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摘 要: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及问题,阐述了学院在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具体做法,指出健全资助管理制度、完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在实现资助全覆盖、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资助全覆盖 教育扶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落实好教育扶贫相关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全覆盖”的脱贫攻坚战略。因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在“打好扶贫攻坚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路上,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烈士子女、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七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七类”)进行了重新认定建档工作,健全了学院资助管理制度,实现了“七类”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及问题
(1)部分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审核机制不严谨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依据,目前该调查表主要由生源地的民政部門提供,但由于一些地方基层政府管理不严格、重视力度不够,许多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了困难证明;同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入学季时申请该调查表的学生数量庞大,工作量剧增导致有部分工作人员不加审核调查便草率盖章提供证明。这些现象已严重影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诚信感的社会性缺失、感恩意识薄弱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
高校中许多资助是无偿,特别是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力度比较大,对学生而言似乎只要能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就可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关资助。因此在利益的诱惑下,有少部分生活并不困难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贫困证明,或者在班级评议时进行违规拉票行为。在实际的认定工作中,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加之对彼此的家庭现状并不了解,为“公平、公正、公开”,一些学校会通过申请学生演讲、班级评议的方式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时的自述环节使其个人隐私和尊严被忽视。这给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钱”和“面子”间难以抉择,导致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不愿曝光个人隐私而选择拒绝接受资助。
(3)认定中量化指标缺乏
“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中很大一部分描述是定性的,导致认定对象是否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的入库标准掌握于认定主体手中。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每所高校的大学生来源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单纯粗放的主观认定容易造成失误。
二、国际学院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的具体做法
(1)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工作,假期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为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工作,国际学院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主题班会,宣传国家新资助政策,同时,利用学院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学院资助工作官方QQ号以及年级班级QQ群等多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宣传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转发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暑期和秋季新生入学期间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的通知〉》(湘学助【2017】26号)文件精神,国际学院在今年暑假利用大学生“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以下资助宣传工作。深入乡镇,走进农户,以“信用创造财富,守信成就事业”、“征信宣传进乡村,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开展精准扶贫、征信知识的宣传咨询工作;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地走访活动,走进农村,走访学生家庭,了解情况、介绍政策,消除宣传盲区和工作死角;选取部分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担任“宣传大使”,利用暑期“现身说法”,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讲好自己的故事,发挥政策传播与励志引领的作用。
(2)加强过程监管,建立学院认定监查小组和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的两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班级民主评议是认定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班级进行民主评议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班主任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题班会,在班上宣读有关文件,让全班同学全面了解学校资助政策及认定程序;其次,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举出班级民主评议小组,选出的学生应是班上富有正能量、公平公正的学生,人数控制在班级总人数的10%以内,以单数为宜,保证男女比例、宿舍比例、干部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比例均衡,由班主任担任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组长;再次,民主评议前评议小组应通过走访每间宿舍、个别谈话和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被认定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家庭情况和勤工助学等情况。最后,评议的结果在全班进行公示,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学院认定监查小组是对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工作的有效监督。由国际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及资助专干老师牵头,成立国际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查小组,主要负责对班级评议结果进行考核和复查工作。监查小组可“联合学工部、团委、财务处、后勤集团、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班级及生源地认证机构等部门,全面了解被认定学生的缴费情况、消费情况、学习情况及家庭情况”。同时,鼓励同学之间加强监督,积极举报班级认定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并对认定过程中存有异议的学生及时进行资格复查,从而提高班级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学院认定监查小组将最后公示无异义的结果报学院党总支、班子成员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报学校资助中心审核。
(3)加强诚信教育“感恩·励志·图强”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把我国传统的诚信美德与现代社会的信用体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同时,加强征信宣传,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约束机制。
强化学生的“感恩·励志·图强”意识。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在于资助过程中心理上、思想上、道德上、意识上所实现的育人效果。“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学校教育应加大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征文活动和网络宣传等形式,鼓励受助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养成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树立他们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使他们成为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创造财富的栋梁之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国际学院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室外成长辅导活动或心理咨询,以及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与此同时,“鼓励他们将困难生活的经历视作个人成长的财富和动力,用知识和能力来丰富和充实自己”,从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上“脱贫”。
(4)量化认定指标,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为更好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国际学院今年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进一步细化,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烈士子女、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七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七类”)进行重新认定建档。“七类”的建档避免了过多主观性影响有利于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准确度,促进完善和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同时也为全国扶贫数据库搭建教育扶贫、资助全覆盖与高校资助的桥梁。
三、进一步精准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资助全覆盖、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根据《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精神,“扶貧必扶智”,教育脱贫攻坚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坚战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刻不容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因此进一步精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关乎到教育脱贫的进度和成效。而国际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费收费比较高,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招生分数线边缘的考生,有的还没有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属于变相的降分录取。由于降分录取,学生的生源往往并非全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而高额的学费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国际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更是任重道远,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学生资助工作目标,国际学院一直努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七类”学生的认定工作,并积极争取地方、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以确保“七类”学生资助一个不漏。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强化“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认识脱贫攻坚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办学特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资助管理制度,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资助工作总目标,使国家和社会的资助资源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上,为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继峰.对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思考.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2]颜小婕,马锦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