人不知己。”

例(1)介绍了一种古代礼仪;例(2)阐释了孔子尚礼的思想;例(3)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例(4)修辞手法“兴”;例(5)用“人不知己”解释“不吾知”,阐明了古汉语中否定副词“不”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点校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周大璞 《训诂学初稿》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年

[4]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5]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6] 王力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年6月

猜你喜欢
视角内容
视角、对话与真情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