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8-10-21 18:17汪兴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创新数学

汪兴平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数学教育在这一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便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習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人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

二、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如教学圆的性质时,将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或富于思考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局、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方的、扁的、椭圆的或其他形状?这样设疑激趣,很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乐意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要充分利用教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将纸片三个顶角剪下,随意拼凑,学生都高兴地去做,从中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正好为一个平角。这对思维的打开是有利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所给条件比较隐蔽.但在分析解答时却起关键作用。例如,有一筐桃子,第一次取出它的一半多一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多一个,第三次取出余下部分的一半多一个,这时筐里还剩一个桃子,问筐里原有多少个桃子?解决这类问题似乎条件颇多,如果用分析法就用方程解麻烦,如果换一个思路,从具体数量入手,搞清楚这时剩下的一个桃子和第三次取出时的多的一个合起来正是第三次取出后余下的一半,这时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清晰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给学生探讨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依靠创新恩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探索是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多质疑、多探讨,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机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干了”、“自己不比别人差”、“自己是好样的”。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把题目呈现给大家面前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请大家共同探讨此题的已知量、未知量及相等关系,第一轮探讨结束后各组举荐一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当意见不统一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结果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尽快联想,多做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包括敏锐的直觉思维、反思思维、求异思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彻底改变那种对每道题都事先人为的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特别是鼓励学生运用敏锐的直觉思维,即通过观察、取特值、类比、近似、比较、实践、纵观各学科知识等手段,形成一定的思维概念和感觉,遇到某些题目就可以联想到某些概念、定理、结论和一些小结果(指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结论和经验)而立即得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人众传递着人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

[2]李邓禄.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创新数学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