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平
摘要: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了解并掌握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英语听力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听力技能
1 文化背景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
兴趣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学者文秋芳提出了对学习动机的划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她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学习具有深层还是浅层动机是看学习者是否对所学东西有直接的兴趣,即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本身直接引起的兴趣。文化内容会使学生意识到外语学习不仅是背单词、学语法和做习题,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即使是单纯的词汇教学,也可能会涉及一些文化典故。例如“dog”(狗)这一词语,中国人同英美国家的人对它的看法并不相同,在语言上也就有所反应。汉语中常用“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狗贼”等来形容和比喻令人厌恶的人或事,而英语里“dog”被赋予了这样的美誉: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以及Our Faithful Companion(我们最忠诚的伴侣)。而且以狗来喻人也是善意的,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之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又如习语“the salt of the earth”它的意思是“诚实可靠或善良的人”,如果不了解在英美文化里耶稣把他的门徒比作盐的这个圣经典故,单凭字面不可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教授单词、语法、大量做习题使得听力课显得枯燥乏味,而应该通过介绍相应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1.2 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教学中的必要性
由于受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和学习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够。比如当他们听到一个句子: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他们可能很难联想到November是指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 be held in November(即将在十一月举行的总统选举)。而如果听者不了解November是指“十一月举行的总统选举”这一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生在观看美剧《越狱》时,会听到这样一段经典对白,
“—Uncle Sam didnt teach me nothing but cadence and kill.”
“—Uncle Sam taught you how to drive trucks, didnt he?”
“—Yeah. He also taught me to look inside.”
学生在听取相关信息时,发现既没有很多的生词干扰,又没有长句难句的阻挠,但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却误解了“Uncle Sam”。其实它并不是单纯地指山姆大叔,而是美国的绰号与象征。再如,当学生听到这样一段对话时,
“—Whats your job?”
“—I work in a company.”
“—How is your wife going on?”
“—I dont know.”
他们能领会对话的含义,可是对最后一句回答却不知说话者何意,丈夫怎么连妻子的状况都不知道呢?这是英美文化中谈及私人问题时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在中国问及对方亲人时表示友好与亲密。而西方人提倡个人主义,因此在西方问及他人的家事,比如问对方妻子的情况是非常不礼貌的。西方人尊重他人隐私、婚姻状况、家庭生活,一旦问及此类问题,往往采取回避态度。由此可见,在听力理解中出现误解或者无法理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在理解过程中,学生容易受本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习惯用中国式的思维去分析和理解英语句子。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2.1 转变观念
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强调语言的所谓准确性 (accuracy),忽视了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 adequacy) , 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学生易受母语文化知识的影响,通常用母语的思维来理解听力材料,尽管他们语音标准、语法正确、词汇量也不少,但听力就是难以提高。因此,英语教学要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到既教授语言知识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
没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最适合的教材。各学校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或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
2.3 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切实发挥中西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2.4 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实践教学之中
有学者如张怀满主张增开文化背景知识课程。我认为这有点不妥: 一方面,大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多,如果再增开课程,必然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增强,不是单靠增开一两门课程就能解决的;另一方面,那样容易使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与英语的实际应用脱节,影响学生实践掌握英语。语言与其背后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作为教师,无论是教综合英语的,还是教听力课程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背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只有把文化背景知识寓于日常教学之中,才能融合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学习,快速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5 对比中西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
中西文化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这部分学生一般不会出错,但更多的是差异的部分。因此,英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防止学生把母语文化知识不加思辨地套用到外语交际中,甚至用母语 (汉语)的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去理解西方文化,从而产生误解。例如,前文中我们提到的“狗”在汉语中多带有贬义,哈巴狗、狗腿子、丧家犬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在西方文化中, “dog”往往带有以褒义色彩,其中“Every dog has his day.”显然就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含义截然不同。
2.6 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
教师知识再多,讲授再好,都是教师自己的,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需要,能够把握学生确实已知什么,不知什么。在学生已获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所欠缺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同时,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鼓励学生课下做好点滴积累 , 如在观看英文电影,听英文讲座,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报刊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及時查阅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3 结语
英语听力是一项检验英语学习者对该语言综合把握的测试,它不单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测试他们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已然成为他们听力提高的一个瓶颈。只有及时补充他们欠缺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防止母语(汉语)文化知识的介入,减少汉语的干扰,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麻金星.基于文化背景知识补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1):141-143.