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樱婷
【摘 要】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根据营养支持的不同方法随机分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按照传统方法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进食以及住院的时间都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一周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的患者相比也有所上升,并发症同样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对术后的康复有较好的影响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术后康复影响;
胃癌患者手术后,身体处于中度以上应激状态,分解代谢旺盛,然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均会导致患者的营养缺乏,满足不了机体内在应激状态下的营养需要,身体抵抗能力降低,提高了并發症率与死亡率。术后传统的营养支持,通常是在术后3-4天肛门排气,消化功能恢复,拔出胃管后才能进流质饮食,禁食期予静脉补充营养。这些都会造成术后的营养缺乏,身体恢复缓慢[1]。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者胃功能会减弱,营养摄入不够,容易增加疾病复发的几率,并且引发一系列并发症[2-3]。对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并发症率。本研究是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术后的患者中,旨在观察其效果,为临床上选择营养支持的方式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入选的病例均行根治性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随机将 6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 16例,女14例,年龄43-72岁,体重48-62KG。对照组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 44 -75 岁,体重52-60K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术后胃肠道仍然具备部分功能,且无心肝肺肾等疾病。
1.2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是将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空肠上部,在术后 12 小时,将病床床头抬高 30°,术后第一天,经肠营养管输入250mL 等渗盐水,观察患者是否有腹胀与腹痛,如无不适主诉,则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开始输入肠内营养乳剂。在输入的过程中使用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将液体温度控制在 38 - 40℃,营养液泵初期输入速度维持在30mL/h,观察患者无不适或不良反应后,第二天将输注速度调节到50mL/h,第二天输注总量大约为 400mL,第三天为 800mL,慢慢增加到 1000mL,时间为7天。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滴入葡萄糖,脂肪乳补充能量和必需氨基酸,予以知维保补充维生素,予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补充氮源,使用精密输液器控制营养液输注速度, 初始计量20-40ml/h,每日增加20 ml, 到100-125 ml/h,每日热量控制在 125 kJ/kg,氮量控制在 0.3g/kg,时间为7天。
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营养支持期间,均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 2 组患者术后1周的胃肠道恢复情况和整体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营养水平情况(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一周胃肠道恢复情况和整体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术后一周营养水平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及血液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原因与饮食,环境,遗传,基因等因素是相关的[4-5]。而胃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也极高,相关资料显示[6],胃癌根治术属于治疗的方法,末期胃癌手术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但胃癌患者术前由于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由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7]。胃癌患者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会使得患者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以至于营养不良已成为胃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甚至严重到可能影响胃癌的治疗效果,致使治疗失败[8]。即使给予饮食指导,但是患者食欲降低、消化功能减弱日常食物仍然不能满足病人营养需求。研究证实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说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因为当营养物进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黏膜有关细胞分沁激素,参与肠道的适应性变化,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胃癌术后患者机体消耗过多,肠内营养能够很好的提供热量和氮源,促进总蛋白和应激蛋白合成,可以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而进行肠内营养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让患者及其患者亲属接受肠内营养,也能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其次要观察患者出现呕吐、反流、腹胀等,所以需要通过调节营养液至合适速度、浓度、温度。
4 小结
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维持正常肠黏膜细胞结构,确保功能完整,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避免细菌感染。能够提高增强术后免疫力,利于内脏蛋白的合成和代谢调节。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恢复以及操作简单的优点,肠内营养能对胃癌患者的早期康复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价值,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阿依仙木·吾布力.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252,256.
[2]孙金利,祝国莲.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55-56.
[3]孙岩,唐晟.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6):4089-4091.
[4]应伟青,李斌,卢庆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营养恢复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64-67.
[5]王华,简玉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3):280-281.
[6]陆桂银,王云霞,葛争红.危机管理在感染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5(18):1796-1797.
[7]朱丽仙.31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19):32-33.
[8]程林江.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