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摘要: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提出的一种新模式,旨在解决城市内涝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对集中解决城市建设中雨水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对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阐释和总和,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弹性性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防控和处理。国际上把海绵城市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构建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绵城市可以对雨水起到吸、蓄、渗、净等功能,从而使城市排水能力不断增强,继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与增加水资源可用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建设下沉式的绿地、道路和广场的透水铺装,使降水能够被积存、净化以及回用,或者渗透为地下水,以减轻城市开发的进程中对城区水文地质的影响,继而实现防治内涝以及增加水资源可用量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预防、预警和应急的措施将洪涝风险将到最低限度,使城市得以与雨洪和谐共存。
2.2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引发了严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人们首先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对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发展模式是对水生态系统的低影响。
2.3 有利于城市弹性应对各种水环境的变化与水旱等自然事件
海绵城市积极推行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可以修复和自然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体系,起到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促使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开发强度,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更要通过科学规划留足生态用地。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等生态敏感区和保护区域,对原有河湖、汪塘、渠系、森林、公园绿地等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进行保护,保证场地在城市开发前后水环境特征基本不变。
3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海绵体资源匮乏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海绵体作为支撑,海绵体指的是城市的各种河流、绿地、湿地、湖泊等自然绿色设施,但目前很多城市为了更快更多的创造城市效益,过度的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缺乏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导致城市绿地、草坪、河流、湖泊被破坏,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幅降低,城市对各种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下降。缺少相应的海绵体,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3.2 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目前还处于摸索和试验的阶段,必须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纠正中才能完善。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重视和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也会使得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城市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海绵城市的研究和发展。
4 海绵城市建设的应对措施
4.1 重视总体规划
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之前,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与本地区城市规划特点结合起来,开展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要进行海绵城市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要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落到实处,和各转向规划做好协调与衔接。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这个因素,以进行的专题研究为基础,合理评估城市整体环境承载力。从城市自然环境现状出发,将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方向、城市规划目标与范围等确定下来,要坚持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对雨水径流量的控制,将各个细节工作做好,促进海绵城市顺利建设。此外,还要将给排水处理好,避免发生水体污染,加大水污染治理与开发力度,从自然规律出发,尽快对城市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进行修复,最大限度是缓解城市水污染问题,为城市用水提供安全保证。
4.2 加强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在对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雨水的设计规划进行合理的管控,而且还要对相关的标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进而对运行以及监督管理的程度进行加强,保证标准体系的合理实施。对于生态城市理念的目标来说,主要是利用雨水的规划和设计对工程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开发,进而对政府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并且按照管理的力度对其本身的情况进行联系,在对节水的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体系的完善性。
4.3 提供政策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政府要注意规范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方案的审核、监督、检查等方面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把控好建设施工中的每一道关卡,尤其是设计方案,必须结合周围环境、地下空间、降水信息等数据。政府还应当对相关的主管部门:市政、规划、园林、水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动员,各部门联合建立完善长久的建设制度和管理制度,保证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把关,落实各部门的职责,从而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在政策的支撑、相关部门的监管中有序的进行。
4.4 城市海绵体的管理与维护
城市海绵体建成后,需要及时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后续维护工作,保证海绵体发挥其功能。在海绵体的管理中,对于不同城市不同的降水、河流、湖泊、绿地分布,应当制定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方式,尤其是绿地、湿地这种拥有蓄水、吸水能力的海绵体,其对于调节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加大雨水、生活废水的利用率有着巨大作用,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上也有积极的意义。
5结语
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防治水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治理城市内涝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予以充分重视,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协调解决,才能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蕾, 曾坚. 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3):76-82.
[2]夏軍, 张永勇, 张印,等.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水问题研究与展望[J]. 人民长江, 2017, 48(20):1-5.
(作者单位:恒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