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畅琦
摘 要:民族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舞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我国民族舞在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后,具有极大的传承和研究价值。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特色,高校民族舞教学创新就是要在保留民族舞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代发展接轨,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并增加民族舞蹈的吸引力,提高民族舞的艺术审美水平。
关键词:高校;民族舞;教学;创新探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开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最为灿烂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高校要重视民族舞教學的传承和创新功能,探索和研究民族舞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时代发展接轨,为民族舞蹈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校民族舞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校民族舞教育资源配置来看,民族舞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在高校民族舞的美育功能还没有被学校的教师或领导所重视,教师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次,高校民族舞教学内容有地域性文化方面的缺失,缺乏实践训练。民族舞的地域性舞蹈特征非常强,不同民族、不同地理位置的民族舞在情感内容和舞蹈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教师在开展民族舞教学活动时,不能只依靠教材,而要根据民族舞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形式,把民族舞的特性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的同时认识民族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促进民族舞蹈的多元化、地域化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教师要冲破校园的局限,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民族舞蹈的内涵。民族舞蹈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许多生活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感受生动的生活场景,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元素。但是由于高校民族舞的专业化发展因素,学生联系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一般舞蹈教学活动的练习、理解都局限在校园之中,这是我国高校民族舞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创新高校民族舞教学的新思路
(一)创新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高校舞蹈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但专业分科越细,学生在选择时就越发困难。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民族舞蹈课被列为专业必修课之一,在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和复合性,也就是说高校民族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认知特征来进行基本民族舞蹈艺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从科学社会艺术方面去分析、评价、鉴赏民族艺术作品。在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其他门类舞蹈学习提供了空间。
另外,高校民族舞蹈教师要契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加设一些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等交叉学科选修课程,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不同要求。当前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训练还不够完善,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民族舞蹈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舞蹈专业水平高,还需要在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今后的整体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热情。因此,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民族文化、艺术、文学、诗歌等方面的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出集编导、表演、教学、研究为一体的民族舞蹈优秀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生活内涵渗透
高校民族舞蹈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采取适合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比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设备来辅助舞蹈课堂教学。民族舞蹈是通过形体有韵律的舞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些民族舞蹈的韵律、风格以及情感等教师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教材播放,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舞蹈表演,深刻地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内涵,学生还可以对照视频动作进行模仿练习,重点、难点可以通过重复播放,反复观看,加深记忆,便于理解。视频教学的方式既降低了舞蹈学习难度,又提升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民族舞蹈来自生活,也是直接表现人民劳动生活的艺术形式,感悟生活情感是民族舞蹈的核心精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形成创造性思维,触发灵感。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生活内涵的渗透,经常带学生深入到乡间群众生活中,直观的感受民族舞的魅力,感悟民族舞的文化内涵,把艺术与生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高校民族舞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将民族舞与现代舞完美融合,充分继承和发展民族舞的精髓
教师应当在技巧追求中充分挖掘民族舞蹈中的现代元素。舞蹈一般是用肢体舞动技巧来表现情感的。在现代舞技巧中舞者通过动作的轻重、快慢、舒缓变化来突出的表现思想情感。为了把舞蹈情绪传递给观众,舞者需要不断利用动作的变化与节奏来演绎故事情节。民族舞以突出的地方民族特征来展现自己的情感特色,在舞蹈动作、技巧方面与现代舞相比略显单薄。比如蒙古舞表演具有浓烈的豪迈情怀,动作舒展、含蓄,如果把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决斗舞融入其中,舞蹈动作就会更加丰满生动,可看性就更强了。高校民族舞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舞相结合,让舞蹈表现力更强、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使民族舞更有生命力。
其次在融入现代舞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在繁杂的社会中理智的对待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不论怎样创新、改革,作品改编都应当符合民族舞的文化习惯,从而使民族舞更加具有文化审美价值。比如傣族舞的《绿色》,就是把现代舞与孔雀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奠定了民族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二)改革高校舞蹈教学模式,保持民族舞的地域性
民族舞不同于其他舞蹈种类,它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族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舞蹈的动作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朝鲜舞动作优美、细腻、柔和,动中有静、柔中带钢,好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如柳拂水、如鹤展翅、活泼潇洒。而蒙古舞雄壮、豪迈、雄伟、大气。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舞蹈,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巨大的区别。鉴于此,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地域性因素对民族舞蹈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手段让学生深刻了解、充分感悟地域与民族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不同地域的地貌、文化、风俗、物产等因素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从而在舞蹈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把握精神内涵。比如在学习傣族舞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图片播放彩云之南、美丽西双版纳的秀美景色,为学生介绍云南傣族的地域特点、民俗文化,带领学生欣赏苍山、洱海的美景,了解孔雀舞的历史。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对孔雀舞“林中窥看”、“饮泉戏水”、“漫步森林”等带有寓意的手形、神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孔雀舞的各方面成因有一个清晰地把握,从而使舞蹈动作能够更好的展现民族文化和内涵,推动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民族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沉淀的宝贵遗产。高校舞蹈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优势,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模式,吸收其他舞蹈艺术的精华,继承民族舞的精髓,保持民族舞的地域特点,从而使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艺术价值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飞.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理念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61.
[2] 黄柳云.民族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 203.
[3] 刘忠华.目前高校民族舞教学创新思路探究[J].教师,2016,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